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傳家寶,那本泛黃的“汝南堂”《周氏族譜》
我的家里,有一本厚厚的《周氏族譜》,小時候,父親會捧著它,給我講我的老祖宗因做官而舉家從江蘇遷到重慶,最后在這里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故事;我的先輩里,狀元、將軍、知縣、醫(yī)生、秀才、烈士的故事。
現(xiàn)在,父親會捧著它,給我講我們家族的傳承和信仰。 他會告誡我: 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宗.無論我以后走到哪里,心里都必須銘記著,我的堂號是“汝南堂”。 父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農(nóng)民,個子不高,背卻總是挺得直直的,六十多年的滄桑變幻,都深深地刻進(jìn)了他的眉峰。
父親的童年記憶里,有黃狗,黃牛,豬草,彈弓,竹笛,野鴨子,村子后面的那條河;有爺爺?shù)陌驼?,奶奶縫的衣裳;當(dāng)然,還有書本。 等到父親上了初中,轟轟烈烈的也燒到了這里。本就調(diào)皮的父親扔掉了書本,戴上了紅袖章,趕了一天的路,爬上了綠皮火車,要去北京見毛主席。結(jié)果當(dāng)然是被爺爺揪了回來。從此之后,父親就開始了下地掙工分,吃大鍋飯的生活。再大一點以后,父親就帶著自制的套子去山上套野豬和野山羊。直到現(xiàn)在,每次喝了酒之后,他還會拉著我講他當(dāng)時如何如何與野豬周旋搏斗,如何跟蹤野山羊并下套,每次都能得到我?guī)讉€敬仰的眼神。這也算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炫耀吧。 也就是在父親身上,在這些精彩的故事里,我對“男子漢”有了朦朧的了解。 直到現(xiàn)在,我依然堅信著父親的理念——“男子漢,可以低頭,但不能折腰”。
父親豐富精彩的生活直到遇到母親才慢慢的開始沉淀下來。 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沒上過學(xué),而且總是斤斤計較。小時候,縈繞在我耳邊最多的,就是她細(xì)碎的嘮叨。 母親的生命里,沒有幾件值得書寫的故事,她把幾乎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子女身上。家里最好吃的永遠(yuǎn)都是為我們留著的,直到過期她自己都舍不得吃上一口。母親喜歡笑,她一直都在用她的笑向我闡釋著——“愛”。 一磚一瓦,砌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