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在家譜中尚有宗廟、宗祠、家廟、宗堂、享堂、神壇、祠宇等名稱,是朝拜祖先、家族議事的場所,在家族中居于非常神圣的地位。祠堂也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譜中居重要位置。
家譜中的祠堂內容由圖、文兩部分組成,圖主文輔,文字注釋祠堂圖畫。
祠堂圖大多為建筑式樣、框架結構圖案,也有的稱祠堂山水圖,不僅將祠堂圖樣,而且將祠堂周圍的住房、山水形貌也勾畫在圖內,使人對整個祠堂全貌一目了然。有的祠堂圖還將祠堂祭器、祖先牌位次序勾畫在圖內。就祠堂所轄范圍來說,多為一家族的祠堂,有家族總祠圖,有支祠圖。通譜、統(tǒng)譜中的祠堂圖,則是涵蓋全省乃至跨幾個省區(qū)的一個大家族的合祠圖、統(tǒng)祠圖。
一、簡介祠堂位置、建筑。
如《(浙江嘉善)香湖丁氏家乘》(乾隆三年)"丁公祠"后釋文:"丁公祠一所,在南號圩之南汀,去住宅東南僅一里許。向南廳猶五三公所建,后德昭公、德威公以父薦舉海鶴公孝義起家,奉主于中廳,專祀之。而邑侯夙感海鶴公好義,又嘉諸子之孝,因賜邑丁公祠匾云。"又如《(湖南湘潭)中湘賓氏五修族譜》(民國37年)《重修祠堂記》,揭示原祠堂因歷年既久,岌岌欲墜,乃于嘉慶"五年春,遂倡捐資,鳩工營葺,自攜飲食,朝夕督課,其基赴則較前稍上數(shù)步,其經制則經十四丈,橫八丈,中為正寢,奉始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左偏,奉累代昭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右偏,奉累代穆祖考妣神主居之。前為回廊、為疏樓。推祀祖之意,以祀神,則前之左為文昌帝君祠,前之右為關圣大帝祠。推祖宗之意,以聯(lián)系姓之歡,則于后建倒廳一,橫廳二,以為燕集之處"。將整個祠堂祖先牌位及各廳室位置作了全面介紹。二、論述設立祠堂以及祠堂著
二、祠堂的布局。
明清時期,民間祠堂大都根據(jù)朱熹《家禮祠堂》的設計來進行布局。祠堂大殿正中設一正龕,左右兩邊相對各設一配龕。所謂"龕",本是附著在墻上的小殿閣,祖先的神主牌位擺在閣中,前面用帷幕掩飾,后來簡化成一種特制的巨大的長方形木桌,將神主放在桌上。所謂神主,就是一種嵌在木座上的長方形小木牌,有的白底黑字,有的紅底黃字,上面寫著某某祖先名諱、生卒年月,原配繼配氏姓,子、孫、曾孫名字,每一對祖先(夫婦)一塊。正龕放的神主是本家族始祖,左右兩邊按左昭右穆次序,擺放家族現(xiàn)在的最長輩算起的禰、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超過四世的則將神主遷到配龕上去,而始祖是不遷的,永居正龕中間。這也就是明清時期民間理解的"百世不遷"和"五世則遷"。
這類獨立于居室之外的祠堂,其中軸線上的一般布局為:大門-享堂-寢堂。享堂也稱祭堂,是拜祭祖先神主、舉行祭祀儀式及族眾團聚之所;寢堂為安放祖先神主之所。一些名宦世家,在祠前還建有照壁或牌樓,雕梁畫棟,煞是壯觀。歙縣棠樾鮑氏因孝悌而聞名鄉(xiāng)里,其祠堂位于村口,在祠前道路上建有皇帝恩賜匾額的七座石牌坊及一座方亭,兩旁配植桃花,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雄壯的氣氛為民間所罕見。
三、祠堂的功能。
祠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祭祖。祠堂既然是祖先神靈聚居之地,自然也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場所。家譜祠堂禮儀中規(guī)定:每年春秋祭祀,全族聚集祠堂,由族長或宗子主持,作禮設祭。清明掃墓時,一般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到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掃。有的家族還規(guī)定,每逢朔望,都開祠設祭,祠堂活動比較頻繁。于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