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葛氏起源

                  ( 葛氏百科 )

                1.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14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135 位。
                  位于關(guān)姓之后,柳姓之前。
                  掃一掃手機(jī)查看

                  葛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352018年2014年
                  2013年1102007年2006年126
                  1995年1281987年1201982年100
                  明朝元朝90宋朝78
                  北宋44



                  葛姓 起源

                  葛姓起源一

                  葛氏源于葛天氏,出自遠(yuǎn)古部落葛天氏族,屬于以部落名為氏。據(jù)史籍《風(fēng)俗通》記載,遠(yuǎn)古時期,有個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稱為部族姓氏,稱葛天氏。按史書記載,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還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據(jù)傳,葛天氏的后裔子孫在后來省文簡化為單姓,稱葛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傳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時,當(dāng)時屬于嬴姓之國。伯益幫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讓位給伯益,伯益隱退,禹子啟繼位,封伯益長子大廉為諸侯伯爵國葛國國君,稱葛伯并準(zhǔn)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寧陵縣周邊)建葛國。據(jù)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記載:“湯居毫,與葛伯為鄰?!彼抉R遷《史記》記載:『商湯始居亳,與葛伯為鄰,商征諸侯,葛伯不祀,商湯罰之』。商湯滅葛國和其他諸侯國并建立商朝后,商湯封葛伯后裔為商朝附庸國葛伯國。葛國被滅后,葛伯的后世子孫多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葛氏。

                  周武王滅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尋回葛伯后裔,封賜有葛國,為子爵,這是葛伯國第二次被滅。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國被鄭莊公姬寤生所吞滅,其后在其故國之地還爆發(fā)了宋、鄭兩國之間的著名“長葛之戰(zhàn)”;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鄭國為了爭霸中原,又在其地爆發(fā)了針對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戰(zhàn)”;葛國故地成了楚國、魯國等諸侯們爭霸春秋的的古戰(zhàn)場,于公元前557年葛伯國被場地滅亡。

                  葛國再次滅亡后,其王族子孫和國民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葛氏,世代相傳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后世稱梁國郡,外遷四大支系:頓丘郡、瑯琊郡、穎川郡、扶風(fēng)郡。原居于瑯琊郡諸縣之葛氏有一支遷徙至陽都,因陽都已有葛氏,遂稱后遷來的葛氏為諸葛氏,后有省文再稱葛氏者。

                  葛氏正確讀音作gài(ㄍㄞˋ),今讀作gě(ㄍㄜˇ)亦可。

                  葛姓起源二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賀葛氏部落,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北魏時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賀葛氏部落,后為鮮卑拓拔部吞并。據(jù)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賀葛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定居中原洛陽,在漢化改革過程中改為漢姓葛氏,是為河南葛氏的一支。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三

                  源于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葛氏,世代相傳至今。

                  葛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成吉思汗后裔脫歡,屬于避難漢化改姓為氏。從元朝順帝孛爾只斤氏·妥歡帖睦爾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締造者成吉思汗本名為孛爾只斤氏·鐵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蘇泰州、興化兩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認(rèn)定是蒙古族后裔,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一本清朝咸豐年間所修《葛氏宗譜》為證。據(jù)該部《葛氏宗譜》記載,元朝末期元順帝執(zhí)政時期民不聊生,全國范圍內(nèi)爆發(fā)了紅巾軍起義。當(dāng)時成吉思汗的后代鎮(zhèn)南王孛爾只斤氏·脫歡之子淮王孛爾只斤·帖木爾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監(jiān)國,侄兒義王孛爾只斤·和尚輔佐其執(zhí)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開始大舉北伐,在大將徐達(dá)、常遇春等所率明軍的強(qiáng)力攻擊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農(nóng)歷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滅亡,元順帝逃往應(yīng)昌(今內(nèi)蒙古克什騰旗西北一帶)。如今,江蘇如皋一帶冒氏已被當(dāng)?shù)孛裾块T確認(rèn)為成吉思汗后代。同時,《如皋冒氏宗譜》和《興化葛氏宗譜》中關(guān)于孛爾只斤氏·帖木爾不花等的事跡與歷史記載相互吻合,證明在泰州、興化的葛氏族人確為成吉思汗后代。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五

