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專題解說--湖南衡陽陳氏源流
衡陽陳氏
始祖信公,其先世于明初自維揚入滇,信公始轉徙衡陽平政鄉(xiāng)。孫四:天龍、天虎、天彪、天泰,兄弟各卜里居,遂開松柏、馬頭山、南門、桑園四房。天泰生守貞,守貞生嘉文,嘉文以桑園近市,再遷古竹園。嘉文三子,次子繼禹、季子繼良,啟御川、湘川二房。1929年御川、湘川二房四修族譜,堂號德星。
衡陽洪落廟陳氏
始遷祖仙公,原籍江西廬陵,官衡州府知府,遂居衡陽,世居西鄉(xiāng)洪落廟。
衡山、衡東陳氏
衡山陳氏自唐至明,開埠始祖三十五人,存有后裔者三十四支。其中義門八支為陳宣帝六子叔明后裔,余為宣帝十七子叔達裔孫,明洪武、永樂間自江西高安縣遷來。叔達長子賢德派衍河泉房,三子重德十傳至元祖長子適(五十代)開嶺下房、后港房,元祖次子明,其孫子珍,塘頭、潭湖、白沙、鰲州、大州、上富、大江源各房為子珍長子漢杰后裔,廟蔚村、灣頭、橫嶺、左家坪、大托、世沖、木林、平田、大泉、白果、町峰、石灣十二支為子珍公次子漢文后裔,坪口、依田二支為子珍公三子漢昭后裔,草市、龍頭二支為子珍公四子漢舜后裔,曾于衡山縣城建有義門、光祿、諫議三處宗祠。
衡山岳北白果陳氏
始祖子珍公,為后周諫議大夫,遷居茶陵,生有四子:漢杰、漢文、漢昭、漢舜。漢文公三傳至大沄公,宋致和間分徙江西安福烏兜局溪。又七傳至士琳公,再由江西遷居茶陵東山。士琳公二傳至成羽、成八二公偕侄以仁于明初由茶陵遷居衡山之白果、町峰、石灣,分派三房。族譜始修于清乾隆6年(1741),2001年七修。至今已傳25代,丁口4000余人,分布于衡山、湘潭、湘鄉(xiāng)、沅江、湖北洪湖等地。班行:景我先正賢德一家咸思祖訓必有光華資忠履信克復其嘉。
衡山町峰陳氏
始遷祖成羽公,原籍茶陵,隨明太祖南征,官指揮,明永樂初(一曰元至正)與兄成八、侄以仁由茶陵落屯衡山南岳后之町峰。至六世萬權、萬林、萬松、萬柳,林公失考。
衡山南岳陳氏
始遷祖文寶公,字諦璽,行一,原籍江右瑞州府高安縣荷山寨中房,明永樂年間徙衡山南岳,后裔派衍四支。至2001年,共1265人。
衡山白果梓木港陳氏
始遷祖文瀾公,字伯華,原籍江西瑞州高安縣,明永樂年間遷衡山梓木港(今衡山白果)。生子一:希云。至2001年,繁衍513人。
衡山白果長沖陳氏
始遷祖文元公,字開榜,原居江西瑞州府高安縣,明永樂年間遷衡山長沖(今白果),生子希圣。至2001年,共95人。
衡山左家坪陳氏
始遷祖一寧公,字德載,行正十八郎,明洪武年間自茶陵東山遷衡山左家坪。以子貴,例封中憲大夫,配唐氏,生子五:珊、瑞、瑤、珪、瑚。五子瑚任廣西平樂府知府,例封中憲大夫,生子二:友志、友隆。隆公四子:萬忠失傳;萬臣生子添漳,開江邊房;萬載以子貴,敕封文林郎,生子二:禮、烈,烈宦名憲中,明嘉靖舉人,任廣西鎮(zhèn)安府通判,敕授文林郎,為左家坪房祖;憲傳至元孫冠玉世居左家坪。萬相居柴山,派衍清泉思嶺。至2001年,左家坪共700人。班行:肇開虞宗,傳衍恢洪,詩書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所忠,績高增尚,本立原逢,全敦品德,光振衡峰。
衡山賀家依田陳氏
始遷祖垂裕公,字乃俊,行福十郎,鄉(xiāng)薦貢士,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里居西橋頭,元皇慶年間攜子源進、源達宦游湖廣南岳之衡山縣,愛其山清水秀,遂卜居購產于依田(今衡山賀家)。班行:一元文映國,峻德世齊芳,玉樹培基永,金枝發(fā)秀長,家興學正大,平線作忠良。
