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專題解說--湖南益陽張氏源流
益陽炭溪、峽山張氏
譜稱始遷祖俊世、富聯(lián)二公為魏國公第五世孫鏜公之后。鏜公二子:惟孝、惟考。惟孝公子萬寶、萬全于元亂烹沸之際攜家徙外祖汪謨?nèi)谓骷部な刂蔚乇茈y。明朝定鼎,萬全公奉旨還知安梅,萬寶公留居吉水縣圳上村。之后其后俊世公聞荊南安定,于洪武間毅然遷楚之辰。閱二十年挈唐氏轉(zhuǎn)徙于益治西之炭溪,為炭溪張氏始遷祖。惟考公于宋理宗景定5年(1264)遷往山左。元順帝至正5年(1345)曾孫鳳儀公復(fù)徙益水南之白鹿寺。其子富聯(lián)公于明洪武間更遷于益陽峽山口,為峽山張氏始遷祖。炭溪譜牒自明崇禎11年(1638)至1944年凡六修,峽山譜牒自明末至1943年亦六修,1993年二支首次合修。峽山房二十四世張國基,譜名裕晉,曾為全國僑聯(lián)主席??∈拦颗烧Z:俊宗文穆時(shí),忠國守良其,善成賢相繼,德廣啟鴻基。富聯(lián)公房派語:富標(biāo)瑞世,貴顯都京,唐宋挺秀,元明尚應(yīng)克讓光堯代,允恭裕舜朝,中天開景運(yùn)。合族派語:岐黃望族興,姓字賜長弓,孝悌彰河岳,廉劼耀古今,豐功書竹帛,壯志貫?zāi)藓?,萬代崇風(fēng)范,新章譜胤雄。
益陽十九里游村團(tuán)張氏
始遷祖極明公,明永樂間自寧鄉(xiāng)遷此開墾。
益陽二十里也悠村張氏
始遷祖思信公,明洪武年間自江西廬山遷此開墾,其后一支居滄水鋪。
益陽岐市張氏
始遷祖德暠公,明洪武17年(1384)自江西泰和遷此開墾,其后一支居龍市街,一支居南壩。
益陽南壩張氏
始遷祖全真公,明洪武3年(1370)自江西泰和遷此開墾。
益陽顏家灣張氏
邵陽曲塘張氏十三世承祚,字云輝,清康熙年間遷益陽縣二十里顏家灣落居。
益陽二十里黃源沖張氏
始遷祖明義公,南宋紹興年間自寧鄉(xiāng)來益開墾,遂定居于此。
益陽炭山湖、甕托塘張氏
始遷祖榮武公,字泰源,明初由江西吉水縣來益陽,落業(yè)炭山湖。傳四派分受祿、受富、受貴、受通四房。受通遠(yuǎn)徙。祿房徙甕托,清乾隆57年(1792)祿房創(chuàng)修族譜,道光7年(1827)續(xù)修,光緒10年(1884)三修,1921年四修。富、貴二房世居故里,乾隆58年(1793)創(chuàng)修族譜,咸豐10年(1860)續(xù)修,1918年三修。1948年三房首次合修,仍定名五修。清乾隆58年(1793)祿房創(chuàng)建宗祠于甕托塘石橋?yàn)?,嘉慶間又另建于蘭溪,光緒7年(1881)三建于陳甫嶺。祿房老派:民德施先哲,流芳啟俊英。三房聯(lián)派:賢豪光國策,功烈振家聲,世守詩書業(yè),長傳孝友名。
益陽車山塘張氏
始遷祖志良公,明洪武間自江西吉水遷此開墾。后裔居車山塘、千家洲。
益陽朱家湖張氏
始遷祖永聲公,清代自華容行醫(yī)來此。后裔居城里、寶廉垸、朱家湖。
益陽清溪塅張氏
始遷祖亨五公,明洪武年間自江西吉水遷此開墾,后裔居十七、十八、二十里。
益陽十八里獨(dú)木橋張氏
始遷祖遜列公,清康熙年間自福建龍巖遷此開墾。其后衍居千把垸、千家洲等地。
益陽千家洲張氏