                  源于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各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格佳喇氏,亦稱葛加爾氏,滿語為Gegiyala Hala,世居長白山。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葛氏、蓋氏等。

                  ⑵.滿族格濟(jì)勒氏,亦稱葛濟(jì)勒氏,滿語為Gejile Hala,漢義“捕鳥籠的木框”,世居雅蘭(今俄羅斯雅蘭河流域)、伊蘭包托克索(今黑龍江齊齊哈爾三家子)、綏分(今吉林綏分河上游地區(qū))、通吉(今吉林敦化)、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葛氏、鄂氏等。

                  ⑶.滿族果爾吉氏,亦稱郭爾吉氏,滿語為Gorgi Hala,漢義“鏟子”,世居郭洛羅河(今黑龍江烏蘇里江諾羅河支流)、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哈達(dá)(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滿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爾哲勒氏,滿語為Moljere Hala,漢義“用刀復(fù)仇”,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巴林(伯力,今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dá)(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后有達(dá)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滿族葛氏正確讀音皆作gě(ㄍㄜˇ)。

                  葛姓起源六

                  源于鄂溫克族,出自明朝時期鄂溫克族喀爾佳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喀爾佳氏,亦稱卡爾他昆氏、卡爾他考廖夫,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Karja Hala。清朝中葉以后,鄂溫克族、滿族喀爾佳氏多冠漢姓為葛氏。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葛姓 分布

                  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

                  當(dāng)代葛姓的人口近140萬,為中國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來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態(tài)勢。截至2007年,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大約占全國葛姓人口的18%,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布區(qū),四省葛姓大約占全國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浙江、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山西、內(nèi)蒙古,七省區(qū)又占葛姓人口31%。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沿海岸線向北,直入東北的葛姓分布區(qū)。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右圖)表明:在蘇滬皖魯、浙江北部、河南東部、山西東南端、河北大部、京津、遼吉西部、黑龍江大部、內(nèi)蒙古東部,葛姓在當(dāng)?shù)厝巳褐蟹植碱l率為0.18%以上,中心地區(qū)可以達(dá)到1.2%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9.5%,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62%的葛姓人群。在河北南部、鄂豫晉大部、陜寧、甘肅西部和東部、新疆西北、內(nèi)蒙古中部、重慶北端、湖南東北、贛閩大部、貴州西段、四川南部、云南大部、遼寧東部、吉林中部,葛姓在當(dāng)?shù)厝巳褐蟹植碱l率為0.09%~o.18%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9%,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26.5%的葛姓人群。