衡山開云鎮(zhèn)后港陳氏
始遷祖公仁公,字世奕,原籍虔州寧都,宋初因父葬衡山安樂鄉(xiāng),于是遷居港壩頭奉祀父墓。宋乾符間落籍后港,開派分支四房。至2001年,共4000人。班行:(自二十代起)思宏先世業(yè),德茂定洪昌,積善傳家永,慶延百代芳。
衡東栗木秋波陳氏
始遷祖文賢公,字登書,明進士,明洪武年間由瑞州遷衡山秋波塘(今衡東栗木)。生子四:希榮、希華、希富、希貴。榮公開派朱亭支房,華公開派陳家郾頭房,富公、希公開派秋波塘房。至2001年,共1486人。
衡陽永伏陳氏
始祖均府公,隸籍湘潭縣十四都泉塘樊山小沖,派衍六世至龍公,明初遷居衡陽縣西鄉(xiāng)永伏,官至指揮同知,世襲千戶,生添德、添旻、添賢、添廬、添誠。族譜始修于清乾隆46年(1781),道光間續(xù)修,堂號敦倫。
衡陽陳氏
始祖信公,其先世于明初自維揚入滇,信公始轉徙衡陽平政鄉(xiāng)。孫四:天龍、天虎、天彪、天泰,兄弟各卜里居,遂開松柏、馬頭山、南門、桑園四房。天泰生守貞,守貞生嘉文,嘉文以桑園近市,再遷古竹園。嘉文三子,次子繼禹、季子繼良,啟御川、湘川二房。1929年御川、湘川二房四修族譜,堂號德星。
衡陽洪落廟陳氏
始遷祖仙公,原籍江西廬陵,官衡州府知府,遂居衡陽,世居西鄉(xiāng)洪落廟。
衡山、衡東陳氏
衡山陳氏自唐至明,開埠始祖三十五人,存有后裔者三十四支。其中義門八支為陳宣帝六子叔明后裔,余為宣帝十七子叔達裔孫,明洪武、永樂間自江西高安縣遷來。叔達長子賢德派衍河泉房,三子重德十傳至元祖長子適(五十代)開嶺下房、后港房,元祖次子明,其孫子珍,塘頭、潭湖、白沙、鰲州、大州、上富、大江源各房為子珍長子漢杰后裔,廟蔚村、灣頭、橫嶺、左家坪、大托、世沖、木林、平田、大泉、白果、町峰、石灣十二支為子珍公次子漢文后裔,坪口、依田二支為子珍公三子漢昭后裔,草市、龍頭二支為子珍公四子漢舜后裔,曾于衡山縣城建有義門、光祿、諫議三處宗祠。
衡山岳北白果陳氏
始祖子珍公,為后周諫議大夫,遷居茶陵,生有四子:漢杰、漢文、漢昭、漢舜。漢文公三傳至大沄公,宋致和間分徙江西安福烏兜局溪。又七傳至士琳公,再由江西遷居茶陵東山。士琳公二傳至成羽、成八二公偕侄以仁于明初由茶陵遷居衡山之白果、町峰、石灣,分派三房。族譜始修于清乾隆6年(1741),2001年七修。至今已傳25代,丁口4000余人,分布于衡山、湘潭、湘鄉(xiāng)、沅江、湖北洪湖等地。班行:景我先正賢德一家咸思祖訓必有光華資忠履信克復其嘉。
衡山町峰陳氏
始遷祖成羽公,原籍茶陵,隨明太祖南征,官指揮,明永樂初(一曰元至正)與兄成八、侄以仁由茶陵落屯衡山南岳后之町峰。至六世萬權、萬林、萬松、萬柳,林公失考。
衡山南岳陳氏
始遷祖文寶公,字諦璽,行一,原籍江右瑞州府高安縣荷山寨中房,明永樂年間徙衡山南岳,后裔派衍四支。至2001年,共1265人。
衡山白果梓木港陳氏
始遷祖文瀾公,字伯華,原籍江西瑞州高安縣,明永樂年間遷衡山梓木港(今衡山白果)。生子一:希云。至2001年,繁衍513人。
衡山白果長沖陳氏
始遷祖文元公,字開榜,原居江西瑞州府高安縣,明永樂年間遷衡山長沖(今白果),生子希圣。至2001年,共95人。
衡山左家坪陳氏
始遷祖一寧公,字德載,行正十八郎,明洪武年間自茶陵東山遷衡山左家坪。以子貴,例封中憲大夫,配唐氏,生子五:珊、瑞、瑤、珪、瑚。五子瑚任廣西平樂府知府,例封中憲大夫,生子二:友志、友隆。隆公四子:萬忠失傳;萬臣生子添漳,開江邊房;萬載以子貴,敕封文林郎,生子二:禮、烈,烈宦名憲中,明嘉靖舉人,任廣西鎮(zhèn)安府通判,敕授文林郎,為左家坪房祖;憲傳至元孫冠玉世居左家坪。萬相居柴山,派衍清泉思嶺。至2001年,左家坪共700人。班行:肇開虞宗,傳衍恢洪,詩書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所忠,績高增尚,本立原逢,全敦品德,光振衡峰。
