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訪古—古都名城—夏王朝都城之一的濟源市
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兩山和山西省陽城、晉城兩縣交界;南臨黃河與孟津、新安兩縣隔河相望;東與孟縣、沁陽毗鄰;西與山西桓曲縣接壤。西、北、南三面環(huán)山,中東部為濟、沁、莽河沖擊平原,稱“牛角川”。北部的黑龍山、鰲背山、王屋山、太行山雄偉高峻,鰲背山主峰為境內(nèi)最高峰,海拔1929.6米。全境大小河流百余條,穿山夾流,曲繞平原,東注入河。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被定為河南省小麥生產(chǎn)基地縣。
濟源大明寺中佛殿
濟源,因濟水發(fā)源地而得名,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這里的人們已形成部落,據(jù)《竹書紀年》載:“帝抒居原”,原城遺址為夏王朝的都城之一。輊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天下都會之一,漢魏南北朝時,曾四度封侯于輊。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于輊縣北部置濟源縣,屬河內(nèi)郡。唐武德二年(619年)于濟源縣城置西濟州總官府,轄三縣,會昌三年(843年)濟源縣改屬孟州。宋政和二年(1112年),孟州更名濟源郡,又于金天會六年(1128年)復名孟州。元太宗六年(1234年)置原州,次年廢州為縣,仍屬孟州。明朝以后改名濟源縣,現(xiàn)為濟源市。
濟源故城,建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縣始,歷代修筑,皆系土垣。至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知縣盧時升甕以磚石。古城制四門,南北西皆正向,唯東門開向東北。1915年“設城工局,城墻有塌即筑,城垛有缺即補。四周雉堞整齊”。古城呈長方形,周圍“五里二百五十步”,城墻高“二丈五尺,寬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五尺”。城池毀沒,城墻遺址尚存。城內(nèi)街道基本保持了原來的格局。
濟源奉賢觀三清殿
境內(nèi)文物古跡主要有濟瀆廟、奉先觀、大明寺、陽臺宮、延慶寺舍利塔、盤谷寺、沁河古棧道、原城遺址、五龍口古代水利工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