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歷史-夏史
夏商周歷史-夏史,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王朝。它是由禹在公元前21世紀得舜禪位而建立的。由于
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王朝。它是由禹在公元前21世紀得舜禪位而建立的。由于在公元前21世紀,黃河泛濫成災,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在堯舜時期,治理洪水是當時的首要大事。禹的父親穌采用堵塞的方法,多筑堤壩,用九年功夫沒有成功。在舜治政的時候,穌被處死,舜又命禹治理水患。禹勞身苦思,采用疏導方法,歷時十三年幾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完成治水大業(yè)。他采用“準繩”“規(guī)矩”等測量工具和“陸行采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等交通工具來進行施工,他從黃河中段冀州開始(黃河泛濫的樞紐地帶),一步步向東方的充州、青州、徐州、南方的荊州、豫州疏導,最后又折向西北去整理黃河的上游。他將黃河下游的河道分辟為九股,散其水勢,然后再分為漯濟流下勃海。因治水有功,舜禪位于禹。公元前2183年,禹即帝位于陽城(河南登封)。禹本姓姒,曾被舜定都封為夏伯,故國號夏。由于禹在治水時的辛勞艱苦,在位時間的聲望,通達四海,獲得百姓愛戴,諸侯尊崇,謂為華,故后世有“華夏”之說。
禹建國有幾件事,對后世有重大影響。
第一:治理洪水。由于長期治水,禹了解各地的地勢地產,風俗人情,為了加強中央與地方及人民聯(lián)系,將天下劃為九州:
雍州(約當今陜西之地)
冀州(約當今山西南部)
豫州(約當今河南)
兗州(約當今河北南部)
青州(約當今山東)
徐州(約當今蘇北、皖北)
揚州(約當今皖南、蘇南)
荊州(約當今豫南與湖北)
粱州(約當今陜南)
又分全國為五服(以王畿為中心,王畿四周五百里為甸服,五百里外為侯服,侯服外五百里為綏服,綏服外五百里為要服,要服外五百里為荒服),構成了一個以王京為中心的空間觀念,又根據(jù)外地物產,制為九等貢賦,此及禹貢九州。據(jù)說禹集九牧之銅鑄成九鼎,上刻各地方物,這九鼎一直成為傳國重器,也就是國家的象征。
第二:用益(虞)和(后稷)協(xié)助治水和治理國家。益掌火,在治水之前,以火焚山林,以驅禽獸;棄為后稷,掌播谷,在水平之后教民種植耕。同時命諸侯相互協(xié)助,調有余以濟不足。
第三:討伐拒不合作治水的頑民有苗氏。蓋當時治水乃全民動員也。
第四:大會諸侯于涂山,將后至的防風氏殺死以明紀律。史稱執(zhí)玉帛而來與會有萬國,執(zhí)玉的是大諸侯(氏族部落),執(zhí)帛的是小諸侯(氏族部落)。于是天下大治。
第五:推進農業(yè),建立農歷。夏人建國后配合農時而制訂以建寅為歲首(正月)的歷法,最合乎農業(yè)的時序。此歷法沿用到天就是那四序分明的陰歷,我們又稱之為“農歷”。
第六:大禹始稱王,始定傳子之局。禹死后曾也按禪讓制度傳位于東夷益,但由于益無顯赫功業(yè),眾諸便瀝之反對益即全,而擁戴禹子啟。最后啟將益殺死,即帝位。啟即位后,便讓禪讓制除,建立了父子相告的君主世襲制度。世襲制度建立,標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啟是夏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曾大會諸侯于鈞臺(今河南禹縣許昌之間)。有扈氏不服,啟率兵與有扈戰(zhàn)于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之戰(zhàn)”(《尚書、甘誓》記述的就是戰(zhàn)爭前夕發(fā)布戰(zhàn)爭動員令的內容)。最后是啟滅有扈氏,既鞏固了夏王朝統(tǒng)治,又確立了新的傳子制度。
