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為什么辭官歸隱 靖節(jié)先生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后改為潛,因家門前栽有五棵柳樹,被人稱為“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后世稱靖節(jié)先生,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歷史名人,為什么要選擇歸隱的生活呢?這一切就要從陶淵明的生平說起。
陶淵明早年的時候并沒有入朝為官,直到29歲的時候,因為家道中落,他才不得已充任祭酒一職。由于他無法忍受當(dāng)時官場腐敗黑暗的現(xiàn)象,沒幾天就辭職了。之后,州里又讓他做主簿,他也拒絕了,并且還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淵明又任職桓玄鎮(zhèn)軍的參軍。母親去世以后,他再次辭官奔喪,并守孝兩年。
陶淵明曾對身邊的親戚朋友說過,他想要過一種自給自足的歸隱生活,先出去做官一段時間,積攢一些隱居生活所需的開支。這番話被當(dāng)權(quán)的人聽說以后,立馬就派陶淵明去做了彭澤縣的縣令。縣里給了他幾畝田地,他就全部拿來種植釀酒所用的谷物,還說只要每天能夠喝到酒就滿足了,但是他的妻子否定了他這個決定,最終,陶淵明用這幾畝田地分別種了稻米和釀酒所用的谷物。
在陶淵明任職彭澤縣縣令沒多久,潯陽郡的太守派了一個代表自己督察的督郵到縣里視察,縣吏告訴他,讓他穿好官服去拜見,但是陶淵明聽后卻拒絕了,說道:“我豈能為了五斗米折腰?”于是,當(dāng)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wù),回歸到故里。至此,陶淵明只當(dāng)了為期85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再也沒有做官,并開始了長達(dá)20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四次辭官,最終選擇歸隱的生活,除了因為他愛好自然的天性所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使得他不得不作出這樣的選擇。
陶淵明自幼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園生活。他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等詩句,由此可見,陶淵明在正式辭官歸隱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歸隱田園的強烈愿望。當(dāng)然,熱愛自然是陶淵明選擇歸隱生活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當(dāng)時腐敗的社會環(huán)境也堅定了陶淵明歸隱生活的決心。那么,陶淵明當(dāng)時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根據(jù)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中的記載,當(dāng)時的社會腐敗黑暗,朝堂之上奸臣當(dāng)?shù)?,正直的官員是沒有出路的。再加上長期的政治,無辜,很多文人名士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要想在這個的社會,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性,就只能選擇歸隱這條路了。社會的動蕩不安、朝堂的黑暗腐敗再加上原本就熱愛自然的天性,這一切就使得陶淵明最終選擇了歸隱生活這條道路。
選擇歸隱之后的陶淵明每天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他每天都做些什么呢?根據(jù)陶淵明歸隱之后所作的詩文,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他忙于耕種、飲酒、出游這種自給自足的悠然生活。根據(jù)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記載,在歸隱最初的時候,他忙于“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然后他又利用起“方宅十余畝”,蓋起了“草屋八九間”,最后還在房后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從此之后,他就過上了一種向往已久的田園生活。
面對著自己所生活的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陶淵明心中向往著自己的理想社會。他的理想社會就同他在《桃花源記》中所記述描繪的一樣: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桃花源外是一片桃樹林,美不勝收,人們彼此之間相親相愛,男耕女織,井然有序,一片繁榮祥和、生機勃勃的景象,桃花源里面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彼此共同勞作,這就是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然而,陶淵明所勾畫出來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社會,在當(dāng)時的社會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陶淵明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明白在那樣一個充滿著斗爭、戰(zhàn)爭、黑暗、剝削、腐敗的社會里,他所期盼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種想象。所以,他只能選擇歸隱的生活,希望如此能得到一種心靈上的寧靜與平和。
更多精彩推薦:
駱賓王最終流落何方 初唐四杰
“詩仙”李白死因揭秘 才華橫溢最終謝幕
返回大全頁:
中國文化名人懸案大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