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隨章侃 第三十五章 劉備在荊州的日子
(演義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上一章說到劉備被蔡瑁蒯越所逼,被迫躍馬過檀溪,這載于《世語》,不過東晉史學(xué)家《魏氏春秋》的作者孫盛認為假如局勢到了這種地步,劉備不可能再在荊州呆下去了,認為此事是妄說。而本章說到劉備遇司馬徽,并得徐庶來投,這則是千真萬確的事,只是怎么遇到司馬徽和徐庶來投奔的細節(jié)上應(yīng)該和演義不同,如此一來,引出一個話題,劉備在荊州這段時間到底過的怎么樣?
劉備自建安六年來荊州,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劉表死,劉備敗退,劉備在劉表治下的荊州過了近七年時光,人生有幾個七年?劉備在荊州這七年怎么樣呢?
從某種程度上說,劉備過的不錯,自劉備征討黃巾以來,便沒有幾天安生的日子:黃巾軍平亂后做了安喜尉,沒幾天得罪了督郵就逃亡了,等到后來再立功成為高唐令,但是也沒做幾天,投奔公孫瓚之后就跟著公孫瓚與袁紹打仗,自然也不是什么太平日子,日后到了徐州,接了陶謙的位,不久就被呂布搶了去,等呂布死后,又是和曹操對抗,從徐州到河北,再從河北到汝南,這么多年就是打仗,逃亡,準備打仗,大半日子在與戰(zhàn)場打交道。
而在荊州這七年不同,是劉備難得的安定日子,劉表雖然不重用劉備,暗地還防他,但是表面上對他也算不錯,給的地盤小點,但是也算有自己的地盤和實力,也沒干什么削其兵奪其將的事,劉備在劉表之下還是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更不用種菜來韜光養(yǎng)晦了。而且劉表雖然是個不思進取的人,但是也有他不思進取的好處,就是安定啊,劉備在新野幫劉表防著曹操,但是曹操那時主力在河北與袁家抗衡,顧不了荊州這邊,有段時間是要南下,但是還沒到就被袁譚拉過去了,所以也沒打成,劉表嘛,也沒怎么想過去打曹操,劉備這七年除了博望大勝夏侯惇,也沒發(fā)現(xiàn)他和曹操有什么大規(guī)模沖突,所以說日子還是很清閑的。閑空了用耄牛尾結(jié)結(jié)帽子,(還被孔明說了一通,)去劉表那喝喝酒吹吹牛,連髀肉都有了,阿斗也就是劉禪也是此時生的,可見小日子也過的不錯。
但是對于劉備來說,更多的是苦悶,曹操當(dāng)年為何說劉備是英雄,有很多點,其中一點便是劉備不象劉表等人一樣是個守成之人,守成并不完全是壞事,假如王朝處于頂峰時期,守成之君也是明君,但是在亂世之中,守成便等于是滅亡的代名詞,亂世之中只有戰(zhàn)才是唯一生存下來的條件,三國之中,論戰(zhàn)之多,無人比得上曹操,自起兵起,無時無刻不在戰(zhàn),戰(zhàn)袁術(shù),戰(zhàn)呂布,戰(zhàn)劉表,戰(zhàn)袁紹,可是越戰(zhàn)越大,而劉表劉璋張魯呢
,守成多年,最終的結(jié)局只是將庫房鎖好,鑰匙交給敵人的份。太平日子或許還有人愿意跟著守成之主過安穩(wěn)日子,反正天下都這樣,亂世之中就不同了,今日是諸侯,明日就可能是階下囚,今日是一介平民,明日就可以是朝中重臣,在這樣的亂世,那些有才能的人或為,或為發(fā)達富貴,都只愿意跟著有前途的主子,而那些守成之主,是很難指望他們有前途的。所以曹操稱劉備為英雄,便是因為劉備有雄心,也有配之的雄才。
但是現(xiàn)在一個有雄心雄才的劉備只能在荊州編編帽子,喝喝酒,吹吹牛,而眼睜睜看著當(dāng)年的盟友袁家一天天被滅亡,而自己的對手曹操一天天壯大,自己則虛度光陰豈不心焦,也難怪劉備見自己髀肉而落淚,從一個馳騁沙場的英雄成為一個只能靠編帽子消耗歲月的賓客,而且自己還受到劉表的提防,如曹操北上征討烏丸,這是一個大好時機,劉備獻計于劉表,劉表卻不能用,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感覺并非是劉備獨有,也不單是古人獨有,大家回憶一下過往,必然也有這樣的念頭,只是劉備這些經(jīng)歷過而且意志堅韌的人更為強烈了。