啟在位九年卒,子太康立。啟在位時是位好逸惡勞的君主,生活極其淫逸放縱,喜好樂舞,沉湎酒色。啟子太康則更荒淫無度,這導致了夏王朝統(tǒng)治下百姓的強烈不滿。于是東夷有窮氏首領后羿趁機作亂,太康被逼遷斟(河南鞏縣)。此乃夏早期的“太康失國”。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即位。仲康死后,其子相繼立。在此同時,有窮氏發(fā)生了激烈的。后羿擦持其善射,終沉湎于捕獵取樂,不理政事,并將得力大臣逐棄,任用奸人寒浞為相。寒浞對內行媚于后羿,對外廣施財賄,培植黨羽。最后寒浞趁后羿外出田獵,篡奪政權并殺后羿。寒浞又弒相,于是夏國統(tǒng)幾絕。相妻緡正懷有身孕并逃脫生下遺腹子少康。少康及大,由有仍(山東濟寧)逃到虞地(河南虞城),并作了有虞氏的皰正。后來有虞氏的首領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二姚”嫁給少康為妻,并封田地一成(方十里為成)、民眾一旅(五百人為一旅)。少康就憑這一成一旅為資本,聯(lián)系夏朝舊眾,滅掉寒浞,復興夏朝,建都安邑,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子杼,針對東夷人善射的特點,發(fā)明了防御的四甲,在覆滅寒浞的戰(zhàn)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子杼即位以后,開始征代東夷,一直打到東海,由于康即位后,充分吸取太康失國的教訓,致力于當年德政,對外積極改善與四周夷族的關系,國勢逐漸強大,子杼繼位后,仍能衽德政,繼續(xù)發(fā)展國力,因此,在子杼統(tǒng)治時期,夏朝國勢最為強大。
到杼子槐即位的時候,各地夷族紛紛表示歸順,史稱“九夷來朝”(九夷包括有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杼由于為夏王朝的發(fā)展強大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后人稱他“能率禹者也”。
帝槐以后,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的統(tǒng)治基本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的局面,對東部夷族的統(tǒng)治也基本可以維持。帝芒統(tǒng)治時期,曾東狩于海,說明夏王朝的勢力一度曾發(fā)展到東部沿海一帶。帝泄時,也曾對東部的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頒行過新的王命。帝不降時,曾伐九苑,說明其時夏王朝的武力還十分強大。
帝扃之子帝廑即位時,發(fā)生嚴重的旱災。帝廑死后,帝不降(帝扃之兄)的兒子,也就是帝廑的從兄弟孔甲即位。從帝不降到帝孔甲,王位的繼承比較混亂,可能出現(xiàn)了比較激烈的王位爭奪。夏王朝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帝孔甲是夏王朝第十四位王,他是夏王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關鍵性人物??准撞粌H生活上極其,而且特別信奉鬼神之事,因此朝政日益荒怠,諸侯紛紛背叛?!秶Z 周語下》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說明正是由于孔甲的禍亂,夏王朝只歷四代即告滅亡??准滓院螅耐醭群笥謿v三王,分別是帝皋、帝發(fā)和帝履癸,帝履癸就是著名的暴君桀。
夏桀是一個非常聰明而有勇力的群主,但足恃其武力,不修德政,終日沉湎于犬馬聲色,夏桀竭盡民力,榨光民財,大興土木。由于寵愛有施氏之女妹喜和山民山氏二女琬琰,作酒池肉林,荒淫奢侈。忠臣關龍逢進諫遭殺害;太史令終古哭諫遭到,被迫亡商。老百姓不堪忍愛,紛紛詛咒夏桀。夏桀又好大喜功,興所謂問罪之師,通過艱難作戰(zhàn),最終滅掉有緡氏,也耗盡國力,史稱“桀克有緡紛喪其國”。
禍不單行,屋漏偏遭連夜雨。夏中心區(qū)伊洛一帶由于伊水與洛水干涸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災。與此同時,在東方世居在今安微毫縣到河南商邱一帶的商國勢力日益強大。到了商湯時候,由于積德行義,諸侯多叛桀而歸湯。
