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亡簋
天亡簋,“天亡簋”也稱“大豐簋”,是西周武王時期器物。相傳清道光年間于陜西岐山出土。
“天亡簋 ”也稱“大豐簋 ”,是西周武王時期器物。相傳清道光年間于陜西岐山出土。是傳世最早的典型西周銅器,此器肅樸莊重,周身飾以旋龍紋,內(nèi)底有銘文八行七十七字,大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天亡簋
“天亡簋”也稱“大豐簋”,是西周武王時期器物。相傳清道光年間于陜西岐山出土。是傳世最早的典型西周銅器,此器肅樸莊重,周身飾以旋龍紋,內(nèi)底有銘文八行七十七字,大篆。
· 天亡簋銘
天亡簋銘文字形參差錯雜,變動不居,在拙樸散亂中顯示運動與和詣之美,有輕有重的筆畫在某種程度上有自然書寫帶來的筆墨痕跡。其銘文用韻協(xié)調(diào),開創(chuàng)了千古詞賦先河,也是我國韻文的最早表現(xiàn)形式。
· 天亡簋銘
天亡簋銘文字形參差錯雜,變動不居,在拙樸散亂中顯示運動與和詣之美,有輕有重的筆畫在某種程度上有自然書寫帶來的筆墨痕跡。其銘文用韻協(xié)調(diào),開創(chuàng)了千古詞賦先河,也是我國韻文的最早表現(xiàn)形式。
· 簋
圖集乳釘紋簋,商代晚期,1976年岐山縣蒲村孔頭溝大隊出土乳釘紋簋,商代晚期,1973年扶風法門鎮(zhèn)美陽村出土獸面紋帶鈴簋,商代晚期,1983年寶雞縣硤石出土獸面紋帶鈴簋,商代晚期,1983年寶雞縣硤石出土宰獸簋,西周中期,1997年扶風縣段家鎮(zhèn)大同村出土?簋,1976年12月月陜西省扶風縣莊白村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出土?伯四耳方座簋,西周早期,1981年寶雞紙坊頭出土鳥紋方座簋,西周早期,1998年隴縣東南鎮(zhèn)紙溝村出土鳥紋簋,西周早期?伯四耳方座簋,西周早期,1981年寶雞紙坊頭出土夨王簋蓋,西周中期夨王簋蓋,西周中期夨叔簋,西周晚期,1984年岐山縣丁童村出土銅簋,西周早期,2003年金臺區(qū)長青村出土獸面紋雙耳簋,西周早期,1980年寶雞市竹園溝十三號墓出土作旅簋,共兩件,西周,1977年扶風縣齊家村出土雙耳弦紋簋。西周中期,1974年寶雞市茹家莊一號墓出土?伯作雙耳簋,西周中期,1974...
· 臣諫銅簋即臣諫簋
臣諫銅簋即臣諫簋。臣諫簋,1978年出土于元氏縣西張村西周墓葬內(nèi)。器內(nèi)底鑄有銘文。銘文因銹蝕較嚴重,多數(shù)漫漶不清,或根本無存。臣諫簋通高13.1、口徑17.1、腹深10厘米,系四耳垂珥的無蓋簋,斂口,卷沿,方唇,腹呈圓腹,圜底近平,矮圈足,腹部飾象紋,圈足部飾盤龍紋。器內(nèi)底銘文從殘存情況來看,為8行,行9字,計72字。2銘刻文字臣諫簋拓片臣諫簋銘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當戎人大舉出現(xiàn)于地之時,邢侯即率軍與戎人作戰(zhàn),同時邢侯命令諫率亞旅居于地,并命諫為國的執(zhí)政大臣。諫則稟告邢侯,其子早亡,請邢侯允許其胞弟引之長子(即諫之長侄)入朝,繼承他的官職。諫的這個請求得到了邢侯的應允,故作器以記之。①諫,人名,為邢侯之臣。臣諫簋,為邢侯之臣諫所鑄之器。核心提示:1978年,元氏縣城南部韓信點將臺對面的“霸王崗”上陸續(xù)出臺神秘銅罐。這些器皿到底是什么東西?元氏縣西張村村民將發(fā)現(xiàn)層層上報,專家很快鑒定出來,這是西...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