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廖氏起源

                  ( 廖氏百科 )

                1. 姓氏
                  拼音liào
                  人口約 49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60 位。
                  位于范姓之后,石姓之前。
                  掃一掃手機(jī)查看

                  廖姓 百家姓排名

                  時(shí)間排名時(shí)間排名時(shí)間排名
                  最新602018年602014年67
                  2013年582007年622006年61
                  1995年611987年661982年82
                  明朝84元朝76宋朝73
                  北宋342



                  廖姓 起源

                  廖姓主要源自:己姓、姬姓、偃姓、張姓。

                  1.出自己姓,是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古帝顓頊(姓己)有個(gè)後裔叫叔安,因封在廖國(又寫作寥,在河南唐河縣西),又稱廖叔安。

                  2.出自姬姓,召伯廖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召公奭后裔、春秋時(shí)周惠王的卿士,封於召國,召伯廖后人取其“廖”字為姓。

                  3.出自偃姓,堯、舜賢臣皋陶的后裔,夏朝時(shí)受封于蓼(今河南固始縣),春秋時(shí)建英、立等小國。據(jù)《潛夫論》云:“皋陶庭堅(jiān)之后,封于蓼,子孫以國為氏。”楚穆王四年滅英、立二國,其后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5.出自張姓,入贅廖家而改姓。據(jù)《廖氏大宗譜》所載,元代福建人張?jiān)尤胭樍渭?,改姓廖,其子孫遂為廖姓。

                  6.出自賜姓或其他少數(shù)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賜臺(tái)灣原住民七姓,其一為廖;仫佬族、瑤族、水族、苗族等族均有廖姓。

                  廖姓 分布

                  現(xiàn)代廖姓的人口近490萬,排在全國第66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7%。從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490萬,增長了18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多年中,廖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tài)勢(shì);廖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臺(tái)灣省、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江蘇省、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東南部、貴州省東部等地區(qū),廖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9%以上,其中中心地區(qū)的頻率在1.9%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5.3%,居住了大約66%的廖姓人群。

                  在海南省、貴州省西部、云南省東北部和西北部、湖北省西部、陜西省南部、甘肅省南部、青海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東南部等地區(qū);廖姓在當(dāng)?shù)厝巳褐械姆植急壤?.23%一0.6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26%的廖姓人群。

                  廖姓 名人明星


                  • 廖昌永


                  • 廖凡


                  • 廖景萱


                  • 廖啟智


                  • 廖京生


                  • 廖健


                  • 廖蔚蔚


                  • 廖學(xué)秋


                  • 廖一梅


                  • 廖家儀


                  • 廖曉琴


                  • 廖芊芊


                  • 廖俊杰


                  • 廖羽翹


                  • 廖人帥


                  • 廖亦崟


                  • 廖雋嘉


                  • 廖慧珍


                  • 廖瑩


                  • 廖名揚(yáng)


                  • 廖浩明


                  • 廖靜秋


                  • 廖藝璇


                  • 廖佩伶

                  廖姓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置郡。相當(dāng)今河南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cè)一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qū)。東漢時(shí)移治平輿。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東漢移治今寧晉西南。

                  廖姓 堂號(hào)

                  武威堂:是流傳最廣、人口最多的廖氏堂號(hào),其後裔從唐代起幾百年間聲勢(shì)顯赫。

                  清武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自創(chuàng)之堂號(hào),據(jù)《廖氏大族譜》載:“明初時(shí),張?jiān)尤胭樍渭摇?,為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之源。族人為了報(bào)恩便從張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頭一字,合而「清武堂」,張廖家族之廖姓又稱為「雙廖」,傳統(tǒng)之廖姓稱為「單廖」。

                  承祜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張廖天與後代所建

                  崇遠(yuǎn)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廖朝孔後代所建

                  福安堂

                  福成堂

                  馨德堂

                  紫桂堂

                  知本堂

                  本思堂

                  五桂堂

                  武城堂

                  慕維堂

                  中鄉(xiāng)堂

                  汝南堂

                  世綵堂

                  廖姓 姓氏源流

                  一、liào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甘肅之永登,湖北之監(jiān)利,江西之宜豐、金溪,廣西之田林、灌陽,云南之瀘水、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鮮、蒙、壯、苗、土家、布依等多個(gè)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其注云:“亦作‘飂’,并力救切;今呼為‘料’?!讹L(fēng)俗通》:古有廖叔安,《左傳》作‘飂’,蓋其后也。今衡山南劍多廖氏。或言: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按:《中國姓氏辭典》引《尚友錄》作:“古有廖叔安,春秋伯飂其后也,今衡閩中多此姓?!迸c鄭樵所說有別,茲錄以備考。)望出巨鹿。東漢有廖扶;三國時(shí)蜀有廖化,并州剌吏;南唐有廖澄,大理評(píng)事;明代有廖道南。

