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氏是一個非常少見的姓氏。赤氏的“赤”讀音作zǐ,亦可讀作chí,但并不讀作chì。說起赤姓的來源,筆者接觸過的兩位赤姓朋友都說該姓是由郝姓去右耳旁而來的,是郝姓人家為躲避禍亂改的。但從何時何地而來,他們并不清楚。
漢姓赤氏來源說起來很有點繞。赤氏有兩個來源,但因來源的不同在讀音上有所區(qū)別。
赤氏最早的來源為上古時期,距今大約5000多年。黃帝曾孫帝嚳的妃子有娀氏女生下兒子契。帝嚳賜契為子氏,又稱紫氏、赤氏。其后裔遂有稱赤氏者,這一支赤氏的赤姓讀音為zǐ。赤契后來被派往灤河以東駐守邊疆統(tǒng)治當?shù)氐臇|夷部落——有娀氏部落,所以以zǐ為讀音的赤氏發(fā)源于河北。
赤氏的第二個來源和郝氏的來源相同,即來源于太原郝鄉(xiāng)?,F(xiàn)為太原著名的商業(yè)區(qū),山西最大的服裝批發(fā)集散地郝莊。商紂王的親弟弟子期在太原郝鄉(xiāng)為王,帝乙的后人從此以地名為姓,姓“郝”。到了春秋末期的公元前376年,趙、韓、魏三家分晉,郝氏人家為躲避禍亂,將“郝”字去“邑”改為“赤”字,稱赤氏,讀音作chí。
嚴格地說,赤(zǐ)姓和赤(chí)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姓,只是恰好字形相同罷了。但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融和,現(xiàn)在的赤姓都發(fā)(chí)音,由于年代久遠,赤氏族人以音尋祖,便大都歸到太原郝鄉(xiāng)一脈。
少數(shù)民族中彝族也有赤氏。彝族在歷史上并沒有姓氏,實行父子連名制,由父名和子名順推相連。父親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作為兒子名字的第一個字,十代為一輪。但明朝時期彝、漢雜居相處,為便于交往便取漢姓,彝族中的塞赤氏和赤氏兩個部落的人遂起赤姓,讀音作chí。但嚴格地說,這支姓仍是彝族姓,而不能算是漢族姓。
赤氏雖然發(fā)源于太原,但在太原人中并不多,卻多見于河北和河南。筆者在山西找到兩個赤姓者。一個是山西大同的女士,她說她常常因為自己的姓氏而被人們誤認為是少數(shù)民族。還有一個是山西五寨人赤向榮。他們在當?shù)囟己苌僖姷酵照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