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
登錄/注冊
置頂
關(guān)注問題
牧于茜
2021-07-14
以閩南人為代表的閩南文化、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與外省人帶來的新文化在臺灣島上共處融合。同時,還有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島文化。除此之外,由於臺灣日治時期長達50年(1895年—1945年),加上歐美對臺灣的深刻影響,臺灣文化也融合了日本、歐美等地的文化特色。鹽水蜂炮以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作為基礎(chǔ)的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臺灣屬於國定紀念假日。也有不少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每年一度的迎媽祖、元宵節(jié)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苗栗火旁龍、鹽水蜂炮、王爺遶境儀式的東港燒王船、中元普渡時的頭城搶孤、三峽祖師廟神豬比賽等等等等。由於臺灣廟宇香火鼎盛,因此由大陸流傳而來的廟宇文化在臺灣發(fā)揚光大,臺灣的城隍,媽祖,關(guān)帝君等祭典活動成為臺灣特殊文化,神只陣頭結(jié)合武學(xué)和藝術(shù)的八家將、宋江陣、舞龍舞獅民俗表演變成臺灣特殊技藝文化,著名有明華園、霹靂布袋戲、九天民俗技藝團等,其中有些表演團體已邁向國際舞臺。在神只誕辰則常出歌仔戲、布袋戲、戶外電影等,但近期有被電子花車或康樂隊取代趨勢。傳統(tǒng)民眾頗盛行采信農(nóng)民歷,并依所載吉辰良時作為房屋落成、新店開張,或婚喪喜慶等日常活動之準則,也會依其生肖沖卦作為婚姻參考。由於民間盛行安太歲習(xí)俗,不少民眾在過年期間會依農(nóng)民歷所載沖犯太歲的生肖而到寺廟請求安太歲并安置光明燈,再由寺廟代為舉行祭祀活動,以趨吉避兇。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傳統(tǒng)歲時祭儀文化,如布農(nóng)族文化為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獲豐收)與小米祭、皮衣制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鄒族則是戰(zhàn)祭、收獲祭與揉皮技術(shù);賽夏族每二年舉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的五年祭;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制作、雕刻藝術(shù);卑南族則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阿美族的無半音五聲音階等等。[編輯]外來影響臺灣除了受到中華文化及南島文化影響之外,以日本文化對臺灣影響最大,從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溫泉、日本酒、雜燴、和室..等影響,到現(xiàn)今日式料理,卡拉OK、電視劇、漫畫、動畫片、電視游戲、流行時尚等,目前臺灣有二個電視頻道專門播放日本節(jié)目,影響可謂深遠。許多年輕人喜歡日本偶像明星、搜集日本流行資訊,這些喜歡日本文化的青年人稱為哈日族。依據(jù)2009年的統(tǒng)計,有約四成臺灣人對日本抱持好感此外還有從東南亞來的勞工,外籍配偶帶來的飲食和習(xí)俗。西方文化也對臺灣影響不少。早期有殖民和傳教,一方面是由於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臺灣地方文化中扮演默默扎根角色,如改編臺語詩歌,偏遠地區(qū)地方教堂的貢獻等。此外,歐美教育在臺灣教育界中往往被引為典范,近年來臺灣教育改革就是基於歐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臺灣的森林小學(xué)以及小留學(xué)生文化也是深受歐美影響。
0條評論
取 消 確 定
相關(guān)問題互動
微信
QQ空間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