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修譜面臨的實際問題,族譜網(wǎng)幫您解決!
我國新一輪的修譜,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雖然是自 發(fā)式的民間修譜,但發(fā)展迅速,已遍及各省市,并少數(shù)民 族,無論大姓或小姓,都參與熱潮中,真可謂雨后春筍,方興未艾。坦白地講,此次修譜是民間性的,又是自發(fā)式 的,無人管理,自然沒有統(tǒng)一標準,難免不出現(xiàn)這樣那樣 的問題。對此,既要正視,又要關(guān)愛,還要有組織有步驟, 加以必要的引導。幸好“中華大族譜協(xié)會”成立,并有大 批專家、學者熱情研究,并撰寫大量有價值的文論,這就 從組織與理論上,保證修譜朝著健康有利方向發(fā)展,這是 —方面。另一方面,不能諱疾忌醫(yī),找出差距,正視問題, 以利改進。為之我們從大批各式各樣族譜和大量文論中,找出有待改進的問題,現(xiàn)歸納如下:
1、名稱不規(guī)范
現(xiàn)觀族譜,名稱很不規(guī)范,其表現(xiàn)是:要么千篇一律,均標《某氏族譜》、《某氏宗譜》;要么在市縣內(nèi),僅幾個支派聯(lián)合修的族譜,卻冠上“通譜”、“統(tǒng)譜”名稱,表與 里不協(xié)調(diào);還有標上不常用的名稱,或名稱很長,如《錫山過氏滸塘派遷常支譜》,即由無錫遷至常州的過姓滸塘支 派的家譜;還有一些則標上具體住處,如《毗陵修善里胡 氏宗譜》,標明毗陵(武進縣古名)修善里,以區(qū)別同縣同 姓家族;此外,還有采用一些極為特殊的帶有一定寓意的 名稱,如清代初年,句容華渚修成華氏家譜54卷后,沒有 按照一般慣例命名,而冠名《華氏本書》,看了此書義例, 方才了解到,這個名稱的意義是為了正本求源。清光緒年 間,錢日煦修成家譜10卷,命名為《吳越錢氏清芬志》, 取義于兩晉時陸機《文賦》中“誦先人之清芬”之意;民 國年間,袁鏞修成家譜《數(shù)典不忘》一卷,這是反《左傳》中“數(shù)典忘祖”之意;等等。如是給收藏、閱讀與編輯帶 來困難,因為沒有里籍,要去分辨行政區(qū)劃,有時要在譜 中查閱數(shù)篇文章方可確定,有時因系小地名而無法確定其 里籍,比如南溪、溪口等名稱。類似問題,經(jīng)常遇到。
有經(jīng)驗者,應將區(qū)劃或里籍冠在譜名之時,或冠以堂 號和幾修等內(nèi)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譜》,有地 名、姓氏、修次;《黃山王氏輔德堂支譜》’有地名、姓 氏、堂號;《隴西李氏宗譜》,有地望、姓氏。像這類取名 方式,在家譜中并不常見,應當將地名’郡望、姓氏、幾 修加上家譜字樣來命名,比較適宜。
2、體例隨意性大
閱讀新修族譜,不難發(fā)現(xiàn),其族譜體例’隨編修者的 理論水平而定,自然體例完備與否,亦隨編修的自身 學識而決定其高低。無論史識高者低者’當前體例有三 個共相:一是完全沿裘了舊式體例,不是說舊式體例不用,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畢竟族譜體例起源于宋代,距今千 有余載,社會已越三個時代,科學極大進步,經(jīng)濟突飛猛 進,人口急劇增長,族譜門類已相應增加很大,若純粹釆 用舊體例,特別是“世系”,舊體例明顯不適合;二是變招 圖新,雖有變化,不知從何處下手,想當然地在舊體例基 礎(chǔ)上,保留一些,刪除一些,增添一些,雖曰體例,卻不 倫不類;三是對所編寫的全部內(nèi)容,不分門類,不分層次, 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在綱目編制上一味橫呈條目,猶顯 臃腫繁多,易于造成“開卷了然,閉卷茫了”的感覺。如 是等等,雖曰體例,卻令有識者噴飯,讓無識者厭然, 給譜學蒙上塵垢。
3、選材不當,東拼西揍
此類情況表現(xiàn)在:一是有的支譜,為彰顯本族人才濟濟,煞費苦心,稽史査志,搜索不屬于本譜范圍的歷史與 現(xiàn)實名人,很是牽強附會,實際與修譜目的相反;二是在 輯纂族規(guī)家訓、禮儀、民俗吋,把屬古代名家的也收編在 譜內(nèi);三是把一些不屬族譜范疇的常識,如中國歷史紀年 表、簡化字等也收進族譜之中,目的雖是方便今人閱譜, 但槊括雜蕪,用心雖好,卻徒自增加了家譜的篇幅。
4、溯祖追宗,好高騖遠
