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負天下——辜負還是背負?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此后兩千年歲月中,這個聲音總是揮之不去。
到底是天下人負了他,還是他負了天下?
曹孟德不便評價,來不及評價的事情,我們要在此斟酌。
我負天下——
這是替曹孟德說的一句話。
不是我辜負了天下,而是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暮年,都是我在背負天下。
背負了天下,就只能走下去,力竭為止。
負天下者,注定無可息肩。
中國古代的詩人,有的以風(fēng)月為歸宿,有的以風(fēng)云為歸宿,有的號稱豪放,有的號稱婉約,你稱我贊,你詠我嘆,拉扯拉扯過了千年。
然而,也還有這么一個人,他看到的是風(fēng)云雷電之外的世界,他看到的是“星漢燦爛,洪波涌起”!
這位視野直抵宇宙洪荒的詩人,寫出了氣象萬千,直欺屈原《天問》的《觀滄海》。
他就是曹操曹孟德。
——滄海橫流
其實他是不屑自稱英雄的!
古往今來,天下英雄,數(shù)來數(shù)去,畢竟還要數(shù)上幾個巴掌,而敢自稱奸雄,不辭為奸雄,凜然作一世奸雄者,悠悠萬古,屈指唯此一人!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說這話的許邵,聽這話的曹操,都明白這東漢末年,哪里會是個治世,必然是個亂世,城旗變幻,劫火洞然的亂世!
可是曹操聽完這十個字的評價,是大喜的!
毛宗崗批得妙:“喜得惡,喜得險,喜得直,喜得無禮,喜得不尋常,喜得不懷好意,只此一喜,便是奸雄本色?!?/p>
其實,所謂一世之雄,不是要征服這個世界,而是要超越這個世界
魏,蜀,吳,史稱三國。然而缺了黑社會老大劉玄德,缺了知識界精英領(lǐng)袖孫仲謀,三國未必不成三國!
但是少了曹操,這個居心比天意還不可知,行事比天雷還不可挽回的曹阿瞞,便不成此風(fēng)云際會。
“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孫權(quán)的理想是偏安一隅,是要對東吳的揚,交,荊三州五十二萬戶人家有個交代;
劉備的理想是匡扶漢室,是要對四百二十余年的大漢天下有個交代;
而曹操覺得,他要做的是立千秋法,為萬世師,是要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理天數(shù)有個交代!
曹操的名言婦孺皆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很容易被理解成——
只能我占別人便宜,不能別人占我便宜!
然而一個奸雄和一個地痞的區(qū)別,在于他的行事準(zhǔn)則,可以欺眾亦可以服眾! 曹操說這話的時候,心里是把“我”當(dāng)作天下人的公意的,所以,不允許天下任何一人,對抗天下人的公意,侵害天下人的公眾利益,但是,“我”,既然代表天下,當(dāng)然就可以勒令天下任何一人,為了天下的公意和公益,奉獻一切,臣服到永遠!
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胸襟,也是一個權(quán)謀大師的抱負,區(qū)別只在這個人最終是否要讓天下成為家天下。
曹操是不是一個想篡奪漢室天下的人?他是不是早有異心,所以生前鋪路,死后由他的兒子曹丕完成這一招乾坤大挪移?
我們的看法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他尸骨未寒,兒子已經(jīng)成為魏文帝!
呂不韋的悲劇,在于他的兒子贏政違背他的意愿,摧毀了他的理想。
而曹操的悲劇,也在于他的兒子曹丕違背他的意愿,摧毀了他的理想。
曹操既然要立千秋法,為萬世師,他就不希望成為一個竊國的庸賊??墒?,他一生忍住沒做的事情,在他的身后呢?會不會有人做?
郭嘉,荀彧,荀攸,許攸,那么多老戰(zhàn)士都已經(jīng)故去,如今的新貴是華歆,楊修之流,他們哪個不是為希求富貴而來?即使曹操的繼承者不肯踐登大寶,這群人不會死命攛掇嗎?
