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尋夢中原—鄭氏家族與相國寺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鄭氏家族與相國寺,千年古剎相國寺傳聞軼事頗為群眾喜聞樂見。其中流傳得最廣泛的,莫過于唐太宗修寺
千年古剎相國寺傳聞軼事頗為群眾喜聞樂見。其中流傳得最廣泛的,莫過于唐太宗修寺的傳說。古時稱,唐太宗李世民,魂游地府,在他準備還陽時,被一群餓鬼攔住,急得李世民團團轉(zhuǎn)。如何打發(fā)這批餓鬼,經(jīng)送他還陽的崔判官與餓鬼談判,以發(fā)散銀兩為條件,但此時李世民手中沒有分文。崔判官急中生智,他了解開封府有相良老夫婦,沒有子女,二老一心向善,以賣水和瓦器為生,每天將售貨所得,節(jié)約些少銀錢,買成紙錠焚化。誰知紙錠到了陰間就成了在冥間可以通行的白花花的銀子。由于相良夫婦積德行善,他焚化的紙錠,在陰間有人專門為他保管,日積月累,竟存了三庫金銀。當崔判官告知李世民有這筆存銀時,李世民急切地求崔判官設(shè)法借用救急。崔判官與管庫人商量后,談妥由李世民出立字據(jù),由崔判官作保借了一庫金銀,散發(fā)給這批餓鬼,李世民才脫離險境。李世民還陽以后,為了踐約,派尉遲恭到開封尋訪相良夫婦。尋了好久,才把這對老夫婦找到。尉遲恭把皇上借錢還債的事情向二老說明,二位老人才知自己積德在陰間存銀的事,但對皇上還的銀子堅決不肯接受,愿意自力更生,勞動度日,不敢立時成為暴發(fā)戶,受到上蒼譴責。尉遲恭沒法,經(jīng)稟明皇上,就在開封建了一個大廟,起名相國寺。這段故事,被明朝人吳承恩撰寫《西游記》時作為楔子,引出唐僧西游取經(jīng)的種種情由。
《西游記》這部小說,情節(jié)離奇,引人入勝,幾百年來盛傳不衰,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宏著,被列為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由于《西游記》的傳布,開封相國寺聞名于世界。為了渲染傳說,據(jù)明人《如夢錄》記載,明代相國寺后閣,中座大悲觀音,旁立二位平民裝束的老人,就是相良夫婦,群眾稱為相公,相婆。時至清代,常茂徠所著《相國寺紀略》也稱:藏經(jīng)閣西壁塑老夫婦像,即俗稱相公相婆也。清代末年在相國寺藏經(jīng)閣東側(cè)觀音閣前面三間平房內(nèi),另供相公相婆坐像,這些塑像直到1927年才毀。經(jīng)過這些年的口頭傳說和形象渲染,似乎相國寺真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償還相良夫婦金銀不受而修的廟宇。但傳說終究是傳說,《西游記》只是小說家言。究其實際,相國寺是在李世民的孫子唐睿宗李旦時期才建的,相距李世民去世已有62年。僅此一端,可見傳說的虛妄。如果細細追尋緣由,相國寺的興建倒和開封的顯姓大族鄭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事情需要從歷史說起,我國自西晉末年公元316年起,北中國一直為少數(shù)民族(所謂胡人)統(tǒng)治著,那些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為了統(tǒng)治廣大的人民(包括漢人和少數(shù)民族),也是為了給自己壯膽,都迷信佛教。稱佛教的祖師釋迦牟尼也是胡人,胡人會幫助胡人統(tǒng)治萬年。