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部族—庫莫奚
沙漠部族—庫莫奚,庫莫奚族稱始見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國三年),然而這一稱號的出現,應在4世紀
庫莫奚族稱始見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國三年),然而這一稱號的出現,應在4世紀中葉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書上有了不間斷的記載,直到13世紀其族名才消失,前后存在近千年。
庫莫奚族源出東胡,為鮮卑宇文部之后,與契丹本是同族異部,北魏登國年間與契丹分離后,各自形成為一族。然而史書對其族源的記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后人眾說紛壇,至今尚無一致認識,綜合史載可歸納為二種說法,一種是“東胡之種”,“東部鮮卑之別種”,“東部宇文之、別種”,可列為鮮卑說;另一說即“本匈奴之別種”的匈奴說。實際史書的不同記載并無實質性的差別,只是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因為宇文部為東部鮮卑的一支,鮮卑源出東胡;而宇文部內確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統(tǒng),但他們早在2世紀時已自號鮮卑,在后來數百年鮮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他們已完全鮮卑化了。
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為今天蒙古語“沙”、“沙?!?、“沙漠”的意思。從含義揣測,這一族稱當因其境內多沙漠而得名。到隋代時,省去庫莫,單稱“奚”,此后單一的“奚”字就成了族稱。
庫莫奚在其存在的近千年里,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形成與發(fā)展、衰落和與它族融合的過程。大體說來,4世紀中葉至7世紀初,是其形成時期,在這一階段初期,即在與契丹“分背”前后,他們以部獨自活動,每部有部長(俟斤)一人主其事;后來在對外的爭戰(zhàn)中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凡五部,阿會氏為聯盟酋長,五部皆受其節(jié)度。五部為:辱紇主、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澳R弗”本系東胡族系酋長的稱號,“木昆”為女真語和今達斡爾語“氏族”之意,據此推測,這些部是由五個血緣氏族發(fā)展而來的,這一時期他們分布在弱洛水(今西拉木倫河)南,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北的今老哈河流域,過著“善射獵”、“隨逐水草”的狩獵、游牧生活。從388年北魏拓跋珪掠其“馬牛羊豕十余萬”看,他們的畜牧業(yè)已有相當發(fā)展。正是有這種發(fā)展,他們在北魏后期成了北魏的邊境之患。
公元7世初至9世紀中葉,是庫莫奚族的發(fā)展、鼎盛時期。在這一階段, 軍事實力與契丹旗鼓相當,有時還稍過之,被唐并稱為東北“兩善”。雖然畜牧和狩獵業(yè)仍是社會生產的主要部門,但農業(yè)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現,部落組織也不同于以前,五部已改名為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改名原委今已不能全知,但從“阿會”本為此前聯盟酋長 姓氏而變?yōu)椴棵麃矸治觯恍╋@貴家族或氏族已成了左右部落的勢力。不僅如此,其部落聯盟的“君長常以五百人持兵衛(wèi)牙帳”,這種常備衛(wèi)隊的
出現,表明王權已悄悄地產生,奚族的氏族社會已處于解體階段。人口也有了迅速增長。史載唐大中元年“北部諸山奚悉叛,盧龍張仲武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這個數字可能有些夸大,但這時奚族有眾數十萬應是接近史實的。地域已不限于老哈河流域,已東接契丹,西至,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國。即有了東達今遼寧省阜新市附近,西到內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以南一帶,南抵大凌河,北過西拉木倫河與霫族為鄰的廣大區(qū)域。奚族在這一時期有如此發(fā)展變化,除了內部因素外,其與鄰族和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交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早在北魏時期,他們就常遣使朝貢北魏,歲致名馬文皮;又“每求入塞,與民交易”。