湖北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昌慶旭,在《民間修譜之我 見》一文中指出:“私修家譜的通病,是追認‘帝王圣賢 澤被后世、文章節(jié)義昭垂史冊、為后儒仰宗’的古人為始 祖,宋元以后,私家之譜,不登于朝,于是支離傅會,紛紜踡駁,私造官階,倒置年代,遙遙華胄,徒為有識者噴 飯之助矣’。此乃前人誤我,豈可不分真?zhèn)味P繼承老譜?”昌氏之論,戮破此輪修譜中一個共病,即是:“溯祖 追宗,攀援附會”(《第二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文集》 110頁)。此種現(xiàn)象,為數(shù)不少,務必改正,免致以訛傳 訛,造成罣誤,貽誤后人。此一輪修譜,是在修譜中斷近百有余年,共和國成立60余年后首次修譜,成例是要追溯姓氏之來源,考究始祖是誰。但在此一問題上,人們有一 個共同心態(tài)是:姓氏追溯得越遠越好,始祖地位越高越榮耀,故常把姓氏之來源,追溯到上古或遠古,把始祖說成是帝王、將相、公侯、高官,因而鬧出“郭崇韜拜汾陽王 墓”和“隋煬帝之后恥言前世”的笑話。這次修譜也有步 此后塵的情況,務必實事求是,不能“有征而不書棄其祖; 無征而書之誣其祖”,妄為攀附。因之,在始祖考略中,就 應明析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明確始祖的含義。對于始祖是有嚴格的界定, 《辭?!丰尩溃骸白钕鹊眯盏淖嫦??!秲x禮喪服》:‘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后以稱有氏系可考的 最早的祖先”。很顯然,所謂始祖,必須有這樣兩個必備的條件:一是歷史上第一個用這個姓的人,也就是說最早用 此作姓的人;二是要有傳承,也就是說既有其姓,又有傳承可考;符合這兩個條件者可稱始祖,反之則不能稱始祖, 始祖在宗祠里稱不祧之祖。常有族譜,把元明吋期遷徙創(chuàng) 業(yè)之祖,稱始祖,如是就與開代之祖相混。此等問題,理當重視,并加改進,不然就混肴了視聽。
第二、亦如昌氏所言,常把受姓之始祖,地位抬得很高,吋間追溯得很遠,甚有把黃帝作為本姓之始祖,而且從黃帝排世次,一直排到今。并且代代姓名和生、婚、卒、 葬,注錄得清清楚楚。如是,看似清晰,實際難經(jīng)推敲。 盡人皆知,族譜在歷史上經(jīng)歷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和五代混 亂,幾乎遺失殆盡,就連孔氏之譜,都辦不到,可想而知,其它姓氏就更難辦到。人們試想,這些資料源于何處,依 據(jù)何在,很難令人置信。
第三、把始祖與以后開基創(chuàng)業(yè)之基祖含混?!队讓W故 事瓊林》云:“始祖曰鼻祖,遠孫曰耳孫”。重慶榮昌縣清 光緒十四年《喻氏世仁堂重修宗譜序》石:“子孫者祖之枝也。而枝必有木,故未系子孫而先之以發(fā)祥之始祖,又推始祖所自出而首之以開代之遠祖,更冠之以受姓受氏之鼻祖”。其中把鼻祖、遠祖、始祖等,科判得非常清楚。從這里淸楚看到:有受姓受氏之祖;有開代立姓之祖;有分派發(fā)脈,創(chuàng)基立業(yè)之祖。但在此一問題上,人們常把受氏受姓之祖,與始祖混為一談,也有把創(chuàng)基立業(yè)之祖也稱為 始祖。識者知道,在上古姓氏產(chǎn)生,是先有氏后有姓,而后姓氏合一。在奴隸制吋,“天子建德,因生賜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隨著奴隸制的瓦解,生產(chǎn)力的提髙,人口增加,在氏的基礎(chǔ)上,才產(chǎn)生出姓;到了秦漢之際,氏姓不 分,合二為一,統(tǒng)稱姓氏。所以有的姓氏,出現(xiàn)這樣現(xiàn)象, 在始祖之前,又出現(xiàn)有受氏受姓之祖,其雖有祖,卻無傳承,此種情況,亦發(fā)生在不少姓氏之中,需在考辨之時, 慎重處理。
5、體裁單調(diào),形式呆滯
族譜屬纂輯性,大凡按編修目的和綱目要求編寫,這就 涉及許多門類。各個門類,有其自身的體裁,故爾在編修中,體裁不能一式到底,宜史則史、宜志則志、宜文學則文學、 宜考宜紀……視情而定。如是一部譜書,史體志體,乃至文學體裁,均都采用。體裁的多樣化,給譜書頻添許多文彩, 自會讓人賞心悅目,其可讀性不期而自至。比如舊譜,在志傳人物時,就曾采用“行述、行狀、行略、列傳、內(nèi)傳、外 傳、大傳、小傳、譜、年譜、年表、銘、誄、墓志”諸種體 裁。由此可見,編修族譜,要求很髙,特征明顯。今天編修 族譜,更要提高水平,在體裁的運用上,要靈活應變,諸體 紛呈,切不可一體到底,板刻呆滯,否則降低水準,給修譜 帶來不利影響。
6、文學欠佳,言辭鄙俗
