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是古代文體的一種,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墓志銘用于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于墓中,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是全篇的序文,記述著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后一部分是銘,”銘“本意是記載,鏤刻,后來逐漸變?yōu)楠毩⒌奈捏w。墓志銘中的銘多用韻文,概括全篇,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和贊頌,也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也有的墓志銘只有志或只有銘。墓志銘可以是逝者自己生前所寫,也可以是旁人所寫。
古人的墓葬中有存放著死者傳記的石刻,這種石刻就是墓志,實際上就是死者在世時,無論是持家、德行、學向、技藝、政績、功業(yè)等的大小,濃縮成的一份個人的歷史檔案。
關(guān)于墓志銘的起源,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墓志銘成為一種文體始于南朝。明代徐師曾在《文本明辨序說》中說:“按志者,記也;銘者,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