                  中國葛姓村莊分布統(tǒng)計(截至2011年共3363個)河南?。?85個)鄭州市(11個)洛陽市(22個)信陽市(40個)濟(jì)源市(6個)駐馬店市(46個)南陽市(63個)安陽市(8個)漯河市(6個)平頂山市(13個)三門峽(8個)許昌市(13個)周口市(36個)焦作市(12個)商丘市(53個)濮陽市(22個)新鄉(xiāng)市(9個)鶴壁市(5個)山東?。?99個)濟(jì)南市(9個)淄博市(5個)青島市(45個)菏澤市(28個)濰坊市(31個)日照市(18個)泰安市(12個)煙臺市(15個)威海市(11個)濟(jì)寧市(25個)濱州市(2個)德州市(16個)棗莊市(10個)聊城市(24個)臨沂市(48個)河北?。?1個)石家莊(1個)秦皇島(1個)赤峰(5個)保定(4個)唐山(10個)張家口(1個)衡水(16個)邯鄲(2個)邢臺(13個)北京市(5個)天津市(6個)遼寧?。?2個)大連(3個)本溪(2個)葫蘆島市(9個)營口(5個)撫順(4個)錦州(4個)鞍山(10個)鐵嶺(2個)朝陽(5個)遼陽(1個)阜新(2個)吉林?。?6個)長春市(14個)遼源市(1個)通化(7個)四平(7個)松原市(7個)黑龍江省(29個)哈爾濱(9個)伊春市(1個)黑河市(1個)大慶市(1個)雞西市(2個)牡丹江(2個)齊齊哈爾(4個)綏化市(9個)內(nèi)蒙古(13個)呼和浩特(3個)呼倫貝爾(2個)錫林郭勒盟(3個)巴彥淖爾(3個)鄂爾多斯(2個)山西?。?8個)大同(3個)長治(4個)忻州(6個)臨汾(15個)晉中(2個)呂梁(7個)陽泉(1個)陜西?。?9個)西安(6個)漢中(10個)咸陽(3個)商洛市(11個)銅川(2個)延安(3個)安康市(10個)寶雞(13個)榆林(16個)甘肅?。?9個)蘭州(12個)酒泉(9個)臨夏回族州(1個)定西市(8個)武威市(1個)張掖(7個)天水市(3個)慶陽市(10個)白銀市(6個)平?jīng)鍪校?個)寧夏(6個)中衛(wèi)市(2個)固原市(4個)青海?。?個)西寧(3個)新疆(3個)烏魯木齊(2個)昌吉州(1個)四川?。?34個)成都市(1個)南充市(9個)德陽市(2個)廣安市(6個)達(dá)州(12個)綿陽(8個)廣元市(8個)巴中(14個)宜賓(8個)雅安市(1個)甘孜州(8個)自貢(10個)樂山(24個)阿壩州(4個)內(nèi)江(5個)瀘州(7個)資陽(4個)遂寧市(3個)重慶市(63個)云南省(33個)昆明(5個)普洱市(1個)麗江(1個)昭通(7個)西雙版納(1個)大理(4個)曲靖(2個)臨滄市(1個)楚雄(4個)玉溪(6個)文山(1個)貴州?。?0個)貴陽(1個)安順(2個)畢節(jié)地區(qū)(8個)遵義(22個)黔南布依族自治州(5個)六盤水(1個)銅仁地區(qū)(25個)黔東南自治州(1個)廣西?。?8個)南寧(6個)柳州(3個)玉林(3個)欽州(17個)桂林(12個)梧州(1個)北海(3個)來賓市(2個)賀州市(3個)防城港(12個)河池(5個)百色(6個)崇左(5個)廣東?。?04個)廣州(4個)韶關(guān)(4個)汕頭(9個)佛山(3個)惠州(8個)潮州(7個)江門(1個)河源(8個)梅州(12個)肇慶(5個)湛江(22個)清遠(yuǎn)(6個)陽江(4個)茂名(11個)海南(3個)??冢?個)瓊海(1個)萬寧(1個)湖南(123個)長沙(10個)永州(4個)懷化(24個)株洲(4個)邵陽(10個)湘西(5個)湘潭(10個)郴州(7個)衡陽(8個)湖北?。?40個)武漢(12個)恩施(5個)荊門(3個)黃石(5個)襄樊(13個)仙桃(1個)鄂州(8個)隨州(3個)潛江(1個)黃岡(13個)宜昌(17個)咸寧(25個)孝感(4個)荊州(9個)江西?。?76個)南昌(7個)撫州(9個)贛州(21個)九江(18個)宜春(22個)吉安(17個)景德鎮(zhèn)(9個)鷹潭(14個)上饒(59個)安徽?。?05個)合肥(89個)蕪湖(17個)池州(22個)六安(91個)巢湖(55個)安慶(74個)阜陽(42個)滁州(53個)銅陵(6個)亳州(116個)蚌埠(23個)淮北(18個)江蘇?。?94個)南京(37個)鹽城(55個)徐州(54個)揚(yáng)州(32個)無錫(13個)連云港(33個)泰州(38個)常州(2個)宿遷(104個)南通(1個)鎮(zhèn)江(25個)淮安(58個)浙江?。?83個)杭州(47個)溫州市(10個)金華(38個)湖州市(10個)臺州市(16個)麗水(17個)嘉興市(18個)舟山市(4個)紹興(18個)寧波(32個)福建省(69個)福州(4個)三明市(11個)寧德(6個)莆田市(1個)龍巖市(7個)南平市(24個)泉州市(6個)漳州(10個)

