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家井
2021-07-14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時(shí)稱皇帝為“國(guó)家”,這是由于古代稱諸侯為“國(guó)”,稱大夫?yàn)椤凹摇?,人們便以“?guó)家”作為國(guó)的通稱,皇帝是國(guó)的化身,因而稱皇帝為“國(guó)家”,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襲這種稱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稱皇帝為“圣人”,在皇宮里面稱皇帝為“宅家”,因?yàn)榛蕶?quán)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稱“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廟、祖稱皇帝,如稱宋神宗為“神祖”,稱宋仁宗為“仁廟”。還有稱“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宮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別稱還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飛龍、乘輿、車駕、駕、萬歲、萬歲爺、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郎主(遼、金)等,也有以年號(hào)作為皇帝別稱的。
引用別人的!請(qǐng)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