巴蜀文化—川茶起源—蒙頂茶
蒙頂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從西漢時起,蜀人就開始在蒙山種植茶樹。唐白居易詠蒙頂茶曰:“揚(yáng)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蒙頂茶因而得名。陸羽也在《茶經(jīng)》中品評天下名茶曰:“蒙頂?shù)谝?,顧渚第二”??梢姡身敳枋侵袊罟爬系拿杵贩N之一。因此,人們稱它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qū)”。
蒙山所在的雅安、名山地區(qū)常年陰雨連綿,云霧覆蓋,氣候和土壤條件都適合于茶葉的生長。蒙山種茶歷史悠久,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早在西漢時一位名叫吳理真的農(nóng)民“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保捌淙~細(xì)長,網(wǎng)脈對分,味甘而清,色黃而碧”,故名“仙茶”。唐代元和年間,蒙頂五峰被辟為“皇茶園”,蒙頂茶被列為貢茶,奉獻(xiàn)皇室享用。每到春天茶樹抽芽之時,當(dāng)?shù)乜h令便選擇吉日,沐齋更衣,于上清峰上焚香跪拜。然后由十二名僧人采摘茶葉,每芽只取一葉,共采三百六十五葉。眾寺僧盤坐頌經(jīng),由制茶僧精心炒制。制成茶后,盛入兩只銀瓶內(nèi),入貢京城,供皇帝祀祖之用。另外,又在蒙山菱角峰下采摘被稱為“凡種”的茶葉精制成茶,貯于18只錫瓶,陪貢入京,稱之為“陪茶”、“凡茶”, 供帝王宮內(nèi)飲用。這種貢茶禮儀,自唐代中期開始,至清末停供,1000多年來代代相傳。
蒙頂茶品種較多,按大類分有散茶和成型茶。散茶中有雷鳴、雀舌、白毫等;成型茶中有龍團(tuán)、鳳餅等?,F(xiàn)在,蒙頂茶名茶種類有甘露、黃芽、石茶、玉葉長春、萬春銀針等。其中“甘露”在蒙頂茶中品質(zhì)最佳。它形狀纖細(xì),葉整芽全,身披銀毫,色綠微黃。沖泡后湯色綠黃,透明清亮,飲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時,越發(fā)鮮醇,齒頰留香。
蒙頂茶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條形細(xì)緊顯毫,色澤碧綠光潤;茶湯清亮、深泛綠、淺含黃,茶葉條條伸展開來,一芽一葉清晰可見,具有高山茶的獨(dú)特風(fēng)格。茶以緊卷多毫、色澤翠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味醇而甘,揚(yáng)名中外。清代名士趙恒曾在《拭蒙茶詩》中這樣地描述和稱贊蒙頂茶:
色淡香長品自仙,
露芽新掇親手煎。
一壺沁入詩脾后,
夢醒甘回兩頰涎。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