其間一度役屬,但至東魏武定末,仍保持與中原王朝的來往。 隋朝建立后,不久又每年派人向隋朝貢,與隋有了政治上、經濟上的聯系。降至李唐,奚與中原的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唐武德(618—626)中,它們遣使入 唐朝貢。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奚酋可度者率眾“內附”,唐太宗李世民乃于其地置饒樂都督府,拜之為使持節(jié)六州諸軍事、饒樂府都督,封樓煩縣公,賜姓李氏,并在奚五部地設五州,即以阿會部為弱水州,處和部為祁黎州,奧失部為洛環(huán)州,度稽部為太魯州,元俟折部為渴野州,委任各部辱紇主為刺吏,皆隸饒樂府,府由營州東夷都護府轄領??啥日咚篮?,奚對唐時叛時服,然與唐王朝的關系自此以后增添了新的內容。如唐萬歲通天年間奚酋李大酺參與契丹李盡忠發(fā)動的營州反唐起事,又與契丹一同轉附,但到唐玄宗即位后,即遣使至唐請降,請求復置營州都督府;玄宗不咎既往,以饒樂郡王、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饒樂府都督授之,并“詔崇室出女辛為固安公主,妻大酺”,大酺于次年親至長安成婚。720年大酺在與契丹可突于爭斗中死亡,其弟魯蘇代立。唐不僅讓他襲兄之官爵,又以盛安公主女韋為東光公主妻之,旋改封為奉誠郡王。
公元730年,可突于脅奚眾附,魯蘇不能制,走投榆關(今河北省撫寧縣榆關鎮(zhèn),或說山海關)。傳至延寵為奚酋,唐又封其為饒樂府都督、懷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
政治上的緊密關系,促進了奚族與中原地區(qū)經濟、文化聯系的加強。
公元717年唐玄宗復置營州都督府后,都督宋慶禮在任期間,在奚和契丹地區(qū)“開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農作物、先進工具和耕作技術傳播到奚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發(fā)展經濟交流。這樣,幾年后,在奚族一帶地區(qū)出現了“倉唐充,居人蕃輯”的繁榮景象。另方面,在頻繁的政治交往中,奚族的名馬等土特產品以貢物形式進入中原
地區(qū),而中原地區(qū)的金帛等物以回賜名義傳入奚族社會。據載,奚族在與唐關系緊密時期,“每歲朝貢不絕,或歲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數百人至幽州,進入長安的酋渠也有幾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賜,每次或“帛十萬”段,或“賜物一千五百疋”??梢妼儆谶@類形式的經濟交流,數量是相當可觀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系,推動和加速了這一時期奚族社會的發(fā)展。9世紀中葉以后,奚族由鼎盛轉入衰落和與它族融合時期。這里所說的衰落,是指它作為一個族體獨立性的喪失和解體,若就奚人的生產和生活而言,則仍在持續(xù)發(fā)展。奚族衰落的轉折點,在唐咸通年間(860—874)。原來“好與契丹戰(zhàn)爭”的奚族,在847年反唐事件中受到嚴重打擊,而契丹卻因在842年由附回鶻轉歸唐朝后,至減通中“部落寢強”,契丹人此時便乘機開始了對奚族的掠奪。欽德為契丹酋后,在唐光啟中(885—888)“乘中原多故,北邊無備,遂蠶食諸部,達靼、奚、室韋之屬,咸被驅役”。契丹役屬奚后,施行苛虐政策,奚人怨憤,其酋去諸率數千帳奚人西徒媯州(州治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北山奚遂分為東奚、西奚。此后,奚人不斷起來反抗契丹的民族壓迫,契丹貴族為此多次出兵征討,阿保機任撻馬獄沙里后就曾幾次討伐奚人。他為可汗后,鑒于奚族叛服不常,于911年又親率大軍對奚族進行大規(guī)模,先攻克西奚,接著分兵征討東奚,將其征服。經過這次沉重打擊,奚族不敢再反抗,只得舉族臣服于契丹,從此奚族完全喪失了獨立地位,變成契丹貴族統(tǒng)治下的一個部族。在這以后,契丹貴族對他采取“撫其帳部,擬于國族”;將奚王府所統(tǒng)奚眾與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為四大部;允許奚五王族“世與遼人為昏(婚),因附姓述律氏中”。在這一政策下,奚族開始了被契丹同化的過程。在有遼一代,奚人的地位是雙重的,一方面他們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統(tǒng)治民族,另一方面其地位僅次于契丹人,被契丹貴族利用作為對內其它被統(tǒng)治民族的反抗和對外與 北宋等抗衡的工具。分頁標題#e#