公元前1751年,商湯俯順輿情,率諸侯之兵,討代桀,與夏桀大戰(zhàn)于鳴條(山西安邑,準河之南),即著名的“鳴條之戰(zhàn)”。
夏桀屢戰(zhàn)屢敗,向東南方逃走,終被商湯所俘,并被流放在南巢(安微巢縣)。史稱“商湯革命”。三年后,桀死,夏王朝滅亡。
禹建國有幾件事,對后世有重大影響。
第一:治理洪水。由于長期治水,禹了解各地的地勢地產,風俗人情,為了加強中央與地方及人民聯(lián)系,將天下劃為九州:
雍州(約當今陜西之地)
冀州(約當今山西南部)
豫州(約當今河南)
兗州(約當今河北南部)
青州(約當今山東)
徐州(約當今蘇北、皖北)
揚州(約當今皖南、蘇南)
荊州(約當今豫南與湖北)
粱州(約當今陜南)
又分全國為五服(以王畿為中心,王畿四周五百里為甸服,五百里外為侯服,侯服外五百里為綏服,綏服外五百里為要服,要服外五百里為荒服),構成了一個以王京為中心的空間觀念,又根據(jù)外地物產,制為九等貢賦,此及禹貢九州。據(jù)說禹集九牧之銅鑄成九鼎,上刻各地方物,這九鼎一直成為傳國重器,也就是國家的象征。
第二:用益(虞)和(后稷)協(xié)助治水和治理國家。益掌火,在治水之前,以火焚山林,以驅禽獸;棄為后稷,掌播谷,在水平之后教民種植耕。同時命諸侯相互協(xié)助,調有余以濟不足。
第三:討伐拒不合作治水的頑民有苗氏。蓋當時治水乃全民動員也。
第四:大會諸侯于涂山,將后至的防風氏殺死以明紀律。史稱執(zhí)玉帛而來與會有萬國,執(zhí)玉的是大諸侯(氏族部落),執(zhí)帛的是小諸侯(氏族部落)。于是天下大治。
第五:推進農業(yè),建立農歷。夏人建國后配合農時而制訂以建寅為歲首(正月)的歷法,最合乎農業(yè)的時序。此歷法沿用到天就是那四序分明的陰歷,我們又稱之為“農歷”。
第六:大禹始稱王,始定傳子之局。禹死后曾也按禪讓制度傳位于東夷益,但由于益無顯赫功業(yè),眾諸便瀝之反對益即全,而擁戴禹子啟。最后啟將益殺死,即帝位。啟即位后,便讓禪讓制除,建立了父子相告的君主世襲制度。世襲制度建立,標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啟是夏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曾大會諸侯于鈞臺(今河南禹縣許昌之間)。有扈氏不服,啟率兵與有扈戰(zhàn)于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之戰(zhàn)”(《尚書、甘誓》記述的就是戰(zhàn)爭前夕發(fā)布戰(zhàn)爭動員令的內容)。最后是啟滅有扈氏,既鞏固了夏王朝統(tǒng)治,又確立了新的傳子制度。
啟在位九年卒,子太康立。啟在位時是位好逸惡勞的君主,生活極其淫逸放縱,喜好樂舞,沉湎酒色。啟子太康則更荒淫無度,這導致了夏王朝統(tǒng)治下百姓的強烈不滿。于是東夷有窮氏首領后羿趁機作亂,太康被逼遷斟(河南鞏縣)。此乃夏早期的“太康失國”。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即位。仲康死后,其子相繼立。在此同時,有窮氏發(fā)生了激烈的。后羿擦持其善射,終沉湎于捕獵取樂,不理政事,并將得力大臣逐棄,任用奸人寒浞為相。寒浞對內行媚于后羿,對外廣施財賄,培植黨羽。最后寒浞趁后羿外出田獵,篡奪政權并殺后羿。寒浞又弒相,于是夏國統(tǒng)幾絕。相妻緡正懷有身孕并逃脫生下遺腹子少康。少康及大,由有仍(山東濟寧)逃到虞地(河南虞城),并作了有虞氏的皰正。后來有虞氏的首領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二姚”嫁給少康為妻,并封田地一成(方十里為成)、民眾一旅(五百人為一旅)。少康就憑這一成一旅為資本,聯(lián)系夏朝舊眾,滅掉寒浞,復興夏朝,建都安邑,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子杼,針對東夷人善射的特點,發(fā)明了防御的四甲,在覆滅寒浞的戰(zhàn)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子杼即位以后,開始征代東夷,一直打到東海,由于康即位后,充分吸取太康失國的教訓,致力于當年德政,對外積極改善與四周夷族的關系,國勢逐漸強大,子杼繼位后,仍能衽德政,繼續(xù)發(fā)展國力,因此,在子杼統(tǒng)治時期,夏朝國勢最為強大。