                  葛姓 名人明星


                  • 葛優(yōu)


                  • 葛天


                  • 葛曉倩


                  • 葛民輝


                  • 葛存壯


                  • 葛珊珊


                  • 葛曉鳳


                  • 葛蕾


                  • 葛兆恩


                  • 葛思然


                  • 葛子銘

                  葛姓 郡望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qū)。頓丘郡始建于西晉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下領(lǐng)四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濮陽、內(nèi)黃、南樂、范縣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曾廢黜。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為澶州治所。

                  梁郡:亦稱梁國、梁國郡,始建于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碭郡,治所在淮陽(今河南商丘),下轄八縣,其范圍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權(quán)及安徽碭山、山東曹縣諸地。三國曹魏時期始改為梁郡,南北朝宋國定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碭山)。北魏時期又回故治,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后曾以宋州為梁郡。唐朝時期為睢陽郡。

                  潁川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后,以所得韓地于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qū)。東魏時期遷治潁陰(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為許州潁川郡。

                  句容縣:漢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縣,即今江蘇省句容縣。起初隸屬鄣郡,西漢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為隸屬丹陽郡。

                  葛姓 堂號

                  梁國堂:因國立堂。

                  頓邱堂:以望立堂。

                  張掖堂:以望立堂。

                  梁國堂:以望立堂。

                  頓丘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余慶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載德堂:以望立堂。

                  讀書堂:以望立堂。

                  樹滋堂:以望立堂。

                  抱樸堂:以望立堂。

                  光達(dá)堂:以望立堂。

                  讀書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葛姓 姓氏源流

                  一、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阜平,山東之龍口、平邑,安徽之合肥,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云南之隴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赫哲族、鄂倫春族、裕固族等皆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本古國名),伯爵,贏姓,夏時諸侯國。今許州郾城北三十里有葛伯城,子孫以國為氏?!?/p>

                  2、又引《風(fēng)俗通》云:“葛天氏之裔(亦有葛氏)?!备鹛焓?,傳說為遠(yuǎn)古帝王,其后或以名號為氏。

                  3、又云:“賀葛氏改為葛氏,虜姓也?!辟R葛乃后魏代北姓。

                  4、或為洪姓所改?!缎帐峡悸浴纷⒃疲骸皾h洪曩祖子浦廬(一作‘葛廬’),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縣侯,廬讓封於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為吳中葛氏所出?!?/p>

                  5、又,鄭樵云:“葛氏居於諸邑者為諸葛氏?!?/p>

                  6、鄂倫春族之葛姓。由“葛欽”、“葛佤依爾”哈拉所改,皆取其首音諧“葛”而為單姓。

                  7、裕固族之葛氏,則由格魯(亦稱“格魯克”)氏所改?!案耵敗北局咐锝讨耵斉?,亦即黃教,遂或以教派名為姓,或取“格魯”之首音諧“葛”而為單姓。

                  葛姓 歷史名人

                  葛姓古代名人

                  葛天氏是中國上古傳說中一位賢能的首領(lǐng),在位期間人民安康,被后人尊為樂神。部落駐地在今河南省寧陵縣一帶,后世將他的統(tǒng)治視為理想社會。

                  葛伯夏朝,夏朝時葛國國君。夏末,商湯居亳,與葛國相鄰,商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伐滅葛國,自此開始滅夏戰(zhàn)爭。

                  葛嬰秦末,符離人,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之一,陳勝義軍首席名將,曾在攻取陳、蘄二縣中立下汗馬功勞。陳勝建張楚國,冊封葛嬰為征南將軍,因葛嬰南征九江,不知陳勝稱王,私立楚國后裔為楚王,為陳勝設(shè)計殺害,英年早逝,以故在楚漢史中沒有留下什么可圈可點(diǎn)的事跡。后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葛龔東漢,東漢梁國寧陵人,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以善文記知名,有人請其捉刀寫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載其名,以龔名進(jìn)之,故當(dāng)時有語

