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史學的實證傾向
內(nèi)容提要: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史學以古典主義為特色,以事實為依據(jù),注重各類史料的考證和辨析。這時期的史學既是對古典史學的繼承,也有超越的一面。在博古學的影響下,史料的范圍得到很大擴充。而史料的考辨,則明顯受惠于修辭學。這是人文主義史學走向實證的內(nèi)在理路,再加上對多學科方法和手段的利用,已展示出新的史學風貌,有助于19世紀孔德實證主義哲學影響下實證主義史學的形成,在西方史學從古典走向現(xiàn)代的進程中,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
關 鍵 詞:文藝復興/意大利史學/古典主義/史料考證/實證史學
項目成果:本文是四川大學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區(qū)域歷史與民族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得到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批號:skqy201313)的支持。
作者:孫錦泉,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一般的看法,實證主義史學是一支19世紀史學流派,與蘭克史學和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密切相關。①實證主義史學強調(diào)重構并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讓歷史事實說話,而史料的真實至關重要。蘭克堅持歷史學家必須嚴格地使用同時代的資料作史料,歷史研究必須以原始資料的嚴謹考證為前提,認為歷史學家必須毫無偏見地審視過去,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要“述史如史”(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②。同時,實證主義史學重視跨學科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甚至希望將一些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引入歷史研究中。
但人們較少注意的是,這些實證主義史學的基本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特別是意大利已具雛形。可以說,現(xiàn)代史學的實證傾向,從希臘時期發(fā)其端,經(jīng)文藝復興時期接其續(xù),后來在實證主義哲學的武裝下形成一般認知的實證主義史學。關于人文主義史學的實證特色,過去的研究也曾有所注意,不過更多地將其視為對古典史家(例如修昔底德)的繼承,③而較少關注其對后世的影響。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十六七世紀之交興起的“新科學”思潮攻擊下,文藝復興的史學被視為科學史學的對立物,人文主義史學的實證面相也漸鮮為人知。④實際上,人文主義史學有著繼往開來的特點,在其對古典時代的繼承中,也蘊含著對后世開拓的一面。梁啟超曾為蔣方震的《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寫序,受其感染,把清代學術總結為“以復古為解放”⑤,恰是對文藝復興一個很好的概括。
朗威爾早就提出,現(xiàn)代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時期。11世紀已有跡象,12世紀到14世紀有所發(fā)展。尤其到了十五六世紀,很多早期觀點被劇烈地動搖了,“我們現(xiàn)在知道那是實證主義”,這一變化在17世紀后還在繼續(xù)不斷加速。⑥科克倫后來在討論巴洛克式史學模式時指出,文藝復興史家始終堅持古典方式,而巴洛克史家則離棄古典方式,直到18世紀對修辭學的再次重視,史學才超越了巴洛克史學而回到文藝復興史學之中。⑦換言之,對修辭學的重視,是古代、文藝復興和現(xiàn)代的共同點,而中世紀和巴洛克時代則相反。如果不拘泥于實證主義的哲學層面,而多從史學方法層面觀察,則更能看出文藝復興史學的承上啟下作用。
另外,至少在國內(nèi),史學界對學術風格和流派的區(qū)分有細化的傾向。例如,說到“實證主義史學”,就一定掛靠到實證主義哲學上,因而把長期被視為實證主義史學代表的蘭克史學界定為“客觀主義史學”,以區(qū)別于狹義的“實證主義史學”。這樣細致的分門別類或者有助于理解特定的史學風格,但也可能影響對整體史學脈絡的把握。實際上,即使視蘭克史學為“客觀主義史學”的學者也承認,早在19世紀,蘭克就被一些西方史家“視為實證主義的思想鼻祖”⑧。直到今天,借鑒自然科學方法、根據(jù)原始資料特別是檔案資料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仍是西方學界認知中“實證主義史學”的基本特色。
同樣,也受分門別類傾向的影響,過去往往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家進行區(qū)分,然后據(jù)此整體評述,將布魯尼、和圭恰爾迪尼歸為“政治修辭派”,強調(diào)其共性,而忽視其具體研究方法上的差異。然而歐洲學術門類的嚴整劃分是后來的事,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通人輩出的時代,那些人不僅所治甚寬,往往還是政界高官,頗類似中國的王安石、司馬光等人。他們的自我認同本不必是史家,更不是某個史學流派的成員,像“政治修辭派”這樣的概括共性,不能掩蓋其在特定著述中不同的方法和個性。尤其對于那些跨越中世紀承接古典開宗立派的人物,即使同一個人,也可能既開拓了一種趨向,自己也有某些方面的缺陷。如不少人都注意到蘭克對圭恰爾迪尼著作的批判,卻忽略了蘭克對其史學傾向的認可。⑨對兩方面均衡看待,更有利于認識文藝復興時代史學對后世的影響。
本文不擬拘泥于流派、風格的細致劃分,在不否認群體史家共性的基礎上,更多地從方法的視角探索不同流派之間的共通取向,側重史料學和史學觀念的轉變,以考察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的“實證”取向。并以此延伸,簡單俯瞰在意大利史學影響下的歐洲史學的“實證”樣態(tài)。通過展現(xiàn)不同時代學術風格歷時性的共同之處,揭示實證主義史學的前期脈絡??傮w來說,本文只是一個傾向性的論證,至于對具體史學作品的分析,需要另文進一步探討。
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學,以古典主義為特色,以事實為依據(jù),尤其對于史料的批判、考證和使用,以及史料類型的拓展和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已經(jīng)有清楚的認識和較廣泛的學術實踐。那時史學的古典主義與實證傾向本是相通的,對古物、古建筑的崇尚帶動了實地考察,開現(xiàn)代考古學的先河;為史學提供實物材料的同時,又啟藝術史的先聲。而對經(jīng)典的推崇,強化了文本準確的必要性,促生了文獻的批判和考證;其對經(jīng)典的擴充與文本解讀的方法,直接塑造了此后兩百年歐洲的閱讀規(guī)模和閱讀習慣。⑩當其作為研究方法運用到經(jīng)院哲學時,將神學推進到考據(jù)辨?zhèn)蔚膶哟?,進而為詮釋學所繼承。經(jīng)典既作為史料運用,對經(jīng)典文本的認知方式和手段就落實到史學之上,稍后為啟蒙史學和浪漫主義的歷史主義所發(fā)揚。(11)
簡言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史學,崇尚古典,博聞強識,注重修辭考辨,其實證學風與中古經(jīng)院學問在治學方法上頗為不同,可謂孤明先發(fā),已向求真的實證主義過渡,為后來19世紀史學的專業(yè)化奠定了基礎。當時的歐洲史學雖隱伏在古典主義表象之下,卻已是一種交融混雜了世俗的、理性的、實證的、實用的等各種因子的新史學。在這一共同趨向下,各國也有各自的特點。就意大利而言,古典主義和實證史學是自維蘭尼(Giovanni Villani,1276-1348年)、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年)奠基之始到圭恰爾迪尼(Francesco Guicciardini,1483-1540年)史學理路的一條主線。本文按文藝復興時期習慣遵循的以人為本的論述取向,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史家的認知,概略地梳理這一史學脈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