到杼子槐即位的時候,各地夷族紛紛表示歸順,史稱“九夷來朝”(九夷包括有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杼由于為夏王朝的發(fā)展強大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后人稱他“能率禹者也”。
帝槐以后,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的統(tǒng)治基本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的局面,對東部夷族的統(tǒng)治也基本可以維持。帝芒統(tǒng)治時期,曾東狩于海,說明夏王朝的勢力一度曾發(fā)展到東部沿海一帶。帝泄時,也曾對東部的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頒行過新的王命。帝不降時,曾伐九苑,說明其時夏王朝的武力還十分強大。
帝扃之子帝廑即位時,發(fā)生嚴重的旱災。帝廑死后,帝不降(帝扃之兄)的兒子,也就是帝廑的從兄弟孔甲即位。從帝不降到帝孔甲,王位的繼承比較混亂,可能出現(xiàn)了比較激烈的王位爭奪。夏王朝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帝孔甲是夏王朝第十四位王,他是夏王朝走向衰落的一個關鍵性人物??准撞粌H生活上極其,而且特別信奉鬼神之事,因此朝政日益荒怠,諸侯紛紛背叛?!秶Z 周語下》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說明正是由于孔甲的禍亂,夏王朝只歷四代即告滅亡??准滓院螅耐醭群笥謿v三王,分別是帝皋、帝發(fā)和帝履癸,帝履癸就是著名的暴君桀。
夏桀是一個非常聰明而有勇力的群主,但足恃其武力,不修德政,終日沉湎于犬馬聲色,夏桀竭盡民力,榨光民財,大興土木。由于寵愛有施氏之女妹喜和山民山氏二女琬琰,作酒池肉林,荒淫奢侈。忠臣關龍逢進諫遭殺害;太史令終古哭諫遭到,被迫亡商。老百姓不堪忍愛,紛紛詛咒夏桀。夏桀又好大喜功,興所謂問罪之師,通過艱難作戰(zhàn),最終滅掉有緡氏,也耗盡國力,史稱“桀克有緡紛喪其國”。
禍不單行,屋漏偏遭連夜雨。夏中心區(qū)伊洛一帶由于伊水與洛水干涸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災。與此同時,在東方世居在今安微毫縣到河南商邱一帶的商國勢力日益強大。到了商湯時候,由于積德行義,諸侯多叛桀而歸湯。
公元前1751年,商湯俯順輿情,率諸侯之兵,討代桀,與夏桀大戰(zhàn)于鳴條(山西安邑,準河之南),即著名的“鳴條之戰(zhàn)”。
夏桀屢戰(zhàn)屢敗,向東南方逃走,終被商湯所俘,并被流放在南巢(安微巢縣)。史稱“商湯革命”。三年后,桀死,夏王朝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夏商周歷史-夏商周時期的社會生活
夏商時期城市是王朝和各方國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堡壘。城市設有防御設施,或修筑高峻的城墻,或挖掘巨大的壕溝,或利用天然屏障。城市內最重要的主體建筑是貴族居住的宮殿和祭祀祖先神靈的宗廟。城市內的居民都是聚族而居,聚族而葬,體現(xiàn)了宗族社會結構的特點。城市內還有手工業(yè)作坊,分工細致。夏商時期婚制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但貴族中一夫多妻現(xiàn)象非常普遍。貴族政治聯(lián)姻的特征較為明顯。夏商王朝與異族方國常常政治聯(lián)姻,娶異國之女為妻,也將本國女子外嫁。夏商時期的飲食用器有炊器、飲器、食器三大類。炊器主要有鬲、鼎、?p、罐、甑等,用于煮蒸食物;飲器有?V、爵、?[、觚、杯等,多數(shù)為飲酒之器;食器主要有簋、豆、缽等。夏代多為陶器,商代則主要是青銅器。當時人們主要的進食方式是抓食,匕、勺、箸是比較常見的餐具。商代的食物中,谷物有粟、黍、麥、稻等。肉類食物有兩類,一類是家畜,有牛、羊、豕、犬、馬、雞;一類是野生動物。飲酒盛行...