衡山賀家依田陳氏
始遷祖垂裕公,字乃俊,行福十郎,鄉(xiāng)薦貢士,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里居西橋頭,元皇慶年間攜子源進、源達宦游湖廣南岳之衡山縣,愛其山清水秀,遂卜居購產于依田(今衡山賀家)。班行:一元文映國,峻德世齊芳,玉樹培基永,金枝發(fā)秀長,家興學正大,平線作忠良。
衡山開云鎮(zhèn)后港陳氏
始遷祖公仁公,字世奕,原籍虔州寧都,宋初因父葬衡山安樂鄉(xiāng),于是遷居港壩頭奉祀父墓。宋乾符間落籍后港,開派分支四房。至2001年,共4000人。班行:(自二十代起)思宏先世業(yè),德茂定洪昌,積善傳家永,慶延百代芳。
衡東栗木秋波陳氏
始遷祖文賢公,字登書,明進士,明洪武年間由瑞州遷衡山秋波塘(今衡東栗木)。生子四:希榮、希華、希富、希貴。榮公開派朱亭支房,華公開派陳家郾頭房,富公、希公開派秋波塘房。至2001年,共1486人。
衡東栗木陳山頭陳氏
始遷祖文幕公,字國惟,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縣荷山寨。明洪武年間徙衡山陳山頭(今衡東栗木)。生子二:希安、希建,后裔分為二房。至2001年,共361人。
衡東甘溪大托陳氏
始遷祖一契公,字佐唐,明洪武年間自茶陵東山徙居衡山大托(今衡東甘溪)。契公生子三,次子二京公生子二,滄公留攸邑;海公生子四:懋林、懋升、懋貴、懋容。又由懋升公生子六,開派大托四房。至2001年,共1700人。班行:(自十三代起)肇開虞宗,傳衍恢洪,詩禮垂則,駿業(yè)式崇,蕃昌秩序,為國思忠,寅直紀績,調燮元功。
衡東木林世上沖陳氏
始遷祖一羽公,字翔飛,明洪武由茶陵東山遷衡山世上坪(今衡東木林)。生子二:二震、二兌。震公派衍大托厚田沖,兌公派衍世上沖。至2001年,共200人。
衡東木林陳氏
始遷祖一峰公,字勝福,明洪武年間由茶陵東山徙居衡山木林(今衡東),生子四:儼、侃、然、僖,開派四房。至2001年,共218人。班行:肇開虞宗,傳衍恢洪,詩禮垂則,駿業(yè)式崇,蕃昌秩序,為國思忠,寅直紀績,調燮元功。
衡東霞流平田陳氏
始遷祖福公,字宣義,行一郎,為添亮四世長孫,由桑園而分居城里苑。發(fā)祥于江西吉安,宋紹定間落籍衡山霞流(今衡東霞流),后裔派衍三十房。至2001年,共8000人。班行:祖澤徵傳衍,家聲卜吉昌,本原培植厚,蘭桂永貽芳。學文世敘,錫封瞻云,長崇賓祚,立朝建勛,濟時巨望,范在端勤。
衡東德圳大泉陳氏
始遷祖富公,字宣禮,行四郎,宋景炎2年(1277)生于衡山巾紫峰下,幼隨父遷大門樓桑園,宋紹定年間落業(yè)衡山大泉(今衡東德圳)。后裔派衍五房。至2001年,共10000人。班行:肇自虞封,傳衍恢宏,詩禮垂則,駿業(yè)式崇,蕃昌秩序,碩大豐隆,穆煌紀績,調燮元功。
衡東踏莊廟蔚村陳氏
始遷祖福七郎,元進士,仕至太守。明洪武年間自茶陵東山徙衡山木林(今衡東踏莊),后裔派衍三房。至2001年,共2100人。班行:肇開虞封,傳衍恢崇,起家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作忠,績高增尚,本立原逢,全敦善信,光振衡峰。
衡東灣頭陳氏
始遷祖宗廣公,行長二,明洪武間封中順大夫。洪武永樂年間自茶陵東山徙衡山瑤里(今衡東)。至2001年,共334人。班行:宗晉福宏常正大,嘉卿必定顯賢良,世生仁善貽謀遠,代有英奇裕慶長,熙朝俊彥載賡颺,學富經(jīng)綸本德昌,香發(fā)文明先緒振,彝倫諄篤葆維綱,云山獻瑞詩呈祥,鐘毓精靈鎮(zhèn)澤湘。