始遷祖樹公,為南軒公十七派孫,明萬歷間由湖北沔陽新堤遷益陽千家洲爛柴港。清嘉慶12年(1807)始修族譜,咸豐9年(1859)、光緒19年(1893)、1929年、2003年續(xù)修。支派:(自十九派始)國正兆升平,年豐禮義興,宗功延世澤,祖德遠(yuǎn)昌隆。
益陽栗山河張氏
始祖栻公,八傳至仲瑛公,字大成,遷居湖南益陽岐市。仲瑛公之子天景公,字慶云,于明洪武年間自岐市徙居益陽栗山河(今屬桃江)。譜尊慶云為一世祖。慶云公生有二子:長道富無傳;次道貴生益秀,益秀生子四:世榮、世華、世富、世貴,衍為四大房。明嘉靖40年(1561)創(chuàng)修族譜,清康熙28年(1689)、雍正10年(1732)、嘉慶10年(1805)四大房合修,光緒25年(1899)世華公裔松、柏、權(quán)三支五修。同治7年(1868)建慶云公祠于栗山河。至1948年,慶云公裔男丁4911名,女口2468名。支派:天道益世單,廷廣時(shí)文應(yīng),之善良方(英裔傳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齊登甲(植遠(yuǎn)),芳徽洵鼎盛,孝友代相遵,國民守其正,宗功惇禮教,祖澤錫余慶,睿智啟英豪,集群同化進(jìn)。
益陽張氏
遷湘始祖仲瑛公,卜居益陽栗山,生華輔、藝輔。藝輔居山青鋪,華輔居講文,生九子,存聰、通、榮、富、貴五房。清康熙27年(1688)一修族譜,嘉慶19年(1814)三修,咸豐10年(1860)四修,光緒20年(1894)五修,1929年六修。派語:輔政以斯文,廷召太極拱,承祖啟賢良,齊家遵周孔。張氏通譜合派:(自四十二派始)詩書敦至教,孝友迪前光,大業(yè)能觀國,奇才必達(dá)邦。
益陽沾溪杉木村張氏
始遷祖世九公,明洪武時(shí)宦游,卜居桃江沾溪杉木村。
益陽九峰張氏
始遷祖仕成公,明代由江西吉安避亂桃江武潭,遷九峰。
益陽吳家塅大關(guān)山張氏
始遷祖三才公,清乾隆時(shí)由益陽避水患,遷桃江六里吳家塅大關(guān)山。
益陽勤耙田等處張氏
萬善公之子世杰,明永樂時(shí)由江西遷湘鄉(xiāng),衍居桃江勤耙田、石橋、禮洪山、株木潭。
益陽臨市街、黃泥田張氏
始遷祖德皓公,明洪武17年(1384)由江西泰和遷益城,衍居桃江臨市街、黃泥田。
益陽三堂街張氏
始遷祖憲茂公,明成化時(shí)由江西吉水宦游,卜居桃江三堂街楊家村。
益陽板溪張氏
始遷祖正軒公,明永樂2年(1404)由北平授常德衛(wèi),世籍屯田板溪,今屬桃江。
益陽泗里河張氏
始遷祖本讓公,明洪武時(shí)由江西吉安宦游,卜居桃江泗里河。
益陽張家坪張氏
始遷祖動(dòng)泰公,明洪武時(shí)由河南長葛避亂益陽,衍居桃江張家坪。
益陽株木潭張氏
始遷祖江淮公,明永樂2年(1404)由常德衛(wèi)屯墾桃江株木潭。
沅江楊閣老鄉(xiāng)張氏
先世于明洪武7年(1374)自江西宦游沅江,定居赤山七丘村(今楊閣老鄉(xiāng)麗園村)。至1985年,全族人口1500余人,散居赤山各鄉(xiāng)。
沅江郎保三田洲張氏
始遷祖元通公,明洪武3年(1370)伯仲三人由江右遷此。清咸豐8年(1858)纂有族譜。
沅江郎荊堤三姑托張氏