奚族在由一個獨立民族轉變?yōu)楸唤y(tǒng)治民族的過程中及其從此以后,社會組織變化很大。盡管部的組織至遼末還存在,然而不僅名稱、成員與前不同,而且契丹貴族又將在歷次征討中的奚降俘戶另組編8個新部。五代史書記奚五部為阿苔部、嚼米部、粵質部、奴皆部、黑訖支部,《遼史》作遙里、伯德、奧里、梅只、楚里部。據近人研究,他們與唐時五部的對應關系為,阿薈、伯德部即阿會部,啜米、楚里即處和部,粵質、奧里部即奧失部,奴皆、遙里即度稽部,黑訖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新組編8部的情況是:923年阿保機了胡損領導的奚人起義后,以奚府給役戶、諸部隱丁及流散,置墮瑰部。該部與奚原五部在遼被稱為奚王府六部五帳分,由奚王領導,隸遼北府。994年(統(tǒng)和十二年)遼圣宗對六部進行改組,將梅只、墮瑰二部并入奧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長官、士兵及其家屬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為六部,另七部為:迭刺迭達部、乙室奧隗部、楮特奧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訛仆括部,他們皆不歸奚王府節(jié)制,隸遼南府。前3部系阿保機以俘獲奚戶置,后4部為遼圣宗以阿保機伐奚時“籍入宮分”的乞降奚戶分置。由于契丹建國后迅速封建化,歷代契丹貴族重視發(fā)展農業(yè),奚人在這一潮流中雖然尚未完全脫離畜牧生活,但經營農業(yè)的越來越多,而且將土地租給漢人耕種。早在唐末,西奚已“頗知耕種,歲借邊民荒地種穄”。到了遼圣宗時,北宋王曾出使契丹,進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務耕種”,且“善耕種”。60年后蘇頌出使契丹將途中所見作詩描述:“農夫耕作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崗。種粟一收饒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田疇高下如棋希,牛馬縱橫似谷量?!庇衷谠娤伦⒄f,“間之皆漢人佃奚土”。手工業(yè)也有相當發(fā)展,所制大車聞名于世,譽稱“奚車”;時“契丹之車,皆資于奚”。可見,奚族在遼代部落組織雖被契丹貴族分割得七零八落,但其社會生產卻比前有了很大發(fā)展。
12世紀初,女真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奚人站在契丹人一邊維護遼朝統(tǒng)治。在遼行將覆滅之際,奚王回離保與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等于1122年(遼保大二年)在南京(今北京市)擁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妄圖挽救遼朝的滅亡。當女真人入居庸關后,北遼上下北逃,回離保走保箭笴山,收集奚、渤海、漢三族丁壯為兵,建國稱帝,自號奚國皇帝。這是奚族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政權,也是最后一個政權。它只存在了數月,在金兵圍剿下潰敗,回離保被下屬所殺。女真貴族在滅遼過程中,對奚人采取先是把攻克地區(qū)的奚人降為奴隸,編入猛安謀克;后對歸附的奚人,各置猛安謀克領之。這樣,奚各部組織在金初就被打亂了。由于金國軍事進攻接連取得勝利,九猛安奚軍被“徙于山西,后分遷河東”。接著在金太宗、熙宗兩朝將大批女真人南遷時,不少奚人同時被遷居中原地區(qū),使奚人分散各地。所以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間,奚五部部名已變成了姓氏,即遙里氏、伯德氏、奧里氏、梅知氏、揣氏。奚人在金代的地位比遼時低下得多,激起廣大奚人不滿。
公元1160年契丹撒八、移刺窩斡等率眾反金,不少奚人加入了反金隊伍。公元1162年金世宗在這次起義時,對堅持反抗的奚人采取了極其野蠻的辦法,“盡殺其男子,以其婦女童孺分給諸軍”。面對這種殘暴的民族滅絕政策,有的繼續(xù)堅持斗爭,有的亡入原北宋境內或北逃。金世宗為防止奚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將六猛安奚人分遷到咸平、臨潢、泰州等地從事農業(yè)生產,同時將一部分女真人移居奚地,實行分隔統(tǒng)治。本來,一部分奚人在遼代與契丹人通婚過程中已被契丹人同化,其它大多數也在與漢和渤海等族人雜居過程中民族特色越來越少,女真貴族強迫奚人分散遷徒,使他們在更大的范圍內與漢和女真等族錯居雜處,所以到了12世紀后期,奚人迅速被女真人同化和與漢族融合。金代以后,再不見歷史上有奚人活動的記載。綜觀奚人去向,一部分被女真同化,大部分與漢人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后來被女真同化的,多數在金亡后也加入了漢族共同體;在金末居住東北地區(qū)的,又有相當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
