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馬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嬴姓,為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后,其始祖為趙奢。相傳帝顓頊有個(gè)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yè)。大業(yè)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gè)曾孫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為趙氏。后建立趙國。戰(zhàn)國時(shí)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于用兵著稱。因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為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xué)顯,改姓馬。 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馬慶祥,人居臨洮狄道(今甘肅省境內(nèi)),遂以馬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為鳳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馬氏,取名祖常。馬祖常之后亦為馬氏。金元以后,為回族大姓。 聚 集 地 : 遷徙分布 趙奢之子牧,亦為趙將,居住在邯鄲。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將牧之子遷徙至陜西咸陽。馬興后人馬何羅徙扶風(fēng)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從此,扶風(fēng)茂陵成為馬氏的發(fā)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shí)期,馬氏除在扶風(fēng)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審之入閩,有河南馬氏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許州人馬殷,少為木工,應(yīng)募從軍,隨秦宗權(quán)部將孫儒入揚(yáng)州,轉(zhuǎn)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劉建峰北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被唐任為潭州刺史,后進(jìn)武安軍節(jié)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為楚王,建立楚國,歷時(shí)45年。宋代以后,閩、粵地區(qū)馬姓逐漸增多;至明代,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臺灣,進(jìn)而又遠(yuǎn)徙東南亞及歐美。 臺灣的馬姓,以嘉義、臺南和新竹為最多,名列第七十二位。臺灣馬姓的開基始祖,來自廣東,與廣東馬姓關(guān)系十分密切。早在兩千年以前,是由馬援將馬氏帶到南方的。這些人雖然很可能不姓馬,但在壽冷縣定居以后,卻統(tǒng)統(tǒng)改姓為馬了。并成為馬氏在南方的開基始祖。臺灣的馬姓,跟廣東的馬氏關(guān)系十分密切。他們的開基始祖大多來自廣東。 堂號 "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征阯,勝利后,在交阯立銅柱表功。到了唐朝,馬援的后裔馬總做安南都護(hù),在原漢立銅柱的地方又立了兩根銅柱,鑄上了唐朝的威、德,說明自己是伏波將軍的后裔。到了五代時(shí)馬希范也立了銅柱。 "絳紗堂":漢校書郎中馬融,才高博洽,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設(shè)絳紗帳,前授生徒,后設(shè)女樂。弟子都專心聽講,沒有人顧盼女樂。 馬姓堂號還有"扶風(fēng)"。 家乘譜牒 河北:豐潤馬氏家譜不分卷、安次得勝口馬氏家譜不分卷、東安馬氏家譜稿不分卷、馬譜一幅、馬氏族譜不分卷 江蘇:京江馬氏宗譜二卷圖一卷、馬氏宗譜七卷首一卷、錫山馬氏宗譜不分卷、常州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利城馬氏宗譜六卷 浙江:光溪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會稽馬氏宗譜五卷、山陰朱咸馬氏宗譜四卷、吳寧安恬馬氏宗譜二十三卷 馬氏家乘不分卷、馬氏族譜不分卷、馬氏宗祠族譜不分卷、馬氏宗譜不分卷、三官馬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繁陽馬氏宗譜十九卷、遠(yuǎn)陽馬氏家譜不分卷
馬氏家譜
2021-07-14
1
1849
本人為馬姓后人,現(xiàn)居住山東省臨沂市河?xùn)|區(qū)。最老的祖父從哪里來的不知道,只知道他叫馬一兆,當(dāng)時(shí)很有名氣。我們就是他的后人,居住至今。我爺爺名字中間有個(gè)"德"字。家譜失落,無法知道先祖起源。有知情同宗、同族者請聯(lián)系,郵件地址:758666@163.com QQ 8452321,謝謝了!
提交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