所以從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直到隋統(tǒng)一中國,北方崇佛的風氣達到頂點。北魏統(tǒng)治的區(qū)域里佛寺就有三萬多所,僧尼多至二百萬人,僅洛陽一地就有寺廟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北魏的繼承者北齊,其統(tǒng)治的地區(qū),僅及北魏的一半,但在他統(tǒng)治區(qū)內(nèi)佛寺竟有四萬余所,是中國歷史上的頂峰。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洛陽、大同等地的大型石窟,大都是北魏、北齊時代的遺物。當時這些石窟都是動用了國家和貴族的大量資財所建,可以想見那時崇佛的心理。其中北齊天保六年(555)北齊的文宣帝高洋巡幸汴城(當時稱梁州),也學著司馬遷憑吊信陵君的故跡,并詔敕在其故宅上建了一座建國寺以為紀念。
建國寺,當時的規(guī)模極為宏大,只是由于北方連年戰(zhàn)爭,寺廟遭到破壞,淪為民宅。在兵荒馬亂中,人民的生活極為動蕩。世家大族紛紛從小城市逃難集中到大城市來。其中原住在開封(即今朱仙鎮(zhèn)附近古開封城)的鄭氏家族,就有一支遷到汴州城里。這個宗族中第三十六世孫鄭繇,他所處的年代已到了唐代初年,他住汴州城內(nèi)多年,當時買到汴河岸邊?;鬯陆?jīng)坊北一所民居,經(jīng)營得精致華麗。鄭繇,曾任歧王府長史,官至湖州刺史。他膝下有一子名審,自小聰明伶俐,弱冠即考取了進士,并被朝廷任命為歙州司馬。鄭審少年得志,正準備走馬上任,怎奈時疫流行,染病在身,無法行動。這時卻惹動了一位高僧,這位高僧俗家姓姚,湖湘人士,10歲那年就立志出家,從衡山南岳初祖禪師學佛,當了一名小沙彌。直到20歲才在衡山奇岳寺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的資格,法名慧云。他受戒后出來云游四方,足跡遍于兩湖、江浙等地,參與修造寺院20余所,功成而隨即他去,時人稱其為“造寺祖師”。長安元年(701),慧云37歲,已在外10余年,做了很多善事,這時他到了汴州。此時正當盛夏,經(jīng)人指點,他到汴州郊外繁臺露宿。繁臺為汴州郊外勝地,南北朝時有繁姓族人聚居于此,故名繁臺?;墼圃朴嗡姆剑S遇而安,就席地而坐,運用了禪宗打坐的功夫,閉目養(yǎng)神,準備天明再到汴州城內(nèi)隨緣。到了子夜時分,養(yǎng)足了精神,睜目看見滿天星斗,好似上蒼的眼睛,閃閃爍爍,都在看著自己,企盼自己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正當慧云心境融入自己曾經(jīng)發(fā)宏愿、創(chuàng)大業(yè)的雄偉目標時,定睛向北望去,見高峻的汴州城墻聳立在自己的眼前,城墻外滔滔奔流的汴河,正散發(fā)著白天吸收的熱氣,一層白蒙蒙的水汽,似云霧般在河面上蕩漾。忽然見到一道紫氣從河的北岸升起,直沖牛斗,這種異象,直驚得慧云目瞪口呆。不久紅日東升,慧云披衣,直奔北方,要將看到的景象,弄個明白。他到了汴河岸邊,沿著河岸西行,看到一座寺院,仔細審視,是?;鬯碌慕?jīng)坊。再進一步往北眺望,一派更瑰麗的景色呈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他看到一所宅院,透過花墻看到庭院整潔,一片清澈的池沼,池沼中隱隱透出參差的樓閣,犬牙相錯,連綿不絕,金碧輝煌,宛如天宮?;墼埔姞畎莘诘?,將禪杖就地一插,合十發(fā)愿,要在此地建一梵剎名藍,以報上天示祥之兆。