庫莫奚族源出東胡,為鮮卑宇文部之后,與契丹本是同族異部,北魏登國年間與契丹分離后,各自形成為一族。然而史書對其族源的記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后人眾說紛壇,至今尚無一致認識,綜合史載可歸納為二種說法,一種是“東胡之種”,“東部鮮卑之別種”,“東部宇文之、別種”,可列為鮮卑說;另一說即“本匈奴之別種”的匈奴說。實際史書的不同記載并無實質性的差別,只是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因為宇文部為東部鮮卑的一支,鮮卑源出東胡;而宇文部內確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統(tǒng),但他們早在2世紀時已自號鮮卑,在后來數百年鮮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他們已完全鮮卑化了。
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為今天蒙古語“沙”、“沙?!?、“沙漠”的意思。從含義揣測,這一族稱當因其境內多沙漠而得名。到隋代時,省去庫莫,單稱“奚”,此后單一的“奚”字就成了族稱。
庫莫奚在其存在的近千年里,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形成與發(fā)展、衰落和與它族融合的過程。大體說來,4世紀中葉至7世紀初,是其形成時期,在這一階段初期,即在與契丹“分背”前后,他們以部獨自活動,每部有部長(俟斤)一人主其事;后來在對外的爭戰(zhàn)中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凡五部,阿會氏為聯盟酋長,五部皆受其節(jié)度。五部為:辱紇主、莫賀弗、契個、木昆、室得?!澳R弗”本系東胡族系酋長的稱號,“木昆”為女真語和今達斡爾語“氏族”之意,據此推測,這些部是由五個血緣氏族發(fā)展而來的,這一時期他們分布在弱洛水(今西拉木倫河)南,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北的今老哈河流域,過著“善射獵”、“隨逐水草”的狩獵、游牧生活。從388年北魏拓跋珪掠其“馬牛羊豕十余萬”看,他們的畜牧業(yè)已有相當發(fā)展。正是有這種發(fā)展,他們在北魏后期成了北魏的邊境之患。
公元7世初至9世紀中葉,是庫莫奚族的發(fā)展、鼎盛時期。在這一階段, 軍事實力與契丹旗鼓相當,有時還稍過之,被唐并稱為東北“兩善”。雖然畜牧和狩獵業(yè)仍是社會生產的主要部門,但農業(yè)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現,部落組織也不同于以前,五部已改名為阿會部、處和部、奧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改名原委今已不能全知,但從“阿會”本為此前聯盟酋長 姓氏而變?yōu)椴棵麃矸治觯恍╋@貴家族或氏族已成了左右部落的勢力。不僅如此,其部落聯盟的“君長常以五百人持兵衛(wèi)牙帳”,這種常備衛(wèi)隊的
出現,表明王權已悄悄地產生,奚族的氏族社會已處于解體階段。人口也有了迅速增長。史載唐大中元年“北部諸山奚悉叛,盧龍張仲武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這個數字可能有些夸大,但這時奚族有眾數十萬應是接近史實的。地域已不限于老哈河流域,已東接契丹,西至,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國。即有了東達今遼寧省阜新市附近,西到內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以南一帶,南抵大凌河,北過西拉木倫河與霫族為鄰的廣大區(qū)域。奚族在這一時期有如此發(fā)展變化,除了內部因素外,其與鄰族和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交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早在北魏時期,他們就常遣使朝貢北魏,歲致名馬文皮;又“每求入塞,與民交易”。其間一度役屬,但至東魏武定末,仍保持與中原王朝的來往。 隋朝建立后,不久又每年派人向隋朝貢,與隋有了政治上、經濟上的聯系。降至李唐,奚與中原的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唐武德(618—626)中,它們遣使入 唐朝貢。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奚酋可度者率眾“內附”,唐太宗李世民乃于其地置饒樂都督府,拜之為使持節(jié)六州諸軍事、饒樂府都督,封樓煩縣公,賜姓李氏,并在奚五部地設五州,即以阿會部為弱水州,處和部為祁黎州,奧失部為洛環(huán)州,度稽部為太魯州,元俟折部為渴野州,委任各部辱紇主為刺吏,皆隸饒樂府,府由營州東夷都護府轄領??啥日咚篮?,奚對唐時叛時服,然與唐王朝的關系自此以后增添了新的內容。如唐萬歲通天年間奚酋李大酺參與契丹李盡忠發(fā)動的營州反唐起事,又與契丹一同轉附,但到唐玄宗即位后,即遣使至唐請降,請求復置營州都督府;玄宗不咎既往,以饒樂郡王、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饒樂府都督授之,并“詔崇室出女辛為固安公主,妻大酺”,大酺于次年親至長安成婚。720年大酺在與契丹可突于爭斗中死亡,其弟魯蘇代立。唐不僅讓他襲兄之官爵,又以盛安公主女韋為東光公主妻之,旋改封為奉誠郡王。