                  葛玄三國,丹陽郡人,三國吳道士,曾從左慈學(xué)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

                  葛榮北魏(?-528),北魏末河北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孝昌二年九月,于博野白牛邏一戰(zhàn),斬殺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后被爾朱榮俘獲殺害,起義失敗。

                  葛從周五代十國,字通美;濮州鄄城人。著名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名將。

                  葛邲宋朝,吳興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陽,進(jìn)士及第,官刑部尚書。紹熙年間任左丞相,論疏皆切中時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薦人才。

                  葛密宋朝,江陰人,宋代官吏。中進(jìn)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審決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號草堂逸老。

                  葛起耕宋朝,字君顧;句容人。著名宋朝詩人。負(fù)才淪落,以詩自鳴,有《檜庭吟稿》。

                  葛勝仲宋朝,字魯卿;丹陽郡人。著名宋朝詞人。卒謚“文康”。,葛勝仲著述至明以后即失傳,今存《丹陽集》二十四卷,是清人修《四庫全書》時,據(jù)《永樂大典》所輯,其中文十五卷,詩七卷,詞一卷。其《丹陽詞》有《宋六十名家詞》本。

                  葛天民南宋,字無懷,越州山陰人,徙臺州黃巖曾為僧,法名義铦,字樸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與姜夔、趙師秀等多有唱和。其詩為葉紹翁所推許,有《無懷小集》。

                  葛立方南宋(公元?—1164),字常之,自號懶真子;祖籍丹陽,后定居湖州吳興。著名南宋詩論家、詞人。葛立方《歸愚集》有《常州先哲遺書》本,《韻語陽秋》有《歷代詩話》本?!稓w愚集》中有詞一卷。《歸愚詞》一卷別行,有《宋六十名家詞》本。

                  葛長庚宋朝(公元1194-1229),字以閱,號繽庵、海瓊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閩清縣,出生于海南島瓊州,后來母親改嫁,繼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著名宋朝道家、畫家、詩人。葛長庚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F(xiàn)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十一卷,約八十萬字。白玉蟾的《道德經(jīng)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對老子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的注解。

                  葛徵奇明朝,字無奇,一字輪以,號介龕;浙江海寧人。著名明朝畫家。傳世作品有明崇禎七年作《溪山清趣圖》。錄于《支那名畫寶鑒》;明崇禎十三年作《山水圖》十開,金箋,墨筆,縱二十八厘米,橫二十八厘米。筆墨沉著,濃淡相宜,功力頗深,現(xiàn)藏于廣東省博物館。

                  葛林明朝,浙江杭州人。著名明朝太醫(yī)院官。善小兒科,杏林懸壺,醫(yī)術(shù)高超,因一匕藥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聲大噪,累官至太醫(yī)院判。著有《杏塢秘訣》。

                  葛天民明朝,號田純;東臺臺城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

                  葛德新清朝,山西浮山人。著名清朝官吏。

                  葛元煦清朝,號理齋,學(xué)古齋為室名;仁和人。著名清朝書畫家。清朝時期少工篆、隸,不輕以酬應(yīng)。家藏書畫甚巨,嘗輯刻叢書。兼擅鐵筆。著有《滬游雜記》、《嘯園》。

                  葛士達(dá)清末,上海人。著名清末將領(lǐng)。清同治初隨軍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詩古文。著有《從戎日記》、《遂志齋集》。

                  葛云飛清末,字鵬起;浙江山陰人。著名清末抗英將領(lǐng)。

                  葛洪號抱樸子,晉朝思想家、醫(yī)學(xué)家,道教人物

                  葛泌宋朝,宋光宗的紹熙年間拜相

                  葛書思出名的孝子

                  葛賢明朝,反稅監(jiān)領(lǐng)袖

                  按姓氏首字母選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葛氏族譜地區(qū)分布 更多>>
                  | 葛氏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