當他渡過河去,叩門問訊,得知該宅為鄭司馬的寶宅。鄭審正在病中,扶病出來接待遠方來的僧人,慧云多年在外,積德行善,也學得很多醫(yī)療知識,見鄭審氣色不佳,料知中了時疫。他趕緊請鄭審回房休息,并開了一個處方,囑咐家人抓藥治療。說也奇怪,鄭審本來已抱病多日,身體空虛,終日沒精打采,自經(jīng)見了慧云,吃了他開的藥方,竟一天天好起來。這天他吃了一頓合味的飯菜,精神飽滿,邀請慧云長談,并以素齋招待,慧云除了謙遜一番以外,又說了一頓吉人自有天相等等,點到鄭審與佛有緣,并講了他宅院的種種異兆,說得鄭審也動起心來?;墼埔娻崒徲悬c動心,就進一步提出他發(fā)的宏愿,愿在此宅創(chuàng)建寺院。鄭審躊躇了一會,想此宅院是他的祖業(yè),不能輕易許人,繼而一想自己病愈,即去歙州上任,家中本已無人居住,施舍給佛寺,亦是一大功德。另外慧云這位僧人,所說情由十分真切,其一生行徑十分感人,就慷慨答應(yīng)了慧云的要求。鄭審由于大發(fā)善心,得到了善報,他位至袁州刺史,晚年回到汴州。他的五世孫鄭紳生了一個女兒,被宋徽宗選中,即鄭皇后,以節(jié)儉著稱。后被俘至五國城而卒。鄭紳也位至太師,樂平郡王,謚僖靖,此是后話。
慧云募化到鄭宅以后,就在汴州就地化緣。積十年之功,經(jīng)歷了種種苦難,才攢到了足以興建的經(jīng)費。動工時,本擬用?;鬯聻槊?,當挖地基時,挖到一塊古碑,上面記載著北齊興建建國寺的緣起,才定名建國寺。
建國寺之名雖然緣于北齊,但時至唐代,它仍屬招提(一種沒有經(jīng)官府注冊賜名的私人寺院)之類。當時建國寺已有一定規(guī)模,特別是慧云在濮州(今山東鄄城)報成寺所造的高一丈八尺,重逾萬斤的彌勒金像,安放在建國寺內(nèi),又經(jīng)裝塑能手王溫的妙手,佛像面部金粉閃閃一如生人,額部發(fā)出一片瑞光,一副慈悲莊嚴的容貌,使人肅然起敬。驚動了汴州仕女紛紛前往隨喜膜拜。
正當建國寺欣欣向榮之跡,天有不測風云。唐睿宗自登基以來,他雖然亦是一位佛教信士,但當時全國建寺之風甚盛,百姓為逃避沉重的賦稅、徭役,紛紛遁入空門,影響了國家的經(jīng)濟。睿宗的謀臣屢諫限制建寺,力圖使勞力穩(wěn)定在土地上,以保證國家的收入和勞役。睿宗不得已才下詔取締新建寺院,凡未建成或無官方正式命名的寺院一律停工拆毀,其中一應(yīng)佛像、法物移入附近寺院供奉,并派欽差到各州宣詔。派到汴州的欽差刑部尚書王志愔,并加授采訪使以督促實施。建國寺亦在拆毀之列。這道敕令,不啻晴天霹靂,慧云以圣命難違,只能在佛像前焚香禱告曰:“若與此有緣,當見奇瑞,以策悟群心?!闭媸撬目嘈母袆恿似兴_,只見彌勒頭上金光四射,滿城士庶,都嘆為觀止。這時有人對此誹謗,斥為虛妄,但這種人立喪二目或舌腫一尺,嚇得他們連連瞻拜佛像,并愿為寺奴終生持鐘掃地。當然,這一切都是歷史上的傳說,事實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驗證。王志愔見此,不敢輕舉妄動遂將種種情景奏聞皇上。睿宗也曾在夢中見彌勒降凡,接到奏報,正與祥瑞相合,因睿宗原為相王,由相王榮登皇位,遂敕命將建國寺改名相國寺。次年睿宗讓位給兒子李隆基(即玄宗),自己退位當上了太上皇。李旦寫得一手好字,當了太上皇仍念念不忘相國寺,他親書相國寺匾額,賜給了寺院。唐睿宗親書的相國寺匾額,和王溫裝塑的彌勒圣像,是唐代相國寺中十絕之首。從此相國寺遂名聞于天下。
?。ㄗⅲ何闹邢鄧录礊榻袢盏拇笙鄧拢?