                  廖姓 歷史名人

                  廖姓古代名人

                  廖爽公五代后梁,字可挹,號(hào)西樓,五代后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拜丞相,進(jìn)爵南陽郡開國侯,食邑衡山,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長子匡圖,為楚天策府學(xué)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遷江西。又傳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復(fù)回衡山,卜居龍溪一都,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縣,仕南唐,為都昌令,秩滿掛冠歸老衡岳。凝公生三子,長秉乾卜居耒陽,為耒陽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興。秉乾子孫繁衍四鄉(xiāng),如夏塘、長嶺、石準(zhǔn)、春光鋪、雙洲、芭蕉、黃崗等地。爽公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淇惠遷長沙城南,淇惠曾孫城景又遷寧鄉(xiāng)縣橫田。城景第三子萬儀,字鴻達(dá),一字容觀,元末遷居安化豐樂鄉(xiāng)大屋村雙陂,而后分析大屋村等地。至1949年,已傳24代,男女丁口9500余人。宗祠設(shè)在大屋村,支祠數(shù)處。

                  廖扶東漢,襄陽人,一作廖扶,東漢學(xué)者,習(xí)詩畫。滿腹經(jīng)綸,精通天文、讖緯風(fēng)角推考之術(shù),在當(dāng)時(shí)的學(xué)術(shù)界享有盛譽(yù)。

                  廖湛新朝末年(?—26),平林人,王莽新朝末年綠林起義軍將領(lǐng),在進(jìn)攻漢中王劉嘉時(shí),失敗被害。

                  廖化三國,襄陽人,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封中鄉(xiāng)侯,為人忠烈,以果烈著稱。

                  廖剛北宋,號(hào)高峰,順昌人,北宋崇寧進(jìn)士,甚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書。知無不言,反對(duì)奸臣當(dāng)政,當(dāng)時(shí)蔡京秦檜專權(quán),亦為之畏懼。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為將帥,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號(hào)稱“萬石廖氏”。

                  廖衡宋朝,宋代順昌人,自幼聰穎,六歲能文,十三歲中鄉(xiāng)舉,官至轉(zhuǎn)運(yùn)判官。

                  廖莊明朝,江西省吉水人,明宣德進(jìn)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書諷勸,遭謫。

                  廖謹(jǐn)明朝,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學(xué)術(shù)淵博,號(hào)“廖五經(jīng)”。

                  廖惠明末,四川省保寧人,明末四川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稱號(hào)“掃地王”。

                  廖燕清朝,曲江人,清代文學(xué)家,文筆恣肆犀利。善草書,如古木寒石,能戲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匡圖唐朝,虔州人,唐代天策府學(xué)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揚(yáng)名。

                  廖正古宋朝,宋代將樂人,任西安知縣,反對(duì)王安石“青苗法”,著有《歸田集》。

                  廖執(zhí)象宋朝,宋代順昌人,聰慧過人,七歲能寫,年二十入京獻(xiàn)詩,太宗甚為欣賞。后赴省會(huì)考,病歿。據(jù)傳,隱士陳摶是之曰

                  廖均用元朝,元代蒲圻人,忠孝仁義。曾負(fù)土成墳葬父,仗義疏財(cái),救濟(jì)難民,傳為美談。

                  廖永安明朝,明代巢湖人,因戰(zhàn)功被朱元璋封鄖國公。弟永忠,征南將軍,封德慶侯,孫鏞官至都督。

                  廖云槎清朝,清代畫家,作品“點(diǎn)染華妙,得者寶之?!逼渥訅叟怼俺衅浼覍W(xué),亦好寫生。”

                  廖云錦清朝,女,清代華亭人,善詩,著有《織云樓詩稿》,中有《詠秋燕詩》,其句“傷心春雨香泥盡,羨爾先歸到故鄉(xiāng)?!睆V為吟詠。

                  廖壽恒清朝,江蘇省人,清代歷任吏部尚書、軍機(jī)大臣。其兄豐以儒學(xué)著稱,諳史通經(jīng),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撫。

