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 頭條 歷史文化

                  東北文化—歷史溯源—巴彥蘇蘇的皇后村

                  2018-01-29
                  出處:族譜網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026
                  轉發(fā):0
                  評論:0
                  東北文化—歷史溯源—巴彥蘇蘇的皇后村,悠悠松花江流淌了千百萬年,不僅流淌了一片豐澤的土地,也流出了遠古的文明和希冀

                    悠悠松花江流淌了千百萬年,不僅流淌了一片豐澤的土地,也流出了遠古的文明和希冀。考古發(fā)現證明,松花江流域在十幾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印記,阿城的交界、五常的學田以及閻家崗文化都使我們這塊神秘的黑土地升騰出了許多光環(huán),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到中世紀,松花江流域更以輝煌燦爛的金源文化而享譽中外。就這個時代在松花江邊的一個不起眼的村子里出了四個皇后,這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后的。這個小村子就是巴彥縣的皇后村——富江村。

                    巴彥史稱巴彥蘇蘇,是黑龍江歷史上建制比較早的縣,該地隋唐時期為靺鞨黑水部,遼金時期為“生女真”之地,屬上京會寧府東北境,金史記載,巴彥境內有三個部落:泥龐古部、唐括部、術甲部;元初,屬遼陽行中書省水達達路;清同治元年(1862年),設呼蘭廳理事同知,同治三年,理事同知衙屬在中興鎮(zhèn)(今巴彥鎮(zhèn))建立,管理呼蘭、巴彥、木蘭、綏化、慶安一帶;光緒三十年(1905年),呼蘭廳升呼蘭府,移治呼蘭城,設在中興鎮(zhèn)的呼蘭廳遂改為巴彥州。

                    金代是黑龍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巴彥又是著名的糧倉,人文勝境,占盡風水,于是才有了松花江邊名垂青史的小城——富江村。該村位于縣城東南5公里處,北枕高崗,南鄰五岳河,俗稱小城子。能出四個皇后的地方一定是個非凡之地,究竟如何?我們一行八人頂著七月的驕陽,前往造訪。遠望去,一片平原之上,分割著無數田地,田野中一塊稍微隆起的地方有一片高大的樹木,向導手指:“那片樹林里就是小城子”。穿過田野,來到綠樹環(huán)抱中的小城,眼前是一片斷壁殘垣。從殘留的痕跡看,面積只有十幾公頃,內中現有一農戶,種植的蔬菜和玉米已經綠成了一片。城墻根還能找到一些殘碎的瓦礫,可見古代的城墻是磚夾土筑就的。據承包這塊土地的農民講,過去的城墻有一丈高,考古隊和村民挖出過一尺長的青磚和鎏金銅佛,還發(fā)現了一排石頭砌的灶坑。據說城墻外東南角還有點將臺和演兵場。

