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茶--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詩)?!斑b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詩)。這是唐代兩位大詩人對洞庭君山的抒情詩句?!坝耒R嵌君山,銀盤托青螺”,確是壯景奇觀。君山和君山茶,歷來結下不解之緣,清代萬年諄詩云:“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于九疑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奔喪,船到洞庭被風浪打翻,湖上飄來七十二只青螺,把她們托起聚成君山。愛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后人稱為湘妃竹。“斑竹一枝干滴淚”,成了后世愛情忠貞的象征。因為她們是君妃,故把這里定名為君山。膾炙人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fā)生在君山。這里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釀酒,清香芬芳。還有龍涎井、飛來鐘和用秦始皇的御璽蓋的“封山”印。君山有大小七十二蜂,每個山峰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山峰都有異景奇觀,每個景觀又都有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
君山所在的岳陽市,商稱岳州。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有關于邕湖茶的記述。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很少。”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全面記述了湖南產(chǎn)茶的概況,作者在記述岳州茶時,除引用《岳陽風土記》、《瀟湘聽雨錄》、《隨園食單》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產(chǎn)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
君山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個小島,位于岳陽城西15公里處。島上土壤肥沃,多砂質壤土,年平均溫度16一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間相對濕度約80%,春夏季湖水蒸發(fā),云霧彌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tài)環(huán)境適宜種茶。
君山銀針采摘開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采芽頭。為防止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nèi)襯有白布。芽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含三、四個已分化卻未展開的葉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開口芽不采、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瘦弱芽不采、過長過短芽不采,即所謂君山銀針的“九不采”。
君山銀針制造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發(fā)包、足火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長達70多小時之久。
殺青:在20度的斜鍋中進行,鍋子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火溫掌握“先高(100一120℃)后低(80℃)”,每鍋投葉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后。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nèi)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約經(jīng)4―5分鐘,芽蒂萎軟,青氣消失,發(fā)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攤涼:殺青葉出鍋后,盛于小蔑盤中,輕輕揚簸數(shù)次,散發(fā)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涼4―5分鐘,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溫度掌據(jù)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適當,過干,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過濕,香氣低悶,色澤發(fā)暗。
初包初烘葉稍經(jīng)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內(nèi),放置40―43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銀針特有色香味的形成。為君山銀針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fā)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他的要求。由于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nèi)溫度逐升,24小時后,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勾。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當氣溫20℃左右,約40小時,氣溫低應當延長。當芽現(xiàn)黃色即可松包復烘。通過初包,銀針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復烘與攤涼:復烘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蒸發(fā)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溫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千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為宜。下烘后進行攤涼。攤涼的目的與初烘后相同。
復包:方法與初包相問。歷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為適度。
足火:足火溫度50―55℃,烘量每次約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組。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次之。
君山銀針的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于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上面,封好箱益。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jīng)久不變。
君出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yōu)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chǎn)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yōu)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凈,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秒年亮。根據(jù)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chǎn)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凈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于水面,隨后緩緩降落,豎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放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后豎沉于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嘗其番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爽。根據(jù)“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梢栽O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后茅頭體積膨大,比重坐小則上升”繼續(xù)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沖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shù)并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復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xiàn)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君山銀針于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yōu)良,被譽為“金鑲玉”,并贏得金質獎章。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