                  廖平清朝,四川井研人,清光緒進(jìn)士,著名經(jīng)學(xué)家。著有《四譯館叢書》、《六譯館叢書》等。

                  廖立漢末三國,蜀漢官員。

                  廖瑀唐代,寧都人,著名風(fēng)水宗師,后世多稱廖金精。據(jù)說他年方十五便讀通四書五經(jīng),所以鄉(xiāng)人當(dāng)時(shí)都稱他為「廖五經(jīng)」。與賴布衣、楊救貧、曾文辿被尊稱為贛南四大堪輿祖師。

                  廖花宋初,由順昌遷上杭縣,成為閩西武威廖氏始祖。

                  廖行之南宋,衡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jìn)士,調(diào)岳州巴陵尉。未數(shù)月,以母老歸養(yǎng)。告滿,改授潭州寧鄉(xiāng)主簿,未赴而卒,時(shí)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jīng)濟(jì)之學(xué)。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省齋集》十卷(其中詩四卷)。

                  廖永忠明代,巢湖人。廖永安弟。征南將軍,封德慶侯。永忠之孫廖鏞官至都督,廖鏞與其弟廖銘同為方孝儒之門人,兩人在方孝孺被殺后將其遺骸葬於聚寶門外山上,隨后也因此連坐被誅。

                  廖升明朝,襄陽人。不知其所以進(jìn),學(xué)行最知名,與方孝孺、王紳相友善。洪武末,由左府?dāng)嗍逻I偾?。建文初,修《太祖?shí)錄》,升為副總裁官。燕師渡江,朝廷遣使請(qǐng)割地。不許。升聞而慟哭,與家人訣,自縊死。殉難諸臣,升死最先。陳瑛在奏諸臣逆天命,請(qǐng)命誅殺建文舊臣,亦首推廖昇。

                  廖大亨明朝,天啟進(jìn)士,官至四川巡撫。

                  廖君弼清朝,康熙年間,廖君弼從永定遷居到福州東關(guān)外,成為廖氏福州家族的始祖。

                  廖陸峰廖陸峰是振興福州家族功績顯赫的宗公,《福建通志》孝義本傳載有其事蹟。其父逝后,曾在臺(tái)灣任地方邑吏。任期屆滿返鄉(xiāng)后,其任福州鹽署吏。他撰寫一副對(duì)聯(lián):「應(yīng)知積德能增福,斯信齊家在立身」作為家訓(xùn),作為福州家族子孫第5世至第11世名和字的世系排輩序表。

                  廖連三清朝,福建永定人,清朝政治人物、進(jìn)士出身。乾隆十七年,登進(jìn)士,授仁懷縣知縣。

                  廖懷清清朝,福建永定人,清朝政治人物、進(jìn)士出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登進(jìn)士,授開建縣、感恩縣知縣。

                  廖鴻翔清朝,福州人,廖陸峰長子。嘉慶戊寅恩科舉人,大挑知縣,署廣東石城縣知縣。

                  廖鴻苞清朝,福州人,廖陸峰四子。嘉慶甲子舉人,丁丑進(jìn)士,歷任四川云陽縣等縣知縣,蘇州府督糧同知、太湖同知署揚(yáng)州府知府,先后為四川鄉(xiāng)試、江南鄉(xiāng)試同考官、內(nèi)監(jiān)試。

                  廖鴻荃清朝,福建閩縣人,慈善家廖封(廖陸峰)六子。嘉慶十四年已巳(1809年)榜眼。至道光時(shí)期,官至工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

                  廖仁翥清朝,官員,道光二年(1822年)擔(dān)任臺(tái)灣府嘉義縣知縣,次年離任。

                  廖鴻禧清朝,福州人,廖陸峰三子。道光乙酉舉人,揀選縣知縣。

                  廖宗元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中式張之萬榜三甲第五名進(jìn)士。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進(jìn)逼湖州,廖宗元率軍守城解圍,晉升同知,加知府銜,因積勞成疾,手足偏癱,民眾自發(fā)為其焚香祈禱。咸豐十一年(1861年),奉命守紹興,城破身死。

                  廖紀(jì)明朝(1455—1532),字廷陳,號(hào)龍灣,民間稱作廖天官,萬寧市禮紀(jì)鎮(zhèn)三星村一帶(原屬陵水縣)人,出生于河北大運(yùn)河畔,明代杰出政治家、儒學(xué)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榮譽(yù)的文臣之一,是海南歷史上兩個(gè)進(jìn)入朝廷權(quán)力中樞的一品重臣之一。

