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民族文化 傳承文明火種
今天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全國各地以“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紀念和宣傳活動,營造了全民共同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近些年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化遺產保護措施日臻完善,整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漸入佳境,成就喜人,備受矚目。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蔽幕菤v史的積淀,是民族的記憶。在滄海桑田的社會變遷中,一個民族的風風雨雨,一個國家的浮浮沉沉,總會在歷史的備忘錄里留下痕跡。人們在思想觀念、道德情操、思維方式、個性特征、行為模式以及想象力等各個方面的狀況,或以物質形態(tài)的古跡遺存,或以非物質形態(tài)的風情習俗,傳之后世,澤被后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在其獨特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文化形態(tài),也構成了色彩斑斕的世界文化之林。中國作為千年文明古國,更以文化的獨特性、持久性、厚重性傲立東方,著稱于世,給后人留下了蔚為壯觀的文化遺產。從這些偉大的遺產中,我們能夠明白“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我們能夠繪出自己的文化圖譜,找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恰當位置。因此,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國家的“魂”,是我們穿越時空,保持獨立與完整,走向未來的精神紐帶。而保護這些“根”之所系、“魂”之所在的文化遺產,則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也是我們對后代所肩負的神圣職責。
文化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自囿于內。文化的獨特與開放、多樣與融合,往往是文化發(fā)展的一體兩面。在洶涌澎湃的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浪潮面前,如何處理好民族文化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變,如何把握好民族文化由自我走向世界的分寸,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文化課題,也是文化遺產保護置身其中的文化大背景。尤其對于我們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而言,現(xiàn)代化進程伴隨而來的文化沖突是復雜的、深刻的,如何在文化的“自卑”與“自滿”之間找到文化的“自信”,更是一件彰顯民族智慧和勇氣的事情。這樣的問題解決不好,文化發(fā)展就迷失了方向,文化遺產保護也就失去了指針?,F(xiàn)實之中,有些地方忽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一味求“快”求“新”,致使不少文化遺產在一輪輪的“建設”熱潮中灰飛煙滅,而另有一些地方則沒有認清民族特色與外來風格之間的關系,盲目追求“與世界接軌”,造成部分文化遺跡走形變樣、不倫不類,留下了無可挽回的遺憾。因而,對于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一種對歷史和民族高度負責的審慎態(tài)度,倍加珍惜,精心呵護。這也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面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所遭遇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起而行之,群策群力。“文化遺產日”的設立,正是國家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動員,意在喚起全民保護文化遺產的文化自覺。這一節(jié)日代表了我們保護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感和巨大決心,既是對過去工作的一種總結,也是今后努力的一個開端??v觀這些年來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歷程,從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構建到公共財政的投入,從管理體制的逐步完善到“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力申請,我們找到了一條卓有成效的保護之路。去年頒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總攬文化發(fā)展全局,規(guī)劃了藍圖,指明了方向。而在剛剛舉辦的“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上,我們與世界各國一起分享了成就與經驗,并與之達成了廣泛的合作與共識,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贏得了世界聲譽。
“文化遺產日”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我們相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化遺產保護必將成為每一位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必將成為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自覺履行的重要職責。當前,在突飛猛進的現(xiàn)代化過程中,保護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對于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