始遷祖修公,元至正間由廬陵縣占籍于此。清乾隆22年(1757)、同治8年(1869)、光緒32年(1906)纂修族譜。
沅江四都張家寨張氏
始遷祖添祥公,字學(xué)上,號(hào)步云,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明洪武間占籍沅江郎保四都張家寨。清道光2年(1822)、光緒32年(1906)纂修族譜。
沅江張家壩張氏
始遷祖太書公,字發(fā)興,明永樂17年(1419)由江西吉安府遷沅江河保大山村,見其風(fēng)光秀麗,遂居焉,后遷馬井村。清嘉慶15年(1810)纂修草譜,同治4年(1865)、1914年、1995年續(xù)修。
南縣荷堰村張氏
始遷祖文窗公,宋時(shí)自江西吉水滾龍坡遷居華容宋田山(今九都山鄉(xiāng)小荷堰村)。
南縣張氏
始遷祖士憲公,明嘉靖間自江西調(diào)任湖南安鄉(xiāng)縣令,見宋田山地廣人稀,遂卜居于此。
安化張氏
宣公七世孫萬寶、萬全,萬寶為寧鄉(xiāng)龍?zhí)林ё妗Hf全生伯瑛、叔瑛、季瑛、琨瑛、玉瑛、仲瑛、孟瑛、金瑛等。因元亂烹沸,近郡沅州、靖州、岳州、武岡州等處城路俱陷,至正7年(1347)攜帶家小徙外祖汪謨?nèi)谓骷部な刂蔚乇軄y,有明定鼎,奉旨隨偏還籍,洪武20年(1387)卜居安化。伯瑛居巖底;叔瑛葬五里牌;季瑛居馬頭;琨瑛居大范,生一飛、再飛。一飛衍量、仁兩房,量房居大范,仁房落業(yè)八里潭;再飛遷柘溪,衍天慶、天壽兩房,慶房后遷寧鄉(xiāng)。玉瑛居鐘底;仲瑛居益陽栗山;金瑛居沖頭。清康熙25年(1686)合族建萬全公總祠于縣治西街??滴?、雍正、乾隆間三次合修宗譜。前派:叔祖宗,時(shí)敏立,再國文,朝一漢。后派:英裔傳合美,珂里步前修,第竣齊標(biāo)甲,恩綸福澤悠,詩書承世業(yè),孝友紹先猷,邦遇榮膺錫,家聲永振球。匯族合選五言循環(huán)大同派行歌:鐘靈徵積厚,溈衍慶同熙,柱砥川騰壯,熳游景萃奇,城南留勝跡,鎖阮重遺基,派續(xù)良模遠(yuǎn),柯交奕葉蕤,炳高彪節(jié)義,培篤振弓箕,錦繡千秋貴,流芳百世師,林泉延道脈,燮理荷榮禧,墀拜楊休命,鈞陶復(fù)舊規(guī)。通譜公派:德茂光先祖,良貽在克家,殷勤敦實(shí)務(wù),謙厚發(fā)精華,紱冕芬徵鬯,圭璋品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云霞。
安化三洲張氏
魏公四世孫鏜公,靖宋難,其次子溟公,韜蹤斂跡,遂家梅山。字派:煥德文才紹,宗祖萬式功,名允代興盛,可一必昌隆,崇先忠孝志,承武大儒封,奇策丹廷獻(xiàn),祥開慶演宏,嗣徽繼述緒,用力勉于中,理學(xué)昭來彥,佑啟烈維雄。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jià)值
- 一般般
- 沒價(jià)值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píng)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bào)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