                  廖姓近代名人

                  廖鶴年清朝,福州廖氏家族六世。咸豐壬子舉人,揀選縣知縣議敘五品銜。

                  廖仰賢清朝,福州廖氏家族六世。四川候補(bǔ)知縣,欽加五品銜。

                  廖憙清朝,福州廖氏家族七世。軍功議敘六品銜。

                  廖壽豐晚清,江蘇嘉定人,廖壽恆之兄。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殿試居二甲,賜進(jìn)士出身,以儒學(xué)著稱,諳史通經(jīng),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撫。

                  廖廷相晚清,廣東南??h人。晚清學(xué)者。光緒二年(1876年)進(jìn)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充國史館協(xié)修。曾擔(dān)任水陸師學(xué)堂總辦、惠濟(jì)義倉總理、南海保良局總理,以及金山、羊城書院、應(yīng)元、廣雅書院山長,還曾主學(xué)海堂及菊坡精舍十餘年。深諳經(jīng)學(xué),於音韻之學(xué)造詣?dòng)壬睢?/span>

                  廖驤晚清,福州廖氏家族七世。光緒庚辰進(jìn)士,刑部主政,五品銜,先后主講興化府擢英書院、臺(tái)灣府明志書院、福州越山書院。

                  廖炳樞晚清,福州廖氏家族七世。光緒已卯副舉人,三品銜,歷任直隸昌黎、靜海、巨鹿、邯鄲、遷安知縣,賞戴花翎,奉天興京府知府。

                  廖駪晚清,福州廖氏家族七世。庚子優(yōu)貢,賞戴花翎五品銜,甲辰朝考一等,署山西左云縣知縣,后任江南造船所秘書長。

                  廖兆琛晚清,福州廖氏家族七世。福建法政學(xué)堂畢業(yè),奏獎(jiǎng)法政科副舉人,后歷任福建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江蘇、上海等地方審判廳推事。

                  廖紹績晚清,福州廖氏家族七世。兵部員外郎,候選知府。

                  廖鳴韶晚清,福州廖氏家族八世。光緒已丑恩科舉人,乙未進(jìn)士,工部主事,改浙江東陽縣知縣加同知銜;

                  廖德釗晚清民國,福州廖氏家族八世。日本高等工業(yè)學(xué)校畢業(yè),清賜工科進(jìn)士出身,民國初歷任總統(tǒng)府秘書及農(nóng)工財(cái)政各部秘書長。

                  廖德鈞晚清民國,福州廖氏家族八世。日本師范畢業(yè),曾任福建省教育廳次長等職。

                  廖德錕晚清民國,福州廖氏家族八世。日本大學(xué)修業(yè),任四川都督府秘書長。

                  廖德觀晚清民國,福州廖氏家族八世。廣東海軍學(xué)校畢業(yè),留學(xué)英國,五等文虎章,歷任肇和軍艦魚雷大副、應(yīng)瑞軍艦總教官。

                  廖鳴章晚清民國,福州廖氏家族八世。日本關(guān)西大學(xué)法學(xué)士,民初任國務(wù)院法制局主事。

                  廖鏡明晚清民國,四川省鄰水縣人。同治二年癸亥恩科三甲第71名進(jìn)士(1863年),曾任戶部山東司主事、山西司員外郎、陜西司郎中、記名御史。

                  廖振榘晚清,廣西省平樂府平樂縣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jìn)士二甲第102名。同年閏五月,授兵部郎中。

                  廖毓英晚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jìn)士三甲第86名。詩作將近400首,有詩集《自怡庵詩鈔》刊行於世。

                  廖能同1886-,廖毓英長子,生於1886年,京師大學(xué)畢業(yè)后,赴德國工藝大學(xué)留學(xué),獲理化科博士,聰慧過人,被德國當(dāng)局視為「異才」,阻留在德國研製兵工武器,不讓其回國。廖能同急於報(bào)效祖國,暗自購買船票準(zhǔn)備繞道回國,不料啟程前一日(1919年農(nóng)歷07月16日),在路途行走突遭人為製造車禍暗害。

                  廖添丁清末日初,生於清朝,死於日治臺(tái)灣。多次犯下竊盜之罪,日治臺(tái)灣的江湖傳奇人物,時(shí)人稱之為「義賊」。

                  廖仲愷民國初期,政治人物,曾任國民政府財(cái)政部長、廣東省長,后被暗殺而死。

                  按姓氏首字母選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廖氏族譜地區(qū)分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