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徽學(xué)―杏花村實屬安徽貴池(九)
另據(jù)貴池《茅坦杜氏宗譜》記曰:“其東南(指“杏花村”)有杜公祠,系牧之先生后裔紹先公之孫容輝、容清二人所立也?!弊V中有《杏花村屋廬、樹木基址記》和《杜公祠記》。祠記曰:“茅坦杜氏司勛子荀鶴之裔也”;“自唐迄今,數(shù)百年而杜氏世其詩書,代有仕宦”;“今茅坦杜氏既為池人,又屬司勛之后,始足為杏花村慶也”。(23)可見,杜牧與貴池杏花村瓜葛久深,已結(jié)下不解不緣。
其四,貴池“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貴池地處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沿江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小于50米。北緯30°51′,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記曰:貴池“春夏亦多雨”。新編《池州地區(qū)志》的“氣候”載:全區(qū)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約70天。此期間南北冷暖氣流交鋒頻繁,常常出現(xiàn)低溫連陰雨天氣。春溫多變,雨水較多。年平均降水日數(shù)為139.9天,年平均降水1499.5毫米,其中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氣溫15.7℃。適合于樹木、花草和農(nóng)作物生長。2001年4月5日是“清明”,筆者于4月1日由銅陵驅(qū)車貴池探古尋幽。4月2日上午,在??饗贛曛杏瘟誦踴ù澹?觀賞“黃公酒壚”的古井,領(lǐng)略《清明》詩的意境。2002年清明前后,筆者對安徽省電視臺播放的4月1日至9日的池州天氣逐日作了登記。在連續(xù)9天里,只有4月2日和8日是“多云”,其他7天全是雨天,“清明”(4月5日)那天是“雷陣雨轉(zhuǎn)中雨”。9天的日平均氣溫是18.63℃。我的兩次親身實踐證實,杜牧《清明》和《寓言》詩中所寫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正是貴池地區(qū)清明時節(jié)氣候、物候的真實寫照。
歷史典籍、古代方志和眾多名人詩作均已證實,杜牧《清明》詩吟的就是貴池杏花村。作為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文化古跡,杏花村在1978年已被列為安徽省首批風(fēng)景名勝區(qū),貴池已于1996年被列為省級文化名城。
郭沫若指出:“凡是名人勝跡,后人往往多所附會。”(24)各地關(guān)于“杏花村”地望之爭,也是見怪不怪之事。應(yīng)本著尊重歷史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討論的方法予以澄清。達成共識更好,求同存異亦可。筆者對照文獻、史志,一一作了辨析,認為無論從歷史、地理、文學(xué)、自然氣候等方面來看,“杏花村汾陽說”是不能成立的。而南京、麻城、貴池等三地均有“杏花村”;地處長江南北,緯度相近,均是春夏多雨,“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而杜牧先后在黃州和池州任過刺史,也涉足過南京。應(yīng)當(dāng)說,這三地的“杏花村”地望之爭均事出有因。但麻城杏花村起于宋代元豐年間,南京杏花村興于明代成化年間,而貴池杏花村則是晚唐會昌年間杜牧刺池時春游的杏花村,作《清明》詩,遂成千古名村。郁達夫在《詠西子湖》詩中云:“江山也要文人捧,柳堤而今尚姓蘇。”既然郎遂所撰《杏花村志》作為全國惟一村級志收入《軟定四庫全書》系列,說明早在清代已得到朝廷認可。杜牧《清明》詩早已被中國人民所接受,又得到那么多古代文人的詩祠應(yīng)和,應(yīng)該說,杜牧《清明》詩所吟,當(dāng)屬安徽省池州市貴池西郊之杏花村。
(1) 《西方哲學(xué)原讀》上卷第118頁。
(2) 《中國地方志》2000年第2期。
(3)劉集賢、文景明合著《杏花村里酒如泉》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3頁。
(4) 《中國地方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1版第47頁。
(5)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4頁。
(6)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頁。
(7)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14頁。
(8)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4頁。
(9)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21~22頁。
(10) 《中國地圖冊》山西省圖文字說明,地圖出版社1966年第1版。
(11)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卷)第93頁。
(12)丁育民、張本健編著《千古杏花村》黃山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53頁。
(13)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3頁。
(14)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29~30頁。
(15) 繆鉞選注《杜牧詩選》《序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第25頁。
(16)陳濟民主編主撰《金陵掌故》南京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211頁。
(17)清馮集梧《樊川詩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第33頁。
(18)《千古杏花村》第176頁。
(19)清馮應(yīng)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996頁。
(20)清馮集梧《樊川詩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第212頁。
(21)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5~1480頁。
(22) 《江淮熱土的民俗與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
(23) 《千古杏花村》第302~303頁。
(24)重訂《崖州志》第520頁。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