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安徽山水—靈山秀水如詩如歌如畫的績溪
是歷史,讓績溪變得如此厚重;是文化,讓績溪變得如此殷實。靈山秀水間,每一寸土地都充滿著靈性;小橋窄巷中,每一截道路都仿佛用文化來鋪平。
績 溪 如 詩
如果把歷史比作風雨中飄來蕩去的孤舟,那么,徽州就是靜靜的港灣,而眼前的小邑績溪,則稱得上港灣中最為耀眼的一處巖石壘成的碼頭。巖石上,有熱情奔放的映山紅和低頭無語的野山蘭。不過,績溪城郊梓潼山后,確實有一塊神奇獨特的巖石,它的名字叫石鏡,山也因石得名。多少年來,閑游石鏡山,成了人們的一種雅趣。石鏡二丈見方,平滑晶瑩,光可鑒人,傳說為“女媧補罷情天漏,墮向人間作鏡臺”之遺石,能照透人世,能讓人們看到自己的前世和來生。你的前世是仙是佛,你的來生是富是窮,都可映在這塊魔幻的石鏡之中。如此神奇的地方,古往今來,不知驚動過多少好奇的人,嚇倒了多少貪婪的官紳。1000多年前,最早來瀛洲仁里定居的唐金鄉(xiāng)令程藥公,在游歷石鏡山后曾賦《石鏡》詩一首:天上何年懸玉鏡,山中千古一團團。光涵萬里塵埃凈,彩落九天風露寒。當日有心照黃犬,長年無意對青鸞。朱顏綠鬢同游此,莫作尋常一樣看。 其實,績溪藏匿深閨人不識。只要你踏上這片黑土,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就像潺潺溪流汩汩流淌。眼前的山光水色,猶如一樽美酒,讓你如癡如醉,一位學者說得好:“你信步走進一個村落,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踩動一塊石頭,就會觸動一個朝代。”
如果歷史是一條緩緩流淌的江河,那么徽州就是江河的上游,而眼前的績溪,就是上游最神秘、最潔凈的源頭。千百年來,績溪只有流出的源水,卻沒有一條流入的溪河。到過績溪的宋朝大詩人楊萬里,曾留下一首《新安江水自績溪發(fā)源》,詩中發(fā)出了“泉從山骨無泥氣,玉漱花汀作珮聲”的感嘆 ??兿硟?nèi),有條長長的登源河,她是績溪人的母親河。這條發(fā)源于逍遙長坪尖南麓的大河,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績溪兒女,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徽商。這是一條充滿靈性的河,她用甘甜乳汁滋潤著兩岸勤勞的人民,聚起村落的人氣,堆起農(nóng)耕時代的徽州文明。她的上游出逍遙峽谷,水流湍急,西流經(jīng)黃茅培,出“江南第一關”;她承載著績溪人的夢想,過虹溪橋至魚川,經(jīng)伏嶺,下北村,出龍須峽,到大坑口;又負載著績溪人多少榮光,瀟灑進入下游,經(jīng)瀛洲、湖里、臨溪,匯入滔滔美麗的新安江。有人曾深情地訴說:登源河水,那是績溪男人流淌的汗!登源河水,那是績溪女人跌落的淚!
如果歷史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道,那徽州就是這條山道上的嶺,而績溪就是通往高山峻嶺的雄關。古道雄關,千載悠悠,閱盡績溪的風雨、績溪的滄桑??兿獤|邊有座關隘,海拔424米。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大石門人胡旦隨山勢開鑿了“江南第一關”通道。這一徽杭古道,從此成為“徑通江浙”的要塞。她的名字叫“江南第一關”,又稱“徽杭鎖鑰”,相傳是明代兵部尚書胡宗憲所賜。關下,就是徽菜的發(fā)源地伏嶺鎮(zhèn)。雄關屹立,南北夾峙,高峰巨巖,起伏回旋,留下了多少詩人的豪邁,留下了多少商人的艱辛;留下了胡宗憲神犬探路的故事,也留下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標語和戰(zhàn)壕!從關腳到關隘,有石階1400多級。你可以想象:
一步一重天的石臺階,曾托舉起績溪人多少生存的希望!
