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文化名人—楊維楨
越文化—文化名人—楊維楨,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鐵笛道人,元諸暨楓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鐵笛道人, 元諸暨楓橋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他為官勤政愛民,狷直忤物,為人寬厚;與時齟齬,遂肆力文辭,其于文學(xué)、史學(xué)、書畫藝術(shù)皆有成就,尤以樂府擅名,號鐵崖體,在元季文壇獨領(lǐng)風(fēng)騷40余年。傳世著作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復(fù)古詩集》、《麗則遺音》、《東維子文集》、《鐵崖古樂府》等。
主要書法作品:《沈生樂府序》、《楊維楨行書1》、《楊維楨行書2》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越文化—文化名人—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睿卿,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幼喜讀杜甫、辛棄疾詩詞,騎射擊劍,立志救國。1896年,從父命與湖南湘潭王廷鈞結(jié)婚,意不相投。1904年沖破封建束縛,東渡日本,在東京實踐女校學(xué)習(xí),期間創(chuàng)立近代中國第一個婦女愛國組織“共愛會”,創(chuàng)辦《白話報》月刊,鼓吹排滿革命。年底回國,參加光復(fù)會,次年7月再次赴日,加入同盟會,為同盟會浙江主盟人。1906年10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鼓吹民主革命。1907年2月接任徐錫麟大通學(xué)堂督辦,組織光復(fù)軍,策應(yīng)徐錫麟安慶起義。事敗被捕,就義于紹興城內(nèi)古軒亭口。
· 越文化—文化名人—馬臻
馬臻,字叔薦,東漢武陵(今陜西興平縣)人,東漢順帝永和五年,馬臻為會稽太守。看到紹興平原沼澤一片,北臨后海,南傍群山,每當(dāng)潮汐倒灌,山洪暴發(fā),即成茫茫澤國,田園淹沒,百姓流離失所。于是他在考察平原水利情況后,制訂了治水規(guī)劃,發(fā)動民眾,營建鑒湖。筑堤長127里,蓄會稽山36源之水于湖內(nèi),是面積約20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使紹興北部平原千余年間9000余頃土地免遭洪水威脅,墾殖之利,使紹興富甲天下。如此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必然有許多房屋,墳?zāi)贡谎?,有豪紳千余人假冒死亡者名字將馬臻告上朝廷,馬臻遭五馬分尸死于京城洛陽。越人念其功,將其遺骸運回山陰,在鑒湖邊建墓立祠,春秋祭掃不絕。
· 越文化—文化名人—任頤
任頤(1840-1896):字伯年,海派中的佼佼者,其繪畫發(fā)源于民間,重視繼承傳統(tǒng),吸收西畫技法,形成風(fēng)姿多采的獨特畫風(fēng)。任頤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藝術(shù)成就受到世人矚目。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后字伯年,浙江山(今紹興)人。生于鴉片戰(zhàn)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當(dāng)時軍旗較大,“戰(zhàn)時麾之,以為前驅(qū)”。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xiāng),后至上海隨任熊、任薰學(xué)畫。以后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
· 越文化—文化名人—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詳),姓施,名夷光。越國句無人(今浙江諸暨)人。西施才貌雙全,志在以身許國。公元前491年,她被勾踐貢獻給吳王夫差。西施在吳國深得吳王夫差的寵愛,但始終不忘復(fù)仇雪恥,重返故國,終于協(xié)助越王滅掉了吳國。吳亡后,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而歸”,不料,途中變卦,竟把她視為“亡國之物”,沉于江中。也有西施隨范蠡泛舟江湖而不知所終的說法。
· 越文化—文化名人—文種
文種,字會,楚國人,曾任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令,跟范蠡一起來到越國,輔佐越王句踐,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家。吳敗越,范蠡陪句踐夫婦去吳國作人質(zhì),由文種主持越國政務(wù),與范蠡配合默契,使句踐得以順利返國。文種陳治國之道,又獻“九術(shù)”,為句踐滅吳霸關(guān)東立下了汗馬之勞。吳國滅亡之后,范蠡勸文種明知進退,文種不聽。越王句踐果然聽信讒言,猜忌文種,賜劍讓文種自刎。文種死后,句踐把他葬在“國之西山”,即今之府山。府山一名種山,即由此而來。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