· 夏商周歷史-夏桀無道
夏代后期,由于幾個帝王內政不修,外患不斷,國力日趨衰弱,到夏桀(履癸)時,已是危機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驕奢自恣。據(jù)《竹書紀年》記載,他「筑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宮,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jù)說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fā)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他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更無兼年之食,每遇天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說,你幾時滅亡,我情愿與你一起滅亡。同時,四方的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這時,商族的勢力已經(jīng)強盛,正在做滅夏的準備。商湯看到夏桀已處于眾叛親離的情況,遂起兵伐桀。夏桀毫無準備,被圍于鳴條。商湯全殲了夏軍,桀匆忙逃奔,后死于南巢。
· 夏商周歷史-夏啟繼位
據(jù)文獻記載,傳說堯舜禹時期,首領繼承人的選擇采用舉薦方式,讓賢能之人來接班,史稱“禪讓”,所以有堯舉舜、舜舉禹的故事。禹繼位后,先舉薦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早卒。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禹死后,啟繼位成為夏后的說法不一。一說,禹死后,各個部落并不擁護益,而擁戴啟,益于是重演禪讓故事,把權力讓給禹之子啟,自己隱退起來。于是啟便繼位而正式建立夏朝,開始了“家天下”的局面。據(jù)《孟子?萬章上》記載:“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幐枵卟恢幐枰娑幐鑶ⅲ唬骸峋右??!薄⒂纱说锰煜?。此與《史記?夏本紀》所載略同。一說,禹死后,啟攻益而取得天下,建立夏朝。由此開始確立了以父死子繼的世襲制為核心的家天下王朝體制。據(jù)《竹書紀年》載:“益干啟位,啟殺之。”《戰(zhàn)國策?燕策一》亦云:“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
· 夏商周歷史-殷代官制
關于殷代的職官,甲骨文中是有記載的,但是相當零碎,比較系統(tǒng)的是《尚書?酒誥》的材料?!毒普a》載周公述殷代的官制說:越在外服,候甸男衛(wèi)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內服、外服,是以王朝為基準來區(qū)分。服是服役之意。內服是指王朝官吏,在王朝內服役。外服是指侯、甸、男、衛(wèi)邦伯,是在王朝外服役。所有的內服、外服,都為大奴隸主――殷王服役。侯、甸、男、衛(wèi)就是四種指定服役制。每服都存在有許多氏族、家族,或村社,和它的氏族長、家長、或村社推舉的村長(里君)。這些氏族、家族和村社,都由它的氏族長、家長或村長統(tǒng)率著在王朝外服役。但是殷的官制畢竟簡單,等級不太明顯,這從官名的本身可以看出來。例如:僚就是衙門,尹就是官長,亞是次官,服是事務官。殷王朝內只有許多大小衙門(僚)的正長官(尹)、次長官(亞)、事務官(服),并沒有更多更嚴密的等級。宗工、里君、百姓都是代大奴隸主主管百工的、村...
· 夏商周歷史-夏代疆域新證
進入傳說中的大禹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國――夏朝。據(jù)考古和文獻資料,夏朝的中心地區(qū)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潁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黃河北岸的古濟水流域,晉西南也是其重要統(tǒng)治區(qū)?,F(xiàn)在一般認為代表夏文化的二里頭類型文化的遺址,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上兩個地區(qū)。文獻記載中的禹都陽城,很可能就是近年在河南登封縣告成鎮(zhèn)王城崗發(fā)現(xiàn)的古城址。以后所都的斟尋、陽翟也都在這一帶。夏朝東面疆土還擴展到了豫東黃河下游地區(qū),夏朝后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這一地區(qū)。其勢所及南至江漢北,東近淮泗。中國的主體民族華夏族就是在這一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的。[正文]關于夏代的疆域問題,歷來是史學界的爭論熱點,目前關于夏代國家疆域的所在大體有以下三種說法:1、傅斯年的說法:“夏之區(qū)域,包括今山西省南半,即汾水流域,今河南省之西部、中部,即伊洛嵩高一帶,東不過平漢線,西有陜西一部分,即渭水下游。東方界線,則其盛時曾有濟水...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