                    文獻記載,金代的偎雅村就是在這一帶,而偎雅村正是唐括部的居住地?!督鹗贰ず箦鷤鳌份d“景祖昭肅皇后,唐括氏,帥水隈雅村唐括部人,諱保真”?!翱底诰挫屎?,唐括氏”,“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太宗欽仁皇后,唐括氏”。她們是昭肅皇后三位孫子的元配,出生地皆為偎雅村唐括部。一個古代的小村子能有多少人呢?查考金史及有關資料得知,當時的小村只有幾百人,幾百人當中就出了4個皇后,相當于100個人中就出了一個,其比例之高世之罕見。長期以來,一直流傳“三姓”(依蘭)自古出美女,看來同是松花江畔的巴彥富江村歷史上也是富甲一方,美女如云。可見“皇后村”在中國的歷史上真應當大書一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回復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東北文化—史海鉤沉—巴彥德政坊遺址
                  位于巴彥縣城人民大街十字路東西兩側,兩坊相距0.5公里。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系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與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增祺合建。兩牌坊各有6塊匾額,書法古樸,建筑具有民族風格。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東北文化—歷史溯源—追憶“海東盛國”--唐代渤海國
                  歲月悠悠,在龍江大地歷史的長河中,有海東盛國之稱的唐代的渤海國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渤海國始建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被契丹滅亡,先后存世229年。如同唐朝是中華民族的輝煌一樣,渤海國也是黑土地上最輝煌的地方政權,展現了黑龍江先人的勤勞和智慧。渤海國初建稱震國,意為東方的國家。公元713年,首領大祚榮接受唐朝的冊封,獲渤??ね醯姆馓?,并領忽汗州都督,遂改震國為渤海國,成為臣屬于唐朝的藩屬政權,又是唐朝管轄下的一個羈縻州府即忽汗州都督府。渤海自大祚榮始,傳位15代王,興盛時期設有5京、15府、62州、100多縣。轄域包括今天整個中國東北地區(qū)、朝鮮北島的東北部和俄羅斯的南濱海地區(qū),“方五千里”,被中原譽為“海東盛國”。由于渤海國“崇尚華風”、“革故維新”、“萬里尋修”、“繁榮貿易”,國勢日盛,雄踞北方,與盛唐同期創(chuàng)造了北國輝煌。今天故國早已灰飛煙滅。我們只能從她留給我們的遺跡中來發(fā)現她的文明與...
                  · 東北文化—歷史溯源—回望康熙時代的雅克薩烽火
                  在中華民族的對外關系和對外戰(zhàn)爭的歷史上,康熙時代發(fā)生在黑龍江的雅克薩之戰(zhàn)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結束了沙俄對我國東北邊防的侵犯,造就了黑龍江百年安定的邊疆。自清朝建立以來,沙俄就不斷侵擾我東北邊境,繼而以雅克薩為據點不斷蠶食我國領土。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5月8日康熙下令出兵。到20日,先后有3000左右清軍聚結到璦琿等地,在彭春與薩布素的率領下開始向雅克薩進軍。23日清軍主力抵雅克薩城下,前線指揮部設在城對面江中的小島(今古城島)上。當即向俄軍發(fā)出用滿、蒙、俄3種文字寫的最后通牒,要求俄方撤出并退回俄界。遭到俄方無理拒絕,于是清軍包圍了雅克薩。24日,清軍殲滅了從上游駛來的一股沙俄援軍。26日拂曉發(fā)動總攻。清軍將士奮勇作戰(zhàn),附近的達斡爾等族人自動參戰(zhàn),俄軍傷亡慘重。在彈盡援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守將托爾布津被迫乞降,清軍受降。被俄人擄去的索倫、巴爾虎等男女160多人得以回歸故土。7月5日...
                  · 東北文化—歷史溯源—城市話語:哈爾濱歷史之源在金代
                  哈爾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著“天鵝項下珍珠城”的贊美與冰城的稱譽。這座緊挨著松花江畔的現代都市,她最初的地名被稱呼為阿勒錦,滿語意為“曬網場”(另一說為女真語“榮譽”)。從地名的沿革上推斷,在清朝立國以后哈爾濱還不過是個鮮為人知的小漁村,到了清末的1904年,隨著中東鐵路的筑修,哈爾濱才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城市。因而,若論哈爾濱筑城史不過百年,論阿勒錦小漁村史,也頂多不超過二百年左右。其實,這不是哈爾濱的真正歷史之源。為了溯其根脈,我們很有必要講述一下發(fā)生在松花江流域的歷史文明及文化。簡言之,即渤海文化與金源文化。渤海文化創(chuàng)造于公元八世紀前后,其文明的策源地在松花江支流的牡丹江流域,渤海國歷史及文化的興盛在唐代中期。渤海國在遼河流域的契丹貴族興起后,為遼所滅。都城與文化都毀滅于一場大火之中。到了宋遼時期,白山黑水廣袤的區(qū)域由靺鞨演繹為女真之地。其中,在渤海國舊土牡丹江流域生活著的完顏...
                  · 江蘇叢家壩村
                  江蘇如東雙甸鎮(zhèn)有個叢家壩村。叢家壩歷史久遠,沿襲山東文登宗系,元未遷聚居浙江明州(即寧波)、紹興、海寧一帶。到公元1304年,叢八五公號文秀者,官居元朝萬戶侯,子叢英官居海寧游擊將軍,為張士誠部下。朱元璋滅張士誠,登大明皇帝位,旨詔叢英領治蘇州或任宮庭侍衛(wèi)校尉(即保衛(wèi)皇宮的武將)。叢英認為朱元璋為人狡詐、多疑,不可相伴,辭不就,請退軍籍。約在公元1368年左右遷至如皋東鄉(xiāng)海邊隱居。住在當地東壩、西壩之間。兩壩相距八百多米,有一條兩米多寬的行人大道相連。這里水陸交通便捷,南近江,北通海。東壩有一座橋叫虹橋,西壩有一座橋叫瀹波橋。自從叢家住到這里,人們走到壩上都習慣地稱其為“叢家壩”。叢家壩兩壩祖先宅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公元1370年前后,原宅為一進五堂,高門大院,主室堂屋地基高出地面五尺,進屋需登臺階七級,所謂“大夫第”。后來由于子孫繁衍,分房立戶,盛衰不一,有些房屋先后被拆。到清道光年間,叢...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