所以,曹操要找一個心明眼亮耳根子硬的繼承者。
曹植與父親萬事心照,他理解也認(rèn)同父親的“不王而王”的理想。但是,他雖然承認(rèn)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但是他是出世之人,不肯接曹操的擔(dān)子。
撇開憨樸無謀的曹彰,曹操的選擇就是曹丕,可他不相信這個誠懇事父,樸素入世的長子會沒有對皇位的貪求。所以,他不得已選擇了一位監(jiān)國諍臣,那就是司馬懿。
從前的文武同僚中,只有這個人從來沒有站錯隊,從來沒有發(fā)錯言,自己豪放時他陪自己豪放,自己頹廢時他陪自己頹廢,自己能信得著的人就是這位小自己二十二歲的仲達先生了。
這才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誤,他看穿了曹丕,卻沒有看透司馬懿。他以為此人不會幫助曹丕去篡奪漢室江山為曹家天下,是的,人家沒有去為曹家天下奔忙,人家只是在為司馬家的天下而奔走。
曹丕成了為司馬家族火中取栗之人。司馬懿最怕被后世人罵為逆賊,這下好了,曹丕的行為已經(jīng)使天下成了一份賊贓,司馬家族此時出手,正是“賊吃賊,越吃越肥”,誰還能說個“不”字?
三家歸晉,風(fēng)雨江山。
正如古人所云:
“余觀江山,余觀風(fēng)雨,余觀江山風(fēng)雨之中,常有‘無可如何’四字在?!薄 ?/p>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真正的強人——秦始皇,曹操,成吉思汗。
他們共同的弱點在于身后事,那身后事的設(shè)計透露出他們內(nèi)心共同的恐慌——
秦始皇陵設(shè)滿機關(guān),成吉思汗將自己的陵園沉埋在大漠深處,而曹操的著名典故就是“七十二疑?!?。
晉朝名士陸機感慨道:“嗟大戀之所存,故雖哲而不忘!”
憎恨曹操的正統(tǒng)之士曾經(jīng)宣稱:“掘盡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是君尸”!
挖到了又怎樣?
里面埋葬的不是一個享年六十六歲的奸雄,
埋葬的其實是一個戰(zhàn)國以降,神州第一場大亂世大亂局中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救星
——曹孟德
以及他的夢想
——不王而王,不霸而霸,行權(quán)謀以治人,理天下而為公!
挾天子以令諸侯,本來已是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藝術(shù)的巔峰之筆,可惜,這七個字已經(jīng)墮落成為權(quán)術(shù)的代名詞,而這七字背后蘊藏的對天下,對未來,對太平盛世的不倦期待和熾熱祈望,隨曹操之去世,而成廣陵絕響!
如何評價曹操?
他是一個花街柳巷的浪蕩子,永遠埋單的冤大頭,可是一旦行大事成大名的時機到來,他馬上可以翻臉,造出五色大棒,打盡陪他胡作非為的京都惡少們,他暗笑這群鼠輩憑什么自認(rèn)是我曹孟德的朋友?
他是一個挺身而出的刺客,可是他從來想的都不是不計成敗,找機會就拼命,用一腔熱血博得烈士美名——他認(rèn)為自己是大有為之身,豈可隨意赴死,那豈不是委天下萬民于地?
