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姓的來源有四:
起源一
源于黃帝時的桓常,出自黃帝屬臣桓常,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黃帝有一個大臣名為桓常,其后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桓氏。按史籍中的記載,由于那位桓?!皩徍醯乩?,具有豐富的地理物侯知識,熟悉作物生長規(guī)律,于是向黃帝講述了土地耕種之利。這是一個協(xié)助黃帝促使人類從原始漁獵的蠻荒狀態(tài)向農(nóng)耕氏族社會轉(zhuǎn)變的重要角色。但古史中沒有關(guān)于他為官任職的更詳細(xì)記載,部分桓氏族人仍奉黃帝大臣桓常為得姓始祖。
起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子御說,屬于以謚號為氏。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宋國有個國君名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說,是宋湣公(宋閔公)子捷之弟。宋桓公在位時期,克敬勤民,多次參加諸侯盟會,曾出兵援救鄭國、邢國,安定周王室。因此他逝世后得到周王室賜予的謚號“桓”,歷史上稱為“宋桓公”。在宋桓公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稱桓氏。
起源三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屬于以謚號為氏。姜小白得到了周王室賜予的謚號“桓”,后世稱之為齊桓公。在齊桓公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桓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并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四
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源于烏桓(wán)族,烏桓原稱“烏丸”、“古丸”、“烏延”,原與鮮卑族同為東胡部落。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諸說,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