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曾國藩的另一面:內(nèi)清外濁的非典型清官
曾國藩:內(nèi)清外濁的非典型清官
曾國藩有一句話,“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說他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清官。他這種和光同塵、遵循官場的明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與官場的沖突,有利于他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調(diào)動各方面的資源,為社會辦一些大的事情
主講人 | 張宏杰 整理 | 熊崧策
30歲以前基本是個平庸的人
曾國藩的一生辦過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但其實曾國藩的智商并不是特別高,從家庭遺傳的角度來看,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在讀書的時候腦子就很笨,從十幾歲開始考秀才,一直考到43歲,前后足足考了17次,最后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了,才中了一個秀才。曾國藩自己的科舉道路,一開始和他的父親有點像。前6次考秀才都失敗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強中了一個秀才。為什么說是“勉強”呢?因為他的名次是倒數(shù)第二。
關(guān)于曾國藩的天資,當時人就有很多議論。他的朋友左宗棠經(jīng)常在和一些親友的通信中評論曾國藩,說曾國藩“欠才略”、“才太短”、“才藝太缺”,“兵機每苦鈍智”。他的學生李鴻章當他的面說他“儒緩”,說他做事反應(yīng)太慢。
曾國藩在30歲以前,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點和毛病。在他到北京做官之后,他每天用于社交的時間特別多,到處去喝酒、聊天、聽戲、下棋,用于讀書的時間特別少,讀書也往往坐不住。有一次,翰林院放了40天的假,在假期結(jié)束的時候,曾國藩在日記中做了一個自我總結(jié),說自己這40天做了什么事情?除寫了幾封家書之外,什么事都沒做,稀里糊涂就混過去了。
他為人傲慢、修養(yǎng)不好、脾氣比較暴躁,曾經(jīng)和別人發(fā)生過幾次比較嚴重的沖突。其中一次是和同鄉(xiāng)的一個京官鄭小山,兩個人因為吃飯的時候意見不合就打了起來。什么臟話都罵了出來,甚至“問候”了雙方的親人。曾國藩過后感到非常后悔,說自己這種舉動太有辱斯文了。
所以30歲以前的曾國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和我們后來印象中人格完美無缺的圣人有非常大的差距。
學做圣人,在日記中痛自反省
為什么后來曾國藩能夠脫胎換骨,能夠刻苦地自我修煉呢?這個也跟他到北京當官分不開。曾國藩在北京見到了很多大儒、大學者,他很受觸動。同時在做了官之后,曾國藩身上就沒有作八股文的壓力,他就開始有時間從容地研究一些學問。那時候一個讀書人必不可少的是要研究理學,理學的一個基本理論就是每個人通過自我磨煉都可以成為圣人,每個人都有圣人之志。所以在30歲的時候,曾國藩覺得三十而立,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下去,要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學做圣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