公元730年,可突于脅奚眾附,魯蘇不能制,走投榆關(今河北省撫寧縣榆關鎮(zhèn),或說山海關)。傳至延寵為奚酋,唐又封其為饒樂府都督、懷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
政治上的緊密關系,促進了奚族與中原地區(qū)經濟、文化聯系的加強。
公元717年唐玄宗復置營州都督府后,都督宋慶禮在任期間,在奚和契丹地區(qū)“開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農作物、先進工具和耕作技術傳播到奚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發(fā)展經濟交流。這樣,幾年后,在奚族一帶地區(qū)出現了“倉唐充,居人蕃輯”的繁榮景象。另方面,在頻繁的政治交往中,奚族的名馬等土特產品以貢物形式進入中原
地區(qū),而中原地區(qū)的金帛等物以回賜名義傳入奚族社會。據載,奚族在與唐關系緊密時期,“每歲朝貢不絕,或歲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數百人至幽州,進入長安的酋渠也有幾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賜,每次或“帛十萬”段,或“賜物一千五百疋”??梢妼儆谶@類形式的經濟交流,數量是相當可觀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系,推動和加速了這一時期奚族社會的發(fā)展。9世紀中葉以后,奚族由鼎盛轉入衰落和與它族融合時期。這里所說的衰落,是指它作為一個族體獨立性的喪失和解體,若就奚人的生產和生活而言,則仍在持續(xù)發(fā)展。奚族衰落的轉折點,在唐咸通年間(860—874)。原來“好與契丹戰(zhàn)爭”的奚族,在847年反唐事件中受到嚴重打擊,而契丹卻因在842年由附回鶻轉歸唐朝后,至減通中“部落寢強”,契丹人此時便乘機開始了對奚族的掠奪。欽德為契丹酋后,在唐光啟中(885—888)“乘中原多故,北邊無備,遂蠶食諸部,達靼、奚、室韋之屬,咸被驅役”。契丹役屬奚后,施行苛虐政策,奚人怨憤,其酋去諸率數千帳奚人西徒媯州(州治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北山奚遂分為東奚、西奚。此后,奚人不斷起來反抗契丹的民族壓迫,契丹貴族為此多次出兵征討,阿保機任撻馬獄沙里后就曾幾次討伐奚人。他為可汗后,鑒于奚族叛服不常,于911年又親率大軍對奚族進行大規(guī)模,先攻克西奚,接著分兵征討東奚,將其征服。經過這次沉重打擊,奚族不敢再反抗,只得舉族臣服于契丹,從此奚族完全喪失了獨立地位,變成契丹貴族統(tǒng)治下的一個部族。在這以后,契丹貴族對他采取“撫其帳部,擬于國族”;將奚王府所統(tǒng)奚眾與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為四大部;允許奚五王族“世與遼人為昏(婚),因附姓述律氏中”。在這一政策下,奚族開始了被契丹同化的過程。在有遼一代,奚人的地位是雙重的,一方面他們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統(tǒng)治民族,另一方面其地位僅次于契丹人,被契丹貴族利用作為對內其它被統(tǒng)治民族的反抗和對外與 北宋等抗衡的工具。分頁標題#e#
奚族在由一個獨立民族轉變?yōu)楸唤y(tǒng)治民族的過程中及其從此以后,社會組織變化很大。盡管部的組織至遼末還存在,然而不僅名稱、成員與前不同,而且契丹貴族又將在歷次征討中的奚降俘戶另組編8個新部。五代史書記奚五部為阿苔部、嚼米部、粵質部、奴皆部、黑訖支部,《遼史》作遙里、伯德、奧里、梅只、楚里部。據近人研究,他們與唐時五部的對應關系為,阿薈、伯德部即阿會部,啜米、楚里即處和部,粵質、奧里部即奧失部,奴皆、遙里即度稽部,黑訖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新組編8部的情況是:923年阿保機了胡損領導的奚人起義后,以奚府給役戶、諸部隱丁及流散,置墮瑰部。該部與奚原五部在遼被稱為奚王府六部五帳分,由奚王領導,隸遼北府。994年(統(tǒng)和十二年)遼圣宗對六部進行改組,將梅只、墮瑰二部并入奧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長官、士兵及其家屬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為六部,另七部為:迭刺迭達部、乙室奧隗部、楮特奧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訛仆括部,他們皆不歸奚王府節(jié)制,隸遼南府。