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訪古—尋古探幽—禪宗弘揚之地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禪宗弘揚之地,佛教傳入中國后,完全中國化了的佛教禪宗得以弘揚光大。為闡明焦作是禪宗的源流弘揚之
佛教傳入中國后,完全中國化了的佛教禪宗得以弘揚光大。為闡明焦作是禪宗的源流弘揚之地,有必要勾勒出禪宗的傳承梗概。
禪宗在五世以前尚不分門派,從六世開始,分出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修武“百巖寺”就是神秀后的北宗祖師稠禪師所建,焦作北山的“圓融寺”也是稠禪師的道場。今朝鮮(包括韓國)的禪寂宗為其宗脈。而南方頓悟派因修持方法簡易,所以流行甚廣。焦作境內(nèi)的佛教遺跡大都為南宗派系。
南宗的盛行,四祖道信起了決定性作用。禪宗在達摩、慧可、僧璨三世時仍為口傳,不立文字。四祖道信(今焦作溫縣人)大膽革新,主張著書立說,以使本宗教義久遠(yuǎn)流行。
慧能門下分出南岳懷讓和青原行思兩系。南岳懷讓系又分為溈仰、臨濟兩派,青原行思系又分為曹洞、云門、法眼派,世稱“五家”,和臨濟門下的黃龍、楊岐兩派,稱為“五家七宗”。南宋以來,惟臨濟、曹洞兩派盛行,并先后傳人日本和朝鮮。
焦作正是臨濟和曹洞兩派正宗的傳承之地。云臺山的“萬善寺”為臨濟正宗,博愛“月山寺”和鳳凰山的“圣佛寺”為曹洞正宗。分布于焦作各地的月山寺、大明寺、妙樂寺、天守寺、延慶寺、勝果寺等,大都為禪宗佛地,其中不乏臨濟、曹洞派者。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堯池
沁陽市捏掌村有“堯泉池”,面積約100平方米,池周處處有泉,掬手可飲。池后建有堯帝廟?!吨匦迗驈R碑》載:“帝堯巡特至此,困息思漿,求無獲濟,睹斯境潤澤,帝龍指按捏,醴泉應(yīng)手泉涌,為此池之所由來也。”清范照黎《堯池泉》詩:“處處清泉繞綠疇,帝堯遺跡著千秋;堯池流出舌渟水,小沁城東合沁流?!奔疵鑼懘颂幮蝿?。
·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鎮(zhèn)國塔
鎮(zhèn)國塔,又名靈應(yīng)塔,明代,1987年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衛(wèi)輝市城外東南隅,距城二百米處,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該塔為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衛(wèi)輝知府周思宸所建。鎮(zhèn)國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六角形,高約34.5米,直徑為8.7米,每邊4.85米,整體成錐狀,每層有望窗,共有望窗36個,每層設(shè)有塔心室,塔心室共各鑲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書“護國保民”,正南面石碣上書“靈應(yīng)塔”,均為篆刻,上款為“衛(wèi)輝知府周思宸建”,下款為“大明萬歷十三年口月”,自第一層塔門入室,登塔道盤旋上至第七層,在塔頂內(nèi)部砌有八卦圖(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中部有柏木剎桿,頂部用孔雀藍色琉璃瓦覆蓋。鎮(zhèn)國塔形體高大,氣勢宏偉,反映出我國古代匠師的高超建筑技巧和卓越的藝術(shù)才能,對于我們研究歷史、科學(xué)、建筑藝術(shù)以及地方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例。
·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文廟
位于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人民政府院內(nèi),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廟廢,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年),邑令李久在原址重修,有講堂、齋室、皰廚等40余間。金大定八年(1168年),又建大成殿,不久毀于戰(zhàn)亂,明·洪武三年(1370年)復(fù)建。文廟自元右年間重建后,金代、明代和清初曾屢次擴建、重修,計建有大成殿、東西廊廡、欞星門、戟門、崇圣宮、明倫堂、泮池等。今僅存大成殿、明倫堂舊址、《大觀碑》、《重修新鄉(xiāng)縣儒學(xué)記碑》及《重修文廟記碑》等殘碑若干。大成殿為文廟主體建筑,廡殿頂、覆蓋綠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闊5間22.2米,進深3間12.3米,原殿面脊筒均在“”時期被拆除。大成殿三面環(huán)墻,墻厚80厘米,為大磚壘砌,方磚長48厘米,寬24厘米,厚14厘米,上有明代“正德拾年武陟縣造”和“懷慶府修武縣窯造”字樣。大殿內(nèi)無神道,均為木主(用木為之,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木主即神牌),早已無存。大...
·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西父城遺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萇白雀年間(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為瑞應(yīng)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傳白雀年間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們以為祥瑞而建起寺廟稱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時代稱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守城父期間曾設(shè)莊王祠,四時祭祀,所以后人就將城父楚莊王祠視作楚莊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載:“白雀寺在父城保,世傳楚莊王故宅,有白雀之瑞,異槐一株?!彼^異槐者,是說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們從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圖案。白雀寺自十六國時期建成之后發(fā)展很快,成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間,大畫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畫?!懂嬍贰贩Q:“展畫汝州白雀寺。”展子虔歷北齊、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帳內(nèi)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經(jīng)典故事人物畫,天下名寺皆有其畫。世人譽為“展子虔畫人物描法甚細(xì),隨...
· 中原訪古—尋古探幽—郄慮墓
位于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鄉(xiāng)郄莊,南與張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圍100米,占地900平方米,現(xiàn)保存完整。郄慮為東漢末人,漢獻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與帝密謀曹操,事泄被殺,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