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我對李廣的一點看法
李廣的軍事生涯,他的被擒是一個轉折點?!捌浜笏臍q,廣以衛(wèi)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這一戰(zhàn)的確是李廣蒙羞的一戰(zhàn),所以不能不說。當時漢軍四路人馬各萬騎擊匈奴,僅衛(wèi)青破龍城斬數百人,其余各路皆敗。對于這一點,不能不分析一下。假設衛(wèi)青遇到的匈奴軍實力相當或者只是稍遜的情況下,匈奴軍以守城之地利,且有以往對戰(zhàn)累勝的心理優(yōu)勢,而此戰(zhàn)卻被破城,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再則,龍城作為匈奴的政治中心,此一戰(zhàn)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若匈奴兵力不弱的情況下,僅亡數百人便棄龍城而去,這又怎么可能呢?既然衛(wèi)青確實破了龍城且殺敵數百,那只有兩種可能,一衛(wèi)青以計取勝,二衛(wèi)青所遇為弱敵。衛(wèi)青的其它戰(zhàn)役太史公皆作大量篇幅報道,而此役以計取勝又怎可不寫明呢?實在是于理不通。我只能相信衛(wèi)青此次所遇是弱敵。并且此役其它三路皆敗,這不能不說明此役的決策失誤,一次決策有誤的戰(zhàn)役而衛(wèi)青卻可以破龍城,分析這樣的勝利而忽視其中的運氣因素,這樣的分析是不嚴謹的。請注意,我在此并非說衛(wèi)青勝利全靠運氣而與個人能力無關,我只是想說明,衛(wèi)青此戰(zhàn)的運氣很重要。此次關于此役李廣被擒之事,我不能不拿楊繼業(yè)的被擒作比較。同樣是錯誤的決策,同樣是被擒,為什么沒有人指責楊繼業(yè)不夠勇猛卻怪罪李廣呢?難道只是因為楊繼業(yè)被殺而李廣能天下無雙之勇力逃脫?再則,因為此便說李廣容易被擒,試問,李廣七十余戰(zhàn),若易被擒又豈止于這一次?
此戰(zhàn)之后,李廣便被貶為庶人。雖然以后又被啟用,但其軍事生涯從此開始走向沒落。請看此役后李廣還有多少戰(zhàn)事。
“元朔六年,廣復為后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p>
“后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并于右將軍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
史記上只有以上三處戰(zhàn)事,想史記不至于對李廣的戰(zhàn)事有所遺漏吧。
第一次,廣從大將軍,諸將多封侯而廣無功,暫且留至下文討論。
第二次,廣以四千騎突逢左賢王四萬騎包圍,左賢王所領皆精銳這點相信大家沒有異義,敵十倍于我且是遭遇戰(zhàn),而張騫軍仍未至,這怎么不能不說是李廣的不遇呢?或者
責怪李廣走得太快了?也不等等張騫?
第三次,李廣更是被派往偏道,迷了路,連敵人的影子也沒看見。
只看到李廣無戰(zhàn)功得以封侯,卻不曾看到,李廣有多少機會去立可以封侯的戰(zhàn)功呢?而相比之下,衛(wèi)霍等人的機會又何嫌其多呢?
再說說第一次廣從大將軍而無戰(zhàn)的事。記得有人說過,如果讓李廣不獨當一面而跟蹤衛(wèi)霍,也一定能象李敢那樣封侯。那么此次李廣跟隨大將軍又為何無功呢?是李廣不再勇猛了嗎?非也,此后李廣還能以四千騎擋四萬騎,可見其并非不勇猛,猛志尚存卻不能立功,這又是為什么呢?書中沒有寫明,我們也不能瞎猜,否則是對古人的不尊重。但此處疑點甚多,因為一個疑點甚多的證據便妄下判斷,這樣的判斷是不嚴謹的。
“與匈奴大小七十馀戰(zhàn),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請注意這里,李廣自被擒之后所參加大戰(zhàn)又能有幾多呢?屈指可數。而在此役之前,有可曾有一人以擊匈奴而封侯呢?且其所言“尺寸之功”非平常之“尺寸之功”,乃“以得封邑”之“尺寸之功”,小戰(zhàn)立小功,是不可以封侯的,如那樣,大漢的侯爵恐怕會太多而養(yǎng)不過來了。
以上是我對李廣“與匈奴大小七十馀戰(zhàn),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的看法。
轉自Netor網同紀念 馬踏匈奴——霍去病紀念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