前3部系阿保機以俘獲奚戶置,后4部為遼圣宗以阿保機伐奚時“籍入宮分”的乞降奚戶分置。由于契丹建國后迅速封建化,歷代契丹貴族重視發(fā)展農業(yè),奚人在這一潮流中雖然尚未完全脫離畜牧生活,但經營農業(yè)的越來越多,而且將土地租給漢人耕種。早在唐末,西奚已“頗知耕種,歲借邊民荒地種穄”。到了遼圣宗時,北宋王曾出使契丹,進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務耕種”,且“善耕種”。60年后蘇頌出使契丹將途中所見作詩描述:“農夫耕作遍奚疆,部落連山復枕崗。種粟一收饒地力,開門東向雜夷方。田疇高下如棋希,牛馬縱橫似谷量?!庇衷谠娤伦⒄f,“間之皆漢人佃奚土”。手工業(yè)也有相當發(fā)展,所制大車聞名于世,譽稱“奚車”;時“契丹之車,皆資于奚”。可見,奚族在遼代部落組織雖被契丹貴族分割得七零八落,但其社會生產卻比前有了很大發(fā)展。
12世紀初,女真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奚人站在契丹人一邊維護遼朝統(tǒng)治。在遼行將覆滅之際,奚王回離保與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等于1122年(遼保大二年)在南京(今北京市)擁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妄圖挽救遼朝的滅亡。當女真人入居庸關后,北遼上下北逃,回離保走保箭笴山,收集奚、渤海、漢三族丁壯為兵,建國稱帝,自號奚國皇帝。這是奚族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政權,也是最后一個政權。它只存在了數月,在金兵圍剿下潰敗,回離保被下屬所殺。女真貴族在滅遼過程中,對奚人采取先是把攻克地區(qū)的奚人降為奴隸,編入猛安謀克;后對歸附的奚人,各置猛安謀克領之。這樣,奚各部組織在金初就被打亂了。由于金國軍事進攻接連取得勝利,九猛安奚軍被“徙于山西,后分遷河東”。接著在金太宗、熙宗兩朝將大批女真人南遷時,不少奚人同時被遷居中原地區(qū),使奚人分散各地。所以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間,奚五部部名已變成了姓氏,即遙里氏、伯德氏、奧里氏、梅知氏、揣氏。奚人在金代的地位比遼時低下得多,激起廣大奚人不滿。
公元1160年契丹撒八、移刺窩斡等率眾反金,不少奚人加入了反金隊伍。公元1162年金世宗在這次起義時,對堅持反抗的奚人采取了極其野蠻的辦法,“盡殺其男子,以其婦女童孺分給諸軍”。面對這種殘暴的民族滅絕政策,有的繼續(xù)堅持斗爭,有的亡入原北宋境內或北逃。金世宗為防止奚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將六猛安奚人分遷到咸平、臨潢、泰州等地從事農業(yè)生產,同時將一部分女真人移居奚地,實行分隔統(tǒng)治。本來,一部分奚人在遼代與契丹人通婚過程中已被契丹人同化,其它大多數也在與漢和渤海等族人雜居過程中民族特色越來越少,女真貴族強迫奚人分散遷徒,使他們在更大的范圍內與漢和女真等族錯居雜處,所以到了12世紀后期,奚人迅速被女真人同化和與漢族融合。金代以后,再不見歷史上有奚人活動的記載。綜觀奚人去向,一部分被女真同化,大部分與漢人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后來被女真同化的,多數在金亡后也加入了漢族共同體;在金末居住東北地區(qū)的,又有相當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少數民族庫莫奚族
中國歷史上的北方少數民族,有個庫莫奚族。奚人善于造車并以此見稱與歷史。奚族屬東胡鮮卑族一支,隋唐時活動在今該區(qū)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古時稱饒樂水)。奚人以游獵、畜牧為主,兼營少量農業(yè)。唐時,奚族人曾被冊封為王,還有少數人在唐政權及地方上作過官并立有戰(zhàn)功。唐末時,有部分奚人西徙州(即今河北省懷來縣),史稱西奚。人駐牧在原地的奚人稱為東奚。中文名:奚人民族:北方少數民族庫莫奚族時間:隋唐宋地區(qū):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將領:米信奚人歷史]奚族,本名庫莫奚族,是中國北方古民族,為東部鮮卑宇文部的一支(又稱匈奴一支)。根據《魏書?庫莫奚傳》記載:“庫莫奚國之先,東部宇文之別種也。初為慕容元真所破,遺落竄匿松漠之問(間)。其民不潔凈,而善射獵,好為寇鈔。”在北魏時期,奚族人的居地范圍在弱洛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南)、吐護真水(今內蒙古老哈河)流域。有說契丹本來亦是奚族的一員,但亦有說兩者有所不同。巴托爾德認...