《西游記》這部小說,情節(jié)離奇,引人入勝,幾百年來盛傳不衰,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宏著,被列為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由于《西游記》的傳布,開封相國寺聞名于世界。為了渲染傳說,據(jù)明人《如夢錄》記載,明代相國寺后閣,中座大悲觀音,旁立二位平民裝束的老人,就是相良夫婦,群眾稱為相公,相婆。時至清代,常茂徠所著《相國寺紀略》也稱:藏經(jīng)閣西壁塑老夫婦像,即俗稱相公相婆也。清代末年在相國寺藏經(jīng)閣東側(cè)觀音閣前面三間平房內(nèi),另供相公相婆坐像,這些塑像直到1927年才毀。經(jīng)過這些年的口頭傳說和形象渲染,似乎相國寺真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償還相良夫婦金銀不受而修的廟宇。但傳說終究是傳說,《西游記》只是小說家言。究其實際,相國寺是在李世民的孫子唐睿宗李旦時期才建的,相距李世民去世已有62年。僅此一端,可見傳說的虛妄。如果細細追尋緣由,相國寺的興建倒和開封的顯姓大族鄭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事情需要從歷史說起,我國自西晉末年公元316年起,北中國一直為少數(shù)民族(所謂胡人)統(tǒng)治著,那些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為了統(tǒng)治廣大的人民(包括漢人和少數(shù)民族),也是為了給自己壯膽,都迷信佛教。稱佛教的祖師釋迦牟尼也是胡人,胡人會幫助胡人統(tǒng)治萬年。所以從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qū),直到隋統(tǒng)一中國,北方崇佛的風氣達到頂點。北魏統(tǒng)治的區(qū)域里佛寺就有三萬多所,僧尼多至二百萬人,僅洛陽一地就有寺廟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北魏的繼承者北齊,其統(tǒng)治的地區(qū),僅及北魏的一半,但在他統(tǒng)治區(qū)內(nèi)佛寺竟有四萬余所,是中國歷史上的頂峰。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洛陽、大同等地的大型石窟,大都是北魏、北齊時代的遺物。當時這些石窟都是動用了國家和貴族的大量資財所建,可以想見那時崇佛的心理。其中北齊天保六年(555)北齊的文宣帝高洋巡幸汴城(當時稱梁州),也學著司馬遷憑吊信陵君的故跡,并詔敕在其故宅上建了一座建國寺以為紀念。
建國寺,當時的規(guī)模極為宏大,只是由于北方連年戰(zhàn)爭,寺廟遭到破壞,淪為民宅。在兵荒馬亂中,人民的生活極為動蕩。世家大族紛紛從小城市逃難集中到大城市來。其中原住在開封(即今朱仙鎮(zhèn)附近古開封城)的鄭氏家族,就有一支遷到汴州城里。這個宗族中第三十六世孫鄭繇,他所處的年代已到了唐代初年,他住汴州城內(nèi)多年,當時買到汴河岸邊?;鬯陆?jīng)坊北一所民居,經(jīng)營得精致華麗。鄭繇,曾任歧王府長史,官至湖州刺史。他膝下有一子名審,自小聰明伶俐,弱冠即考取了進士,并被朝廷任命為歙州司馬。鄭審少年得志,正準備走馬上任,怎奈時疫流行,染病在身,無法行動。這時卻惹動了一位高僧,這位高僧俗家姓姚,湖湘人士,10歲那年就立志出家,從衡山南岳初祖禪師學佛,當了一名小沙彌。直到20歲才在衡山奇岳寺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的資格,法名慧云。他受戒后出來云游四方,足跡遍于兩湖、江浙等地,參與修造寺院20余所,功成而隨即他去,時人稱其為“造寺祖師”。長安元年(701),慧云37歲,已在外10余年,做了很多善事,這時他到了汴州。此時正當盛夏,經(jīng)人指點,他到汴州郊外繁臺露宿。繁臺為汴州郊外勝地,南北朝時有繁姓族人聚居于此,故名繁臺?;墼圃朴嗡姆剑S遇而安,就席地而坐,運用了禪宗打坐的功夫,閉目養(yǎng)神,準備天明再到汴州城內(nèi)隨緣。到了子夜時分,養(yǎng)足了精神,睜目看見滿天星斗,好似上蒼的眼睛,閃閃爍爍,都在看著自己,企盼自己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正當慧云心境融入自己曾經(jīng)發(fā)宏愿、創(chuàng)大業(yè)的雄偉目標時,定睛向北望去,見高峻的汴州城墻聳立在自己的眼前,城墻外滔滔奔流的汴河,正散發(fā)著白天吸收的熱氣,一層白蒙蒙的水汽,似云霧般在河面上蕩漾。