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335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341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374 |
1995年 | 421 | 1987年 | 357 | 1982年 | 338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202 |
羊姓主要源自:姬姓、姞姓。
羊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祁盈后代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jù)清朝四川三臺羊國材所撰《羊氏族譜序》中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盈的后代受封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范村),以羊舌為氏,春秋末年改為羊氏?!盎浕幔ㄑ颍┳?,肇開于姬姓,受氏于羊舌,發(fā)祥于山西,盛衍于東魯?!?/p>
在歷史文獻《羊氏魁公六修宗譜·本姓源流》中記稱:“余羊氏系出姬姓,開自黃帝?!笨芍蚴系倪h根在于橋山之巔,羊氏的遠源在于姬水之畔。
羊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羊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為氏。
西周時期,周王朝有專門掌管馬和羊的官職。其中管羊的小吏稱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官稱為姓氏,稱羊氏,世代相傳至今。
羊姓起源三
源于姞姓,出自黃帝后裔,屬于以改姓為氏。
歷史上有一支羊氏,為姞姓所改。姞姓亦為黃帝之后,后易姓為羊氏。
該支羊氏由姞姓易為羊氏的原因失考,其譜書中亦語焉不詳,但以羊氏世代相傳至今,望族居泰山(今山東泰安)、京兆(今陜西西安)。
羊姓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尚友錄》上記載,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后,“以王父字為氏”而得姓。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才學(xué)出眾的著名學(xué)者,叫做公孫羊孺,他的后代子孫便取祖上名字中 “公羊”二字為姓氏,稱公羊氏,后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羊氏者。
羊姓起源五
源于古羌族,出自春秋時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
在今甘肅境內(nèi),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后裔。
在典籍《說文解字·羊部》中記載:“羌,西戎,羊種也?!敝该鞴徘甲迦说淖嫦葹楣胖性鞑康难蚍N人,也即以羊為圖騰的民族。古羌族人從殷商王朝時期起,便以牧羊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兩字合成,乃是一養(yǎng)羊而獲利的游牧民族,故后裔有的便以羊為氏。
羊姓起源六
源于夷族,出自漢朝時期零陵夷,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東漢時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生活著一個少數(shù)民族部落,為古淮夷民族的一個分支,被稱為“零陵蠻人”,其族中就有以牧羊職業(yè)按漢姓稱為羊氏者,是后來少數(shù)民族瑤族的主要先民。
羊姓起源七
源于改姓,出自宋朝名族三槐堂王氏,屬于因故改姓為氏。
宋朝名族三槐堂王姓一支也曾改姓羊氏。
據(jù)清朝王先謙所撰《平江王氏譜序》中記載:北宋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質(zhì),曾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居平江縣(今湖南平江)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后裔因留居于此。
羊姓起源八
源于女真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明朝時期,女真族中有以羊為氏者。
據(jù)學(xué)者張鴻翔在《明朝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記載:明朝有二羊哈,一為海西考郎兀衛(wèi)女真人,明永樂四年(1406年)內(nèi)附,授三萬衛(wèi)指揮僉事,故后其子羊莽漢嗣;另一人亦為女真人,歸化明朝后,官至廣寧衛(wèi)都指揮僉事,故后子羊守忠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襲封指揮使。他們的后裔子孫,皆以漢姓羊氏世代相傳。
羊姓起源九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藏族、滿族、白族、彝族、傣族、黎族、東鄉(xiāng)族、蒙古族、僳僳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羊氏族人分布,多以古代部落圖騰崇拜的遺風(fēng),漢化為羊氏,歷史皆非常悠久。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后,再予以補充刊載。
羊姓起源十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羊舌突,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公時封為羊舌大夫,子孫稱羊舌氏。羊舌突有五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羊舌赤,字伯華,二兒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晉國賢臣。春秋后期,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有子孫逃在國外,改姓羊,稱羊氏。