· 卡拉庫姆沙漠
交通水利卡拉庫姆沙漠沙漠的南面有從興都庫什山脈流下來的穆爾加布河及捷詹河(又名哈里河),往西流至卡拉庫姆沙漠然后逐漸枯竭掉。世上最大的灌溉運河─卡拉庫姆運河─橫跨在卡拉庫姆沙漠之上。運河在1988年完工,全長1,375公里,每年輸水量達13-20立方公里。不幸的是,運河漏水使沿途形成湖泊,并提升了地下水的水位,使廣泛土地遭到鹽害。中亞鐵路橫貫卡拉庫姆沙漠。經濟與資源馬雷市及捷詹(Tejen)綠洲以種植棉花聞名。此外,該區(qū)有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礦藏。有“地獄之門”之稱的達瓦札天然氣坑(40°15′17.68″N58°26′22.06″E?/?40.2549111°N58.4394611°E?/40.2549111;58.4394611)便是位于卡拉庫姆沙漠之中。
· 莫哈韋沙漠
沙漠相片
· 克孜勒庫姆沙漠
地理沙漠主要由平原構成,也有部分低地和丘陵,海拔最高為300米。境內也有封閉盆地和孤山,海拔高達922米。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大部分地區(qū)被沙所覆蓋,沙壟較多,一般高度3-30米,最高可達75米,多小綠洲。西北地區(qū)多龜裂地,部分地區(qū)有黏土覆蓋。因沙漠主要構成為崩裂的巖屑和沉積紅壤的殘余物質,故呈紅色。由于地處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年降水量僅為100-200毫米。生物沙漠動物包括北部的賽加羚羊(Saigatatarica,冬季遷徙)與一種最長達1.6米的跨里海沙漠蜥蜴(Varanusgriseuscaspius)。烏茲別克布哈拉州在1971年辟有自然保護區(qū)doyouknowthat?。保護區(qū)面積達10.01萬平方公里,準確地點位于土庫曼斯坦中北部的達干阿圖(DarganAta)附近的阿姆河洪泛地。保護區(qū)內有大夏馬鹿(C.e.bactrianus)、野豬、野雞、金雕等。哈薩克斯坦...
· 庫奧赫特莫克
早年庫奧赫特莫克大約出生于1495年,出生日期未知,因為他在成為皇帝之前沒有進入歷史記錄。他是奧伊佐特皇帝的長子并且很可能參加了最后一次新的火災儀式,標志著阿茲特克歷年新52年周期的開始。就像庫奧赫特莫克早期傳記的其余部分一樣,這是從他的年齡,以及他的等級中的可能事件和生活路徑推斷的。后來他在精英男孩祭祀學校calmecac學習,然后服兵役之后,他被命名為Tlatelolco的統(tǒng)治者,在1515年被稱為cuauhtlatoani(“老鷹統(tǒng)治者”)。繼位庫奧赫特莫克庫奧赫特莫克原是蒙特祖馬二世的侄子(或近親),并娶了蒙特祖馬二世的女兒。他之所以被擁立為統(tǒng)治者,完全是由于阿茲特克岌岌可危。公元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進入特諾奇提特蘭,控制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蒙特祖馬二世作為人質??茽柼厮挂竺商刈骜R二世告訴他的子民:西班牙人是神派來的使者。雖蒙特祖馬二世這么做了,但他的子民仍然半信半...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