忽然見到一道紫氣從河的北岸升起,直沖牛斗,這種異象,直驚得慧云目瞪口呆。不久紅日東升,慧云披衣,直奔北方,要將看到的景象,弄個明白。他到了汴河岸邊,沿著河岸西行,看到一座寺院,仔細審視,是?;鬯碌慕?jīng)坊。再進一步往北眺望,一派更瑰麗的景色呈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他看到一所宅院,透過花墻看到庭院整潔,一片清澈的池沼,池沼中隱隱透出參差的樓閣,犬牙相錯,連綿不絕,金碧輝煌,宛如天宮?;墼埔姞畎莘诘?,將禪杖就地一插,合十發(fā)愿,要在此地建一梵剎名藍,以報上天示祥之兆。當他渡過河去,叩門問訊,得知該宅為鄭司馬的寶宅。鄭審正在病中,扶病出來接待遠方來的僧人,慧云多年在外,積德行善,也學得很多醫(yī)療知識,見鄭審氣色不佳,料知中了時疫。他趕緊請鄭審回房休息,并開了一個處方,囑咐家人抓藥治療。說也奇怪,鄭審本來已抱病多日,身體空虛,終日沒精打采,自經(jīng)見了慧云,吃了他開的藥方,竟一天天好起來。這天他吃了一頓合味的飯菜,精神飽滿,邀請慧云長談,并以素齋招待,慧云除了謙遜一番以外,又說了一頓吉人自有天相等等,點到鄭審與佛有緣,并講了他宅院的種種異兆,說得鄭審也動起心來?;墼埔娻崒徲悬c動心,就進一步提出他發(fā)的宏愿,愿在此宅創(chuàng)建寺院。鄭審躊躇了一會,想此宅院是他的祖業(yè),不能輕易許人,繼而一想自己病愈,即去歙州上任,家中本已無人居住,施舍給佛寺,亦是一大功德。另外慧云這位僧人,所說情由十分真切,其一生行徑十分感人,就慷慨答應(yīng)了慧云的要求。鄭審由于大發(fā)善心,得到了善報,他位至袁州刺史,晚年回到汴州。他的五世孫鄭紳生了一個女兒,被宋徽宗選中,即鄭皇后,以節(jié)儉著稱。后被俘至五國城而卒。鄭紳也位至太師,樂平郡王,謚僖靖,此是后話。
慧云募化到鄭宅以后,就在汴州就地化緣。積十年之功,經(jīng)歷了種種苦難,才攢到了足以興建的經(jīng)費。動工時,本擬用?;鬯聻槊?,當挖地基時,挖到一塊古碑,上面記載著北齊興建建國寺的緣起,才定名建國寺。
建國寺之名雖然緣于北齊,但時至唐代,它仍屬招提(一種沒有經(jīng)官府注冊賜名的私人寺院)之類。當時建國寺已有一定規(guī)模,特別是慧云在濮州(今山東鄄城)報成寺所造的高一丈八尺,重逾萬斤的彌勒金像,安放在建國寺內(nèi),又經(jīng)裝塑能手王溫的妙手,佛像面部金粉閃閃一如生人,額部發(fā)出一片瑞光,一副慈悲莊嚴的容貌,使人肅然起敬。驚動了汴州仕女紛紛前往隨喜膜拜。
正當建國寺欣欣向榮之跡,天有不測風云。唐睿宗自登基以來,他雖然亦是一位佛教信士,但當時全國建寺之風甚盛,百姓為逃避沉重的賦稅、徭役,紛紛遁入空門,影響了國家的經(jīng)濟。睿宗的謀臣屢諫限制建寺,力圖使勞力穩(wěn)定在土地上,以保證國家的收入和勞役。睿宗不得已才下詔取締新建寺院,凡未建成或無官方正式命名的寺院一律停工拆毀,其中一應(yīng)佛像、法物移入附近寺院供奉,并派欽差到各州宣詔。派到汴州的欽差刑部尚書王志愔,并加授采訪使以督促實施。建國寺亦在拆毀之列。這道敕令,不啻晴天霹靂,慧云以圣命難違,只能在佛像前焚香禱告曰:“若與此有緣,當見奇瑞,以策悟群心?!闭媸撬目嘈母袆恿似兴_,只見彌勒頭上金光四射,滿城士庶,都嘆為觀止。這時有人對此誹謗,斥為虛妄,但這種人立喪二目或舌腫一尺,嚇得他們連連瞻拜佛像,并愿為寺奴終生持鐘掃地。當然,這一切都是歷史上的傳說,事實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驗證。王志愔見此,不敢輕舉妄動遂將種種情景奏聞皇上。睿宗也曾在夢中見彌勒降凡,接到奏報,正與祥瑞相合,因睿宗原為相王,由相王榮登皇位,遂敕命將建國寺改名相國寺。次年睿宗讓位給兒子李隆基(即玄宗),自己退位當上了太上皇。李旦寫得一手好字,當了太上皇仍念念不忘相國寺,他親書相國寺匾額,賜給了寺院。唐睿宗親書的相國寺匾額,和王溫裝塑的彌勒圣像,是唐代相國寺中十絕之首。從此相國寺遂名聞于天下。
