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字輩起源用法:宋太祖趙匡胤制定的字輩文化
一:字輩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為后代取名時,規(guī)定了十三個字,連同自己的“匡”字,共十四字,形成了一副對聯(lián):“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一規(guī)定為后世字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此后,字輩逐漸在各大家族中流傳開來,成為規(guī)范家族命名的重要方式。
宋孝宗趙昚(shen)作為宋太祖的七世孫,其名字也遵循了這一規(guī)定。他的字“元永”與他的名字“伯琮”或“瑋”相結合,體現(xiàn)了家族的命名傳統(tǒng)。
自宋太祖開始,這種按字輩取名的方式在后世子孫中得到了延續(xù)。每一代的子孫都按照規(guī)定的字輩來取名,這有助于區(qū)分家族成員的身份和輩分。
二:字輩形式多種多樣,但通常情況下,主要有兩種形式:類詩體和對聯(lián)。類詩體以四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為主,讀起來流暢且富有節(jié)奏感,易于記憶和傳承。對聯(lián)形式的字輩則相對較少見,它通常由上下聯(lián)組成,對仗工整,寓意深遠。
還有一種特殊的雙重字輩。這種字輩不僅規(guī)定了每個字輩的字,還規(guī)定了名字中另一個字的偏旁或含義。
例如,①明朝朱元璋為其后代訂立的字輩??紤]到后代會有重名的現(xiàn)象所以就給他二十幾個兒子和一個侄子每個人的后代各訂了一套字輩,而后又作規(guī)定,他們的后代除了使用所定字輩之外,名字中第三個字還必須以五行相生的形式為偏旁來定。他的兒子輩均為木字旁所以其孫子開始就以火為偏旁,這樣就以木火土金水的形式往復。這種雙重字輩的規(guī)定使得家族命名更加嚴謹和有序。
②清朝皇族,自雍正帝以下字輩為“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閭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并且名字另一個字是按照一定的偏旁起的,比如雍正兄弟幾個都為“示”字旁,咸豐兄弟都為“言”字旁,同治光緒兄弟都為“水”字旁,宣統(tǒng)兄弟都為“人”字旁等等。
還有就是純粹以五行相生定下的字輩,譬如高氏鋼公后裔,36 代到45代為“墀銘泉樹炳,堂錦洙機烜”。再有的就是單純規(guī)定偏旁的字輩。譬如《義橋譜》載,宋中散大夫韓休卿所訂蕭山韓氏8世派語為:心之言可,山問日世。
像前四個字一般都是做偏旁用的。還有一種用法就是像《越韓譜》載,明刑部尚書韓邦問為紹興韓姓所訂16世派語為:人淳禾溥,金信水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這套字輩規(guī)定后代字輩是單雙字間隔的,像“人”實際說的就是以人為偏旁。
三:字輩用法
有些家族確實有著特殊的規(guī)則。比如,某些家族的字輩每四個字為一代,家族成員可以從中任選一字作為自己的名字,這樣的選擇既體現(xiàn)了家族的共性,又凸顯了個人在家族中的個性。
如①山東日照丁氏字輩“惟我家譜,履歷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崇禎任職。鄉(xiāng)賢名宦,德言事功。顯揚令緒,繁育興隆。率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綿長,丕承祖澤?!贝颂鬃州吤克膫€字為一代,每一代的人從四個字中任選一個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
②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四十個字輩為“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后來又定下了四十個副字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yè)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與前四十個對應,這樣可以選用前四個字或者后四十個字中的一個使用。
在字輩的用法上,各家族族譜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家族規(guī)定每個字輩的字只能用于某一代或某幾代,以確保家族命名的連貫性和傳承性。同時,字輩的使用也受到一些規(guī)則的約束,如不能使用已用過的字、不能使用與已用字的同音字、不能使用含義不好的字等。這些規(guī)則都是為了確保字輩的純潔性和傳承性,避免引起混亂和誤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