目前專家學者對新譜有個基本評價,認為“上品不 多”。怎樣理解這個評價呢?因為現(xiàn)今修譜,是傖促上陣, 既未歷練,又未培訓,加之中斷吋間長,對族譜缺知少識, 故爾質(zhì)量不夠上乘,有識之士特意保護其積極性,只作評價,不作指責,本在情理之中。其雖如此,作為編者,應當嚴于律己,在熟知史識基礎(chǔ)上,努力提高文字修練。譜書除“世系”、“圖片”外,文字比例也很大。古人云: “人靠衣衫,文靠表述”,在此需注意三種傾向:一是不因 強調(diào)真實,而形成史事有余,文辭色彩不足,更不能使人 讀之味同嚼蠟;二是也不能因強調(diào)通俗易懂,而造成口頭 語言有余,書面語言不足;三是要在同一譜稿中,文體、 形式要統(tǒng)一。雖是數(shù)人編寫,不能使個性痕跡太深,也就 是說,因個人文風突出而致體例不協(xié)調(diào)。此種狀況,皆因為缺乏統(tǒng)稿,所以造成譜書個性有余,共性不足之故。
7、思想性不強,啟迪作用不大
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人的思想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所以有一句至理名言,叫“一切唯心造”。試想,世間一切事事物物,有哪一樣不是人們思維的結(jié)果呢!不是個人的 思想結(jié)果,就是共想的結(jié)果,沒有一事一物而例外,所以 修譜更要注意思想性。眾所周知,“家國天下”,世間所有 之事,集中反映在“家庭”、“國家”、“天下”三個方面。 天下是由國家組合,國家是由家庭組合,家庭就成國家的 重要一份子。族譜是家族史,家族史又聯(lián)系著民族與國家。 一個國家,要有它的精祌支柱,這都表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風 貌、道德品質(zhì)、文明程度上。族譜它不牽連政治、經(jīng)濟、 軍事,但只是涉及。所以,修譜必須注重思想風貌、時代 特點,脫離了就會失去它的作用與意義,猶如人失去靈魂 —樣。比如說,修譜主要目的是“尊祖、敬宗、睦族”。尊 祖目的是孝思永懷,不忘根本;孝能出忠心,忠君、忠主、 忠事業(yè);有孝有忠,必能促進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孝又 能生善,善又能生慈心,戚物利人,人與人和諧,人與自 然和諧。“敬宗、睦族”,不言而喻,是強調(diào)家族團結(jié)。血 統(tǒng)論,是中國固有特點,孫中山先生曾就這樣講過,由家 族團結(jié)而推廣到民族,再到國家的團結(jié)。如此上下和順, 國家一片祥和,此乃太平盛世之象征,古今中外,人所共 仰,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也。所以,我們要大張旗鼓去突出 族譜所表達的思想,不要扭扭捏捏,東躲西閃。要使人讀 了族譜,深受一次愛國主義、升華各種文明的思想教育,并鉻刻在心,落到實際行動中去。
8、轉(zhuǎn)抄現(xiàn)象嚴重
對此,在譜學界,有學者嚴肅地提出了批評,應予正 視。我們雖不原諒這種不正?,F(xiàn)象,但可以理解,因為修 譜畢竟中斷吋間長,譜學知識缺乏,自然一旦發(fā)現(xiàn)新資料, 如獲至寶,轉(zhuǎn)摘示人,此其一也;還有關(guān)于歷代譜詔、古今名人的譜論,是現(xiàn)今修譜的重要理論,應當宣傳,讓世 人明白修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是讓領(lǐng)導若明白,因為他們忙于政務,無暇了解譜學,這些論斷,足以起到警 醒作用,如是轉(zhuǎn)抄,仍可理解,此其二也。在原諒的前提 下,要正視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讓謬種流傳。族譜要有 族譜的特點,不能成為百科全書,哪些資料該入譜不入譜, 編者要權(quán)衡好;同吋更要處理好小支系與大支、本支系與 非本支系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雖是本姓氏資料,而非本支 系的資料,就不要牽強輯人本譜。但少數(shù)族譜,對此之情 況未加分辨,所以出現(xiàn)族史資料,東縣如此,西縣也如此 的狀況。類似現(xiàn)象,望后之善述者,加以重視,并于糾正, 借以提高譜書的資料性與可讀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