一深一淺的腳步印,曾描摹出績溪人多少輝煌的夢想!
如果歷史是一本厚厚的線裝書,那徽州就是這本書中最精彩的篇章,而績溪就是這一篇章中的高潮。高潮中情節(jié)奇崛,波瀾起伏,為此曾吸引了朝鮮王室的一位貴人,他就是朝鮮王子金喬覺。因為他的到來,績溪東北隅的荊州“小九華”成了佛教圣地,也成為這位“地藏王”尋山坐寺的第一站。他在四面峰巒疊嶂中修煉,他在高山流水間坐禪。他感嘆“其山至美,其水欠清”,而棄廟去了青陽“大九華”。佛門香客圈中的人都知道,“大九華許愿小九華還”。假若你置身其中,清凈幽雅的山水意境,讓你浮想聯(lián)翩。
這里還有許多故事可圈可點。20世紀70年代初,在伏嶺鎮(zhèn)胡家村樹林下的程灶根家,發(fā)現(xiàn)了朱元璋親書的“龍鳳思永”的金匾,落款為“朱元璋率官員千余人贈”。朱元璋在巖寺“龍興獨對”之后,“兵不入戶”,帶兵歇腳在績溪南邊雄路。那是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率部久攻徽州府城不下而退守雄路。朱元璋的中軍帳,就設在一口塘邊。從此,這口塘被稱之為“龍?zhí)痢?,村亦依塘名,稱為“龍?zhí)伶?zhèn)”。你可以一頁一頁地翻下去:
臨溪鎮(zhèn)東邊的隱張洞中,留下了漢相張良的蹤跡……
長安鎮(zhèn)宋家村西桔園里,留下了西晉王子的身影……
金沙鎮(zhèn)金沙村北前坑塢梅家洞中,留下了18把金椅的謎團……
瀛洲梧村,留下了岳飛斬龍不斬脈的傳說……
績 溪 如 畫
徽州的古村落,散落在萬山叢中,均得依山傍水之利。漫步績溪的古村落,你會由衷的感嘆:這是一座渾然天成的公共花園??兿讼騺硪郧趧谥Q,靠山吃山,人們習慣在田園中勞作。大多徽州古村落,構思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理學思想,設計上講究天人合一,選址時營造一種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正如清人俞正燮在《徽州竹枝詞》中所說:
幾層小閣傍山隈,
六尺地重三尺開。
游客不知人逼仄,
閑評都說好樓臺。
走進績溪,你仿佛走進數(shù)百年前的歷史時空:山腳下,云霞掩映中的村莊和村邊屹立的牌坊;曠野小路上,左奔右突的黃牛犢,徐徐而來的披蓑人。猛抬頭,這藍天、青山、碧水,滿眼是春;低頭想,這小橋、流水、人家,真是造物主的杰作。你可以說是相映成趣,你可以認為相依成畫。沿著田埂、石板路、拱橋走來,過馬頭墻下的書院、祠堂、院落,似乎有股儒風輕輕吹拂;順著水口傍草垛、水碓、籬笆離開,有股帶著泥土味的花香微微纏鼻。這真是:綠樹周遭合,人間在翠微。杉皮當瓦蓋,竹枧引泉飛。 這里是一片盛滿碧綠的海洋。沿著溪澗的山道,但見樹木蔥郁,掩映著櫛比而立的黛瓦粉墻;走遍星羅密布的村舍,那清幽野逸的田園風光,猶如一幅妙不可言的山水畫。 走近績溪,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就像是徽州的靚女,從中可讀出恬淡的田園神韻;走近績溪,你便走進程朱理學的氛圍,從中,能感受到中國農(nóng)耕社會的文明氣息。沉靜地望著她,她像黃山后花園里的一顆綠色的明珠。正因如此,2000年,她被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確認為綠色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2004年,又被國家林業(yè)局定為國家生態(tài)示范縣。