心清苦悶,因境遇而至,演義中稱劉備在曹操處有籠中鳥,網(wǎng)中魚的說法,那劉備在劉表處呢?籠中鳥肯定沒到那種程度,劉表雖然說防著劉備,但是比曹操好多了,給了一塊地盤,給兵給糧,劉備的武裝也保持著獨立性。不過劉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給兵給糧是不錯,但是也就是一般夠用而已,新野區(qū)區(qū)一地也養(yǎng)不了多少兵,從日后諸葛亮與劉備所言之中看,大約只有幾千人,大概防御曹操非主力的騷擾是可以了,進攻則肯定不足,只怕比之當(dāng)年張繡還要遜色三分,荊州雖有兵有糧,但是還是在劉表手中。
可以說,此時劉備能在七年之久的時間內(nèi)仍然保有自己原本的勢力就是一個奇跡,如關(guān)張等人都是有大將之才,無論到何處都會得到重用,他們卻跟著劉備在荊州一呆七年,毫無叛心,這不能不說是劉備的個人魅力所在了。
但是單靠那原有的老班底無法壯大,只有繼續(xù)招攬人才,可招攬人才也難,假如是在徐州,那是劉備的大本營,劉備登高一呼,必然眾人相隨,可荊州不同,劉備初來乍到,荊州人只聞其名,而從未見過其人,對他談不上熟悉,且荊州本地大族如蒯蔡兩家已經(jīng)被劉表倚重,蔡家更是與劉表結(jié)親,要他們放棄到手的權(quán)勢來幫劉備,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他們也欣賞劉備,但是劉備若敢拉攏之,只怕劉表也不會放過他。所以劉備在荊州這七年挺麻煩的,不用說那些大族名士,就連一般的官員劉備也不能太親近
,不然就要遭到猜忌。
而且正如之前說過的,地方世族只關(guān)心自己的利益,無心角逐天下,所以即便他們不認同劉表,也不會傾向劉備,而更傾向于勢力強大的曹操,以保富貴,這些人不單包括蒯越蔡瑁等熱人,也包括那些名士如韓嵩等,劉琮日后投降曹操,他們是主要原因。而另外一些來荊州避難的士人呢?人才擇主,不單要看雄才雄心,還要看有沒有實力,劉備固然有雄才雄心,但是本身尚在荊州寄人籬下,固然自身還保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實力太弱,且不說曹操,就連江東孫家,益州劉璋實力也強過他不知多少,人才都是擇強而去,象當(dāng)時一些頗有名氣的如王粲等避難荊州的名士傾向的都是投奔曹操,所謂世人喜歡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的,會來投奔劉備的自然少之又少了。
正由于這樣的困境,劉備在招攬人才上并不順利,只是劉備有他自己的辦法,三國志陳壽評價劉備弘毅寬厚,折而不撓。三國演義中常說曹魏得天時,孫吳得地利,而蜀漢得人和,這人和便是說的劉備。雖然演義中劉備的形象與史實大不相符,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便劉備得人心,是“仁”的代表,而劉備也最重視人心。無論是在平原,在徐州,劉備都能得到世人的愛戴,在荊州也不例外,所謂得人心也。雖然地方大族們?nèi)詫渚炊h之,但是仍有相當(dāng)眾多的荊州人士接受了這個寬厚愛民的劉豫州,(自然,這也進一步使劉表對劉備的戒心加劇。)劉備作為抵御曹操的代表人物,并在博望的成功戰(zhàn)例,也使得一些仍舊尊奉漢室,認為曹操是叛逆的士人傾向于劉備。自然,這些人主要是荊州的中下層官吏和一些尚未成名的士人,這些人在荊州沒有如蒯蔡這般大的勢力,也沒有太大的名氣,本身也不受劉表重視,招攬他們不會受到劉表的反對,這些人前者以伊籍為代表,后者以諸葛亮徐庶為代表,他們在加入劉備陣營之前才能都不為人所知,加入劉備陣營之后才能一展才華。(這也十分正常,就好象那些小公司只能招收一些新人進入,而對于這些新人來說,小公司更有發(fā)展的空間。)
但是,劉備所做的這一切要在劉表死后荊州巨變才真正的完全展現(xiàn)出來,劉表死后,在曹操重兵壓境之下,劉備依舊能獲得大量的荊州士人來歸。(三國志傳:“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比到當(dāng)陽,眾十余萬,輜重數(shù)千兩,日行十余里,”江表傳:“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之后劉備能入蜀三分天下,這七年荊州經(jīng)營功不可沒
荊州這七年,或許是平靜的七年,或許是苦悶的七年,或許是鳳凰待鳴的七年,就看
大家從何角度去看了。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