得姓始祖
羊舌突。羊舌氏出于姬姓,根據(jù)《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在晉獻公(?—前651年)時被封為羊舌邑(在現(xiàn)在的山西省洪洞、沁縣一帶)大夫,世稱羊舌大夫、羊舌突,他的子孫即以邑名羊舌為姓,稱羊舌氏。春秋末(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其子孫有的逃在國外,而改姓羊,稱為羊氏。故羊舌氏后人奉羊舌突為的得姓始祖。
羊氏的郡望共有三處,一處為河上,一處為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南的山東省新泰市羊流鎮(zhèn))。
另一處為京兆(今陜西長安東)。河上指黃河流域的山西地區(qū),這里是羊姓的發(fā)祥地,故許多姓氏書將此地列為羊姓郡望,如《幼學(xué)歌》卷三《姓氏考原》有“河上羊”之說。
泰山郡為羊氏肇興之地,自漢以后,世代聚居于此,長達千年,故實為羊姓之第一郡望。敦煌石室所藏唐修《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和《姓氏錄》所收泰山望族,羊氏皆赫然列于其中。泰山方志中也稱羊氏自“太傅羊祜卓卓晉朝,其余封公侯伯者,累代不絕,族姓蕃衍,無出其右”(《新泰縣鄉(xiāng)土志·人類》)。
兩漢間羊族多出仕居于京兆(今陜西長安東),
故亦發(fā)展為郡望之一。羊氏堂聯(lián)有“源自周代,望出長安”之語。
在眾多羊姓堂號中,已知者有“峴山堂”、“松遐堂”、“遺直堂”、“鐘愛堂”、“追遠堂”等。
峴山堂:襄陽峴山為羊祜遺愛久垂之地,故羊氏后人多以“峴山”為堂號。今人羊牧之《續(xù)修常州武進峴山堂羊氏宗譜序》云:“公(羊祜)鎮(zhèn)守襄陽,輕裘緩帶,綏近懷遠,甚得民心。卒后,民感其德,于峴山立碑建祠以祀之,其堂曰峴山堂。自此以后,咸以峴山堂之后為榮?!?/p>
種璧堂:此堂號出自一個羊族傳說:相傳漢代有羊公,名伯雍,施舍茶湯三年,有一人喝了后從懷里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下這些石子,可以收獲美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庇谑茄蚬桶咽勇裼谕林?,果然長出一盆白玉。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容貌甚麗,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作為彩禮,而無人能聘而尚待字閨中。羊公知道后,便又到種玉之處去挖掘,果真又得到五雙白璧。羊公便以此為禮聘娶徐氏,婚后生有十子,皆有俊才,羊公后來也官至宰相?!胺N璧”遂為羊氏佳話。漢代《武梁祠畫像石》第二十三幅有“義漿羊公”圖,
即是取自這段故事。
松遐堂:此為江蘇淮安羊姓之堂號,取蒼松遐歲之意。
遺直堂:此為江蘇淮安羊姓之堂號。孔子曾譽羊舌叔向為“古之遺直也”,
堂聯(lián)取典于此,并寓繼承先人之正直家風(fēng)之意。
鐘愛堂:此為湖南邵陽羊姓之堂號,取家族敦睦之意。
追遠堂:此為江蘇荊溪羊姓之堂號,取追懷列祖先賢之意。
滎陽堂:據(jù)王泉根《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記載,羊氏有滎陽堂號。
一、羊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湖北之武昌,山西之太原,廣東之澄海、吳川,云南之隴川、瀘水、蘭坪等地均有分布。漢、回、白、彝、傣、黎、東鄉(xiāng)、傈僳等多個民族均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即羊舌氏之后。春秋末始單為羊氏。秦亂,徙居泰山?!币砸貫槭?,當(dāng)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注云:“出自周官羊人之后,以官為氏?!?/p>
3、其又注:“零陵蠻有羊氏?!蓖鎏┥?。
4、回族之羊姓,或為楊姓所改?!吨袊说男彰せ刈濉份d:明太祖驅(qū)逐元順帝,收復(fù)大都 (今北京) 后,下令“都人”(元朝仕宦的后裔) 一律南遷。益都地方《楊氏家譜》載,“至大明洪武元年 (1368年) 兵取大都,大將軍令都人南遷,六世祖遂攜莫蘇及二女奔青州……嘗居羊市,易姓為羊?!贝呵镗ビ醒蛄_;宋有羊斟;戰(zhàn)國有羊平;秦有羊百章;漢代有羊豐;晉代有羊祜。
羊姓古代名人
羊祉南北朝北魏,后魏光祿大夫,是晉代散騎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孫,羊琇以后,世代為卿相。
羊侃南北朝,梁代侍中軍師將軍,其父羊祉曾假辦節(jié)龍驤將軍,所以有楹聯(lián)云
羊欣南朝,南朝宋書法家,泰山南城人,他曾向王獻之學(xué)習(xí)書法。梁朝著名史學(xué)家沈約稱他“善隸書,獻之之后,可以獨步。”
羊侵漢朝,漢安帝時為司隸校尉;其子儒,桓帝時為太常。
羊續(xù)東漢(141—189),字舉祖,東漢靈帝時名臣,歷官南陽太守,為政清廉,其懸魚拒賄被傳為佳話。成語“羊續(xù)懸魚”膾炙人口,清廉佳話久盛不衰。漢時,羊續(xù)出任南陽太守,將屬下進獻的魚懸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詩人徐積吟贊
羊陟漢末,在任冀州刺史,懲治貪官污吏,治內(nèi)肅然,為漢末清流領(lǐng)袖,也因生活儉樸,被士人敬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