績溪自古流傳著“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民諺,面積112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74.3%。境內(nèi)山巒起伏,懸崖峭壁隨處可見,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績溪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是一個地道的生物王國,植物有200余科1600余種,其中木本植物102科283屬700余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30余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陸棲脊椎動物有28目71科194種,其中獸類43種,鳥類113種,爬行類22種,兩棲類16種;昆蟲類218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32種。
績溪是一個天人和諧的美妙世界??兿纳?,是黃山余脈,郁郁蔥蔥;績溪的水,是天目山的雨,汪汪瀅瀅;績溪的空氣,清淳醉人。這里到處濡動著綠的汁液,充溢著綠的芳香。“青山向晚盈軒翠,碧水含春傍檻流”,到處是碧水藍天??兿?,美在人與環(huán)境渾然天成的和諧。無論是民居還是村落,都沒有刻意追求什么,或枕山面水,或依溪而居,或引水為渠,或鑿山為路,三五一排,順勢而為。其實,績溪人懂得“風水”的奧妙,形成了順從自然、愛護自然的習俗,也制定了許多嚴格的保護自然的“禁碑”。他們從天地中汲取靈氣,從山水中獲取精華。徜徉此間,青瓦白墻是畫。走動其中,移步換景。水口也好,祠堂也好,景有一種描摹不盡的美,人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
績溪曾是“山有一丘皆種樹,野無寸土不成田”。這種高山濕潤的氣候,適合高山蔬菜、山核桃、竹筍、板栗、茶葉、蠶桑及石耳、野菇等野生植物的生長,自古就是著名的“蠶鄉(xiāng)”、“茶鄉(xiāng)”、“山核桃之鄉(xiāng)”??兿丝可匠陨剑罅哭Р?、石耳、蜂蜜等“山珍”,被肩挑人扛源源不斷地運出山外。如今,隨著“無公害綠色食品”概念的出現(xiàn),績溪出產(chǎn)的荊州高山蔬菜和山核桃,大鄣干筍和蕨菜、野菜,板橋魔芋、吊瓜,上莊金山時雨茶葉等土特山貨,已遠銷江浙滬等地,成為城里人時髦的搶手貨??兿且蛔≈槐M的天然綠色寶庫。 2005年9月,績溪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授予“中國徽菜之鄉(xiāng)”稱號。
績 溪 如 歌
在許多故人眼里,績溪早已成為一個輝煌的文化符號,而且越來越耀眼。哲人云:越是地域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兿性粕娇澙@的古村落,有千回百轉(zhuǎn)的古廊橋,有歷經(jīng)千年的古祠宇,有千嬌百媚的水街、水碓、水口。眾多徽文化遺存,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悠久的歷史中,千年古城也有著太多的災難與傷痛。這里,曾遭受過三國時期吳國大將賀齊、諸葛恪的金戈鐵馬和刀槍劍戟,土著人被逼“四竄”;這里,曾是徽州反清復明的最后戰(zhàn)場,同樣經(jīng)歷過“亡國”時“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選擇;這里,遭受過清軍與太平軍拉鋸戰(zhàn)的躪蹋,人口一度銳減至萬余人;這里,也挨過日本入侵飛機的轟炸,至今徽溪橋邊還留著一塊鐵路橋墩的廢墟。這千年文化的壯麗與輝煌,這千年歷史的衰退和敗落,讓而今的人們愛也悠悠,恨也悠悠。