?。ㄗⅲ何闹邢鄧录礊榻袢盏拇笙鄧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具有相當高的藝術(shù)造詣,自創(chuàng)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書”;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jù)說象征“天下一人”。其兄長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東南35里處)。被后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采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jié)局。并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div>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梵文:?????????、?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圣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約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巴利語:SiddhātthaGotama;梵文:?????????????,Siddhārtha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chuàng)始人,出生于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等;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之創(chuàng)祖”。在許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設(shè)有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護法、羅漢等;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同屬眾生之一,屬于六道眾生中的天道,佛是已經(jīng)脫離六道輪回的圓滿智者。
相關(guān)族譜
臨濟派 釋氏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熊二與熊兒河橋
明朝時期,在鄭州城南的石柱村(今新圃東街一帶)生活著一戶熊姓人家。熊氏夫婦有兩個兒子,哥哥熊大憨厚樸實;弟弟熊二則聰明伶俐。一家人雖不富裕,倒也過得平平安安。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熊氏夫婦因病相繼去世,熊大和熊二一下子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不得已,哥哥只好外出謀生,考慮到在他鄉(xiāng)衣食無著,也為了熊二每天都能有口飯吃,臨行前,熊大忍痛把弟弟送到鄭州城里有“張監(jiān)生”之稱的張谷囤家里干活。機靈的熊二在張谷囤家很勤快,張谷囤對熊二很是喜歡,他就給熊二改名叫熊兒。熊兒成年后,張谷囤便提拔他當上了管家。張谷囤是遠近聞名的富戶,家里很是殷實,花錢自然也大手大腳。熊兒當上管家后,處處精打細算,一年下來,就給張家節(jié)省了大量的銀子。張谷囤很是感激,除了付給熊兒工錢外,往往還要另外獎給他數(shù)量可觀的銀兩。生活儉樸的熊兒,多年后就有了一大筆積蓄。當時的鄭州城南門外的大路上(今南關(guān)大街)有條小河,每到夏秋季節(jié)河水...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伏羲傳奇
公元前7771年十月初四,在今甘肅省天水市有一個龍圖騰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lǐng)叫華胥氏,風兗姓,她和她親族叔嫟領(lǐng)著族眾逐水草而居,游牧到水草豐盛的雷澤(現(xiàn)甘肅天祝成縣一帶)。在這里結(jié)識了雷澤氏,在成縣仇夷山生下伏羲,然后伏羲隨母又回到華胥氏的發(fā)祥地華亭華池一帶。因為是以游牧為生,華胥氏居地經(jīng)常有變化最后才在今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一帶定居下來,并長大成人,立圭表紀歷,從此紀歷興起,因之這個地方又叫成紀,當?shù)厝私小按蟮啬帷?,又叫“大帝灣”。華胥氏和雷澤氏得到的這個兒子——這是伏羲氏。這是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按照當時的風俗,她們部落姓風兗,所以他姓也就姓風兗,當時人們以“葫蘆”為食,過著半牧半農(nóng)的生活,培育葫蘆的族人,就被眾人尊稱為瓠民,部族稱華族,專門培育葫蘆的氏族又被稱為瓠氏。葫蘆又名“瓜瓞”,瓠民發(fā)現(xiàn)瓠不僅可食,還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為舟作船,名盤瓠舟、天盤舟;小瓠剖之為盤、為瓢為勺;自蒂開口,為“...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靈感塔情話
