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王氏三槐堂、三槐家風(fēng)的來歷嗎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后,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于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diào)查。王祜核實后得知,符彥卿并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王祜對符家家奴嚴(yán)懲后回朝稟報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shè)想泡了湯,遂遷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yīng)做宰相的他,仕途異??部馈V敝撂谮w光義即位后,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一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志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fā)現(xiàn)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yù)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jié)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chuàng)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fēng)、家風(fēng)。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后踏入仕途。
說起王旦,莘縣群賢堡村82歲的王學(xué)溫感到無比自豪。他說,王旦病故后,子孫將其遺體暫厝于其外祖家——開封新里鄉(xiāng)大邊村,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yīng)允,并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xué)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碑文。于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nèi)亦植槐樹三株,并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于世。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一帶戰(zhàn)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里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shè)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蓖鹾榱终f。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銘》。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一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zhì)、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于莘縣的三槐王氏發(fā)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