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人是怎么樣過春節(jié)的
今天,山東曲阜人民在過年時還保留著一個傳統(tǒng),除夕晚上只餡水餃,不吃肉餡水餃。人們這樣做,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子路。子路是個君子,時刻謹記“君子死而冠不免”這句話,在衛(wèi)國宮廷亂戰(zhàn)之中,為了撿起帽子、重新戴好,被人剁成肉醬。
漢代每年正月初一都上演雜技版《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有魚龍曼衍、走繩、幻術(shù)等各類節(jié)目,以慶賀新年。遇有外事活動,漢帝國也把本土雜技活動作為“九賓徹樂”,進行會演。自武帝開始,春晚都會如期而至,持續(xù)辦了64年之久。
臘月當頭,劉盆子和朝臣在宮中舉行宴會。正高興時,無名小兵齊刷刷地沖進來,你爭我搶,把本應(yīng)給皇帝和大臣們享用的酒肉飯食一搶而空。大臣們不高興了,本屬于我的口中之食,竟然讓下人得了去,無不暴跳如雷。衛(wèi)尉諸葛釋率兵前來,維護宴會秩序,大開殺戒,殺了一百多個爭奪的餓鬼兄弟才肯罷手。
大年初一的夜里,班超曾帶人去偷襲匈奴的使者營地。那天夜里,刮起了大風。班超與手下約定,見到火起,便擊鼓大喊:“他們都拿著武器埋伏在營門兩側(cè)!大家小心啊!”后班超順風向點火,部下也喊起來。由于事出突然,匈奴人都慌了。最后,班超手刃三人,部下也殺了三十多個人,其他匈奴人都被活活燒死了。
南北朝時,每逢元日(春節(jié)),吉祥物雞火爆。人們有的用木刻成雞形,有的用紙畫上雞,置于門上,也有的殺一只雞掛在門上。
馬可波羅對于忽必烈在元旦(春節(jié))日穿著的記載:“大汗忽必烈身穿白衣。后了解到,在蒙古人民心中,白色是純潔美好的象征,他們在元旦日穿上白衣,希望一年到頭永享幸福安康?!?/p>
清宮每年元旦(春節(jié))朝賀后,皇帝都要與后妃吃團圓飯,也就是餡餃子。餃子,滿語俗稱“煮餑餑”。這是源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占領(lǐng)遼東那年正月告天祭祖時,進行自我懺悔,規(guī)定自此每年元旦祭祀時,以素餡餑餑為祭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