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般在每年的公歷7月6至7或8日之間,小暑的到來意味著開始入伏。這個時節(jié)我國民間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此外,在農(nóng)歷的六月初六這天,人們還會曬書畫、曬衣物,避免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
小暑節(jié)氣,正趕上,北方種的小麥、南方種的稻子開始收割,伴隨糧食的收獲,人們會舉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儀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還會祭祀“土地公公”。祭祀活動之后還有“食新”,就是嘗新米。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感謝大自然的恩賜,慶祝谷物的豐收。
另外,“六月六,曬紅綠”也是傳統(tǒng)民俗之一?!凹t綠”,指的就是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衣服。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久存于箱柜中的衣服、書畫在晴朗的陽光之下多晾曬,可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的習俗據(jù)說從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魏氏春秋》上有記載:“伏日食湯餅”。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在民間還有吃藕的習俗,藕有清熱開胃的功效,可以緩解這個時候天氣炎熱導致的食欲不振。除了吃藕,在魯南和蘇北等地區(qū),人們習慣在小暑時吃暑羊,以此滋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