他是一個希望榮澤家族的孝子,可是他心中明白他是沒有真正家族可言的,他自己連姓曹還是姓夏侯,都要一時一個說法呢,所以他憎恨自己卑賤的血統(tǒng),又因此而不歧視天下的草澤之士,招賢時真的百無禁忌;
他是一個為父報仇以祭的兇手,雖然他曾經(jīng)那么久地仇恨過父親曹嵩——當(dāng)他理解了父親的苦心,要把父親接來,補償以往所有不孝的時候,父親卻又被亂軍殺害!曹操的之愿,不是天性的暴虐,寫得出《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詩人怎么會是暴虐之人?他只是恨急了人性之惡,徐州城一時成了黑澤明影片中經(jīng)常描繪的那種地獄形相,看上去無一人不可殺;
他是一個壯懷大志的戰(zhàn)士,當(dāng)劉備他們講義氣,孫權(quán)他們聊門第的時候,他總是在行軍途中,給文武群臣們講述自己的王道樂土,他的詩歌也是這樣激勵著他的戰(zhàn)友們,
而他自己,對生命最后的期待就是一塊普通的石碑上,刻一行字“漢故征西將軍之墓”; 他還是一個堅持理想的魏公,他不稱帝的時候被人頌為道德楷模,可他一生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讓他真正鄙夷了虛偽脆弱的道德戒律,他信任法律,相信天下治勝于亂,認(rèn)為只有法律才能保衛(wèi)帝國和帝國里的每一個臣民,他象圣經(jīng)里的先知摩西一樣,熱衷于制定法典;
最后,他是一個死不瞑目的天下至尊,他真正想交納的朋友,一個個都是來世相見依然無法把臂言歡的男兒——陳宮!關(guān)羽!徐庶!甚至還有那個與他暗斗一生的劉協(xié)!
曹操此生,最終有什么快樂?
作為兒子,曹姓不再與閹宦掛鉤;作為丈夫,他終于可以不忌出身,立風(fēng)雨兼程的娼家之女卞氏為后;作為父親,他為曹丕打下堅實的權(quán)力基礎(chǔ),幾乎掃清了一切障礙;作為朋友,他終于得到徐庶的理解,徐庶肯在他身后輔佐曹丕;作為治國者,他最先承認(rèn)三分天下的事實,于是能夠不浪費任何時間,統(tǒng)一了北方,安撫了烏丸,匈奴,羌;作為臣子,不管天下人怎么笑罵丑詆,是他,曹孟德,延續(xù)了大漢王朝20多年!
曹操此生,最終有什么創(chuàng)痛?
曹操以天下為己任,誓尊漢室,于是他要為反對宦黨勢力的竇武陳藩翻案,他要攻擊誅伐自己的曾祖父曹節(jié),以及祖父曹騰!
曹操要捐軀赴國難,可是平生最初的好友袁紹卻要為他自己私利而另立皇帝,最終兩人只能成為敵手,刀兵相見,兩家恩義盡,一家宗祠絕!這是他一生無奈之事,所以只能在袁紹墓前大哭狂祭,甚至割發(fā)代首,隨袁紹辭世,留自己殘軀,再鑄太平!
他的慈愛父親曹嵩,在終于能夠安享晚年的時候,被他牽連而死,他的大義恩公陳宮,在他好容易羽翼豐滿可以共圖大業(yè)的時候,棄他而去,與他一生為敵!
在眾多諸侯不理睬淪落的漢家皇帝,蒙塵的漢家天子的時候,他獨力苦撐迎駕,迎駕護駕之后,卻成為了全民公敵,正所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他自認(rèn)為已經(jīng)和年輕的漢獻帝制定好了游戲規(guī)則,我征伐天下,你經(jīng)營漢室——可是,二十年之間,?;实廴我羲?,而他也被迫殺死了皇帝的愛妃,皇后,以及三個皇子(其中有一個還是在娘胎中)。
他最寵愛的兒子曹沖在他隨軍勵志的時候死于瘟疫,最理解他志向的徐庶在他打天下的時候,一言不發(fā),二三十年間生生錯過!
大局粗定,從前出生入死的老臣荀彧等人,就暗中籌劃,要奪回權(quán)柄,還政獻帝;
繼承人好容易選定,他深深器重的楊修之流,卻又為個人利益,開始攛掇奪嫡鬧劇?! ?其實,最終的結(jié)局,不是在他離世的220年,而是在公元218年,太醫(yī)令策動的京師之變。導(dǎo)致曹操生前最后一次。他累了,他只能用最簡潔的方式為曹丕的即位掃清障礙。漳河邊荒謬的,正是曹操回首平生事業(yè)之時,不得不發(fā)出的那聲長嘆!
作者: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