績溪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F(xiàn)有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16處,并有大坑口—湖村—磡頭,上莊—馮村兩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h保單位36余處,其他遺存300余處。縣內(nèi)曾有牌坊182座,最早的一座為明洪武年間的節(jié)孝坊,最后一座是清光緒年間建于翚陽村(今莊川)的百歲坊。其中明代84座,清代98座,而縣城內(nèi)則有66座。假若你到過杭州的西子湖畔,那“西子賓館”就是績溪上莊余川人汪惕予的私家別墅,也是這位“中國西醫(yī)之父”的“汪莊花園”。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學術界發(fā)生過一起轟動世界的大事件,這就是被喻為“中華文化史上第五大發(fā)現(xiàn)”的徽州文書,而這次發(fā)現(xiàn)的第一功臣,就是書店學徒出身的績溪人余庭光。祁門廢品收購站發(fā)現(xiàn)的“30麻袋廢紙”,誕生了一門讓世人詫異不已的新顯學———“徽學”。
過去,績溪城里人引以自豪的有兩樣東西,一是舉世無雙的南門外牌坊群;二是被譽為“江南一絕”的楠木木牌樓。 績溪南門外牌坊群,與現(xiàn)在歙縣棠樾牌坊群相比,無論從歷史人文價值,還是石雕藝術價值,都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它是績溪人的驕傲,也是績溪古城的標志。從縣城南門外至徽溪橋不足千米的距離內(nèi),重重疊疊,密布如林,有明清各朝所建石牌坊十幾座。它們依次為:三進士坊,尚書坊,科第傳芳坊,登俊坊,大司空坊,繡衣坊,世登科第坊,進士坊,達尊坊,都憲坊,少保坊,誥封坊,恩隆節(jié)鉞坊,大夫坊,節(jié)孝坊等。這些牌坊,是為彰顯績溪的歷代文武先賢而立,是為光宗耀祖而立。這些牌坊,1949年尚存12座,但在1958年到1969年那個瘋狂年代,因為“”的市政建設,這些堪稱瑰寶的牌坊,被永遠地終結了生命,那些驕傲的“石頭藝術”永遠地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沒有石牌坊的日子是痛苦的,但城內(nèi)西大街項家橋巷口,跨街還有一座稀世珍寶———楠木木牌樓,上面覆蓋著珍奇的虎頭黛瓦,舊志稱“登科坊”,這是績溪人在明成化元年(1465)為舉人章英所立。關于這座木牌樓,有個美麗的故事??兿e人章英,才學非凡,鄉(xiāng)人都說是“狀元之才”。不料參加會試,文章雖好,書法稍遜,只考中三甲進士。有一年,皇帝要選一位飽學之士做太子傅。主考官想起章英,就向皇帝舉薦,章英于是做了皇太子的老師。章英盡心課讀,諄諄誘導,太子學問長進很快。皇帝知道了,心里歡喜,吩咐在御花園設宴召見。章英遵旨赴宴,山呼叩頭后,就座飲酒。皇帝說:“你是太子之師,與天地君親同列,非同一般,課讀辛勞,朕要賜賞,不知你想要什么?”章英離席回奏:“臣想留名后世,在家鄉(xiāng)立座石牌樓。”皇帝說:“石質(zhì)牌樓,天下甚多,而木質(zhì)牌樓卻極少。朕給愛卿立個木牌樓?!闭掠⒂肿啵骸澳举|(zhì)牌樓,其材難選?!被实壅f:“有朕作主,卿可用心教導太子讀書,不必操心牌樓之事。半年之后,準你回鄉(xiāng)省親?!笔ブ肌?,旋即動工,材料是從千里之外的云南、貴州運來的楠木。半年后,章英到績溪省親,木牌樓已經(jīng)矗立在西街上。他驚喜不已,向北叩謝皇恩。 這座跨街木牌樓,歷經(jīng)了400多個寒暑,被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1956年11月,經(jīng)專家呼吁,木牌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本以為有了政府保障就可以萬無一失了,沒想到1970年縣城拓寬街道,國寶般的木牌樓還是被稀里糊涂地拆除了。
牌坊,是徽州文化“三絕”之一。它們是哲學家的詩,是史學家的字,是藝術家的歌。一座牌坊,表達了一個主題內(nèi)涵;一座牌坊,代表著徽州文化的一個層面;一座牌坊,宣泄著一個時代的悲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