羊祜西晉(221—278),羊祜,字叔子,青州泰山人,西晉著名的戰(zhàn)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官至尚書右仆射。他參與平吳的軍政策劃。在都督荊州期間,甚得遠近民望。平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與東吳守將陸抗對峙,卻能講信修德,以懷柔吳人。他歸還所獲越境內(nèi)的獵物,甚至送藥與對方守將陸抗,獲得“豈有鴆人羊叔子”,的美名。他坐鎮(zhèn)襄陽十年,大開屯田,廣儲軍糧,傾力做足伐吳的準(zhǔn)備,然后入朝陳伐吳大計,并舉薦杜預(yù)以自代,此后杜預(yù)大造樓船一舉伐吳成功。羊祜病逝時,遠近百姓盡皆號慟,吳國守邊將士亦為之泣下。他在鎮(zhèn)守襄陽時,常登崗山,卒后,人們于該處建廟豎碑,望其碑者無不流淚,人稱“墮淚碑”,又稱“羊碑”?!把虮币辉~,至今仍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譽。
羊曇東晉,東晉名士,泰山人,大臣謝安的外甥。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使侄子謝玄以八萬精兵,大破前秦大軍九十萬,天下震動。謝安死后,羊曇輟樂多年,郁郁寡歡,終生不再經(jīng)過西州路。一天,羊曇飲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覺信馬由韁經(jīng)過某地,覺得似曾相識。問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門。羊曇感觸前塵,傷感悲慟不已,一面以馬鞭叩敲門扉,一面口誦曹植詩句“生存華屋處,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誠而采入史述,羊曇因此而名重一時。此后,“西州感舊”便成為人們懷念逝者之代稱。
羊獻容晉朝,前趙晉惠帝皇后,洛陽陷落后,沒于劉曜,立為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朝代皆為皇后的女性。生三子,皆有能名。
羊公漢朝,漢代名人,曾設(shè)義漿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飲迄,從懷中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
羊角哀春秋,春秋時燕國人,與同邑左伯桃為友,聞得楚國國王招賢納士,兩人便結(jié)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時節(jié),雨雪交加,饑寒難奈。左伯桃預(yù)感兩人如此饑凍必死無疑,決意犧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脫下寒衣并糧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繼續(xù)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凍饑死于空樹之中。羊角哀歷盡艱辛到達楚國,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專程重訪當(dāng)年分手故地,啟樹找到左伯桃尸體,厚禮殯葬之后,隨即自殺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貪圖功名而棄患難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說《今古奇觀》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敘述情節(jié)有所虛構(gòu),但證之古籍并非純屬空穴來風(fēng),《中國人名大詞典》即有羊、左兩人事跡列入條目。
羊舌赤春秋,春秋時晉國中軍尉,羊舌突的長子。時稱他“銅鞮伯華”??鬃诱f:“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即卒,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春秋時,晉國賢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議多聞,能以禮讓國,孔子稱之為“遺直”。
羊璿之南朝,南朝宋國泰山人,與荀雍、何長瑜、謝惠連為謝靈運四友,常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名噪一時。
羊可立明朝,明代官吏,河南汝陽人。字子豫,號崧原。曾制定《鹽法條例》,官至太常卿。后為權(quán)貴忌恨,貶大理評事。死后祀入鄉(xiāng)賢祠。著有《濯纓亭集》、《中臺三疏》、《筠州詩卷》、《瑞陽日記》、《羊氏家乘》等傳世。
羊徽瑜為司馬師之妻;羊氏(平陽鄉(xiāng)君)與其夫王肅所生之女,為司馬昭之妻、司馬炎之母。在司馬氏集團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馬之功。及晉立,羊氏“寵遇甚厚”。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31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59頁)
太原羊氏魁公宗譜 [16卷及卷首末] (59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59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59頁)
太原羊氏魁公宗譜 [16卷及卷首末] (70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86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95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125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133頁)
羊氏魁公七修宗譜 (137頁)
太原羊氏魁公宗譜 [16卷及卷首末] (137頁)
湘川羊氏通譜 (238頁)
湘川羊氏通譜 (243頁)
湘川羊氏通譜 (252頁)
湘川羊氏通譜 [5卷] (252頁)
湘川羊氏通譜 (340頁)
湘川羊氏通譜 [5卷] (365頁)
湘川羊氏通譜 (441頁)
武進羊氏宗譜 [8卷] (6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