北宋仁宗年間,有一位名叫任蘇的秀才,攜帶書僮興兒來東京會考,單等朝廷發(fā)榜。閑暇之余,主仆二人慕名到開寶寺內(nèi)觀賞靈感塔。正是秋高氣爽時節(jié),靈感塔巍峨挺拔,飛檐斗拱,凌空絕頂,煞是壯麗。主仆二人興致勃勃,爭相攀登,每層都有佛龕,紅燭高燒,照亮蹬道。他倆好容易爬到頂端,早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從塔窗向北眺望,阡陷縱橫,黃河如帶;向南鳥瞰,繁樹煙花,疊樓重殿。任蘇觸景生情,吟詩填詞,盡興方歸。忽然,狂風大作,從西北方向飛來一股煙塵,把佛龕內(nèi)的燈燭全部吹滅,塔內(nèi)頓時漆黑一團。主仆二人被圍在蹬道里,叫苦不迭。正當兩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紅光一閃,一位少女挑著燈籠來到面前,柔聲道;“二位休慌,隨我慢慢下塔。"不及細問,他們就跟隨燈光下到塔底。任蘇這才看清姑娘,十六七歲,布衣素裙,面容俏麗。忙拱手道謝:“多謝姑娘搭救。你怎知小生和書僮在塔內(nèi)?”“小事一樁,何足掛齒。"姑娘還禮道:“這紅燈籠掛在塔...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肖家溝
滎陽市西南的環(huán)翠峪里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村莊,叫肖家溝,肖家溝因歷史上出過大官,后又被滿門抄斬而聞名。據(jù)說,宋末元初時,朝中有一個姓肖的一品大員,武將出身,人們都叫他肖一品。肖一品不滿皇帝昏庸,元人強暴,毅然辭官回到家鄉(xiāng)環(huán)翠峪肖家溝務(wù)農(nóng)賦閑。為防山賊盜寇,保家護院,肖一品把家中年輕力壯的男人都訓(xùn)練成會舞槍弄棒的莊丁。消息傳出,附近無依無靠、窮困潦倒的山民獵戶都來投奔。肖一品憐憫鄉(xiāng)親,來者不拒,不到兩年光景,就擁兵三千之眾。不久,朝廷就知道了肖一品招兵、樹旗囤糧的事情,即派5萬官兵前來圍剿。官兵來到肖家溝的山口處(當?shù)厝朔Q之為龍脖),就被守關(guān)的莊丁擋住。肖一品立即拉馬抬刀,來到山口,怒向官兵道:“為何剿我肖家溝?”官兵反問:“為何擁兵逾千?”肖一品曰:“養(yǎng)兵為保家園,卻無反上之心!”肖家兵居高臨下,英勇善戰(zhàn),官兵久攻不下,即把兵力一分為二,一隊山前佯攻,一隊順汜水河西支流逆流而上,繞道翻越天堂寨...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鄢陵之戰(zhàn)
鄢陵之戰(zhàn),發(fā)生于周簡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六月鄢陵地區(qū)(今河南鄢陵西南)。是役,晉軍善察戰(zhàn)機,巧妙指揮,擊敗同自己爭霸中原的老對手——楚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區(qū)的優(yōu)勢地位。這場戰(zhàn)爭后,晉、楚兩國都逐漸失去以武力爭霸中原的強大勢頭,中原戰(zhàn)場開始沉寂下來。從這層意義上說,鄢陵之戰(zhàn)堪稱為當時晉楚爭霸的最后一幕。公元前578年,晉國取得對秦麻隧之戰(zhàn)勝利后,已處于爭霸的最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和歷史時期。這時,秦被打敗,一時無力東顧;齊、晉同盟正處于鞏固階段;中原中小諸侯國皆臣服于晉;南方的吳國和晉攜手,與楚為敵。晉國只待有利時機出現(xiàn),即可與楚一戰(zhàn),以進一步在中原地區(qū)的霸權(quán)。鄢陵之戰(zhàn)就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必然產(chǎn)物。周簡王九年(公元前577年),鄭國興兵攻打許國,攻入許都外城,許被迫割地媾和。許為楚國的附庸,鄭國的行動自然要引起楚的干涉。于是,次年楚國便起兵攻打鄭國,迫使它屈服于己。鄭國叛晉后,仗恃有...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