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猶存不忘根本-趙氏家訓
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幾千年的訓導教育,幾千年的薪火相傳!穿過歲月,透過文字,今天在尋“趙”之旅上,一起共賞精彩家訓文化智慧吧。
說起趙氏家族文化,就不得不說“天水堂” 趙氏。據(jù)《氏族典》、《趙姓部匯考》云:“天水趙之望出”。天水趙氏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趙國王族的直系后裔,發(fā)源于趙國(今山西省太原市),繁衍于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形成天水望族,也是趙氏重要發(fā)祥地,后世遂以“天水”為堂號。公元前229年,秦軍攻趙,趙國滅亡后,趙姓族人開始遷徙分散,此后的唐末時期和宋朝“靖康之難”時期又進行了比較繁大的遷徙史,遷至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山東、浙江、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其后代于漢代封侯、唐朝拜相,血脈分布于神州大地。就是“居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者后有天下”的趙宋宗室大脈,也是天水趙氏家族的后裔分支。由于天水趙姓人口甚眾,分布極廣,故而居為大眾化的趙姓宗族文化的源頭與代表。
對每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姓氏來說,其家族文化都是一個逐步完善成熟的過程。趙氏家族文化也亦然如此。早期的文化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這種簡單原始性,更能深深映射出該姓氏宗族的文化本質。“天水堂” 趙氏宗族原始家規(guī)是“誡條四則”,其內容主要是:一誡子孫不可隨眾結盟 ;二誡子孫毋得擅賣祖山;三誡子孫不可自相殘害 ;四誡子孫毋得竊葬祖墳 ;這四則誡條的內容內容簡單,概而言之就是:慎行、敬祖、合家。
伴隨著歷史的進程,家族的繁衍壯大,趙氏家族文化也迅速發(fā)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趙氏原始家規(guī)的“誡條四則”,后來演化成了“家規(guī)”二十條、“家訓”十條、“家約”十二條、"律法"(家法)十二條,"祠規(guī)"十六條等宗族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趙氏家訓十條”,內容集中體現(xiàn)在"孝、睦、慎、讀,和、勤、儉、約"八個字上。
“趙氏家訓十條”首先言明: “茲于族譜既成,特編家訓數(shù)則,另鐫譜首。詞不必精深,惟切于目用身家以及關乎倫常風化者,俾人人易知而易行,凡我族人,各宜致意安常,力業(yè)操勤,謹于當躬,正己修身,樹儀型于后裔,燾子弟子景行,維賢于焉.光輝族黨矣“,在家訓十條的最后再次誡言:“家訓十則,言疏而意切,詞短而情深,所愿與我族人常以履簿臨深而共相規(guī)戒者也。夫齊家之道,端在修身;而招尤之機,悉緣放辟。與其臨時而始悔前非,何弗懷刑而預為警惕。爰于既訓之后 ,復申規(guī)戒之詞,小則傳房族以責悛,大則出公庭而懲兇究。凡我族人,各宜惕勵?!睂笠嶙訉O提出孜孜教誨與要求。
漫長的歲月長河,趙氏家訓在流傳與發(fā)展中,不斷更新演義,至今記載的趙氏家訓有50多個版本,除了天水堂《趙氏家訓十條》外,《安慶趙氏家訓》、《閩安趙氏家訓》、河南鄭州《趙氏家訓》都是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其中《安慶趙氏家訓》最為簡短,但影響最大。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交不忘舊,言不崇華”,《安慶趙氏家訓》只有這短短十六字,但卻是清朝嘉慶元年狀元趙文楷留給后世子孫的家訓,趙文楷為官廉潔,身后沒有留下家產(chǎn)田舍,留下的家訓成為趙氏后裔的家傳至寶。盡管歲月如流,趙氏家訓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為子孫后代所遺棄。這一門趙氏四代翰林,據(jù)考系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德昭后裔,翰墨書香流傳至今。著名的佛教領袖、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即是這一書香名門的后人,系趙文楷的五世孫,言行舉止恪守家訓。
中華家訓別有智慧!家訓不僅是每個姓氏族人立身處世的準則,更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珍貴精神瑰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