衡東橫嶺陳氏
祖籍茶陵東山,始遷祖先文公,字硯田,號橫川,明洪武進士,官國子監(jiān)祭酒,明洪武7年(1374)自衡山油麻石竹箕寨定宅于草市橫嶺(今衡東)。生子六:榮一、榮二、榮三、榮四、榮五、榮六,榮二、榮三、榮四、榮五遷居異地;榮一、榮六派衍五房。至2001年,共3100人。班行:先榮德友廷,朝正永乾坤,宗祖佑咸昌,模范家聲遠,詩書世澤長,功名開漢宗,禮樂震衡湘。
衡東南灣大江源陳氏
始遷祖湘二公,桐陵主簿,祖籍茶陵東山,明永樂年間落籍安仁江東(今衡東南灣)。后裔派衍六房。至2001年,共1007人。班行:祖宗昌盛,正國安邦,躬行仁讓,謀猷允藏,維德是寶,慶澤孔芳,敬以承之,云礽衍祥。
衡東石灣鰲洲陳氏
始遷祖德公,字涵有,行五郎,元大德年間遷衡山鰲洲(今衡東石灣),開派分支三房。至2001年,共5210人。班行:名克世其,肇自穎川,緒開虞封,傳衍恢崇,起家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作忠,績高增尚,本立源逢,全敦善信,光振衡峰。
衡東高塘塘頭陳氏
始遷祖仲芳公,字崇茂,號蘭溪,行十六,發(fā)祥于潭湖長沖,落籍于衡山塘頭(今衡東高塘)。后裔開派五房。至2001年,共4800人。班行:輝洪士業(yè),義班昭宣,衡湘聚香,詩禮家傳,文成法立,玉潤珠圓,辭華在后,器識居先,明允篤成,宏毅廣淵,入孝出弟,作圣希賢。
衡東潭泊垅嶺下陳氏
始遷祖公求公,字秀昌,又名世昌,宋仕郎,祖籍江西贛州,藍田叔達祖派衍。唐乾符元年(874)因父適公葬衡山安樂鄉(xiāng)大洲長坪里,隨父祀墓,遂留居衡邑武陽鄉(xiāng)拋石嶺(今衡東潭泊垅)。后裔開派分支三房。至2001年,共1200人。班行:登科世仕,祖德榮昌,賢能國寶,詩書家藏,本深枝茂,源遠流廣,于斯萬年,福壽雙全,廉良益旺,財盛日升,飛鴻騰達,前途美錦。
衡東榮桓大岳灘陳氏
始遷祖邦祥公,字得耀,原籍江西高安縣,明永樂年間偕侄良模遷衡山大岳灘(今衡東榮桓錫巖)。生子三:良惠、良襄、良舜,開派三支。至2001年,共141人。
衡東石灘河泉陳氏
始遷祖玉珊公,字金輝,明嘉靖間由萱塘卜居衡山河泉溪(今衡東石灘)。生子六,長子永郢生子七:尚久、尚遠、尚為、尚記、尚福、尚德、尚全,開派分支七房。至2001年,共1388人。班行:昌明逢泰運,祖澤發(fā)源長,忠孝傳家遠,詩書裕后芳,敦倫惟愛敬,篤學定賢良,常記恢先緒,雍合在一起,格言宜服膺,展翅效鵬翔,樹績全甌固,樂施祚胤祥。
衡東德圳長嶺陳氏
始遷祖文魁公,字廷壬,原籍江西瑞州府高安縣荷山寨里,明洪武年間遷衡山霞流市,后徙道字六區(qū)車頭沖,再遷殷字五區(qū)九區(qū)長嶺(今衡東德圳)。生子二:希盛、希虞。至2001年,共609人。
衡東草市陳氏
始遷祖永明公,字景明,號熹齋,祖居茶陵,元皇慶年間徙衡山草市龍?zhí)粒ń窈鈻|草市)。生子六:福孫、福關、福祿、福興、福祚、福崇,分別開派官塘、楊木塘團塘、龍?zhí)裂炯?、芒洲、耒陽縣(失考)、茅鐮洲。至2001年,共1100人。班行:(自十四代起)肇開虞封,傳衍恢崇,起家有則,遠守益恭,興賢任重,志在作忠,積高增尚,本立源逢,全敦善信,光振衡峰。
衡東龍頭陳氏
始遷祖永祥公,字文選,行端一郎,號心田,元至正18年(1358)由茶陵馬首遷衡山龍頭老屋灣(今衡東龍頭)。生子三:希文、天文、志文(無傳)。希文二子:必富、必公,必富三子:長聰移居石枧,次諒住老屋,三海遷桂山;必公子善移居新屋。天文二子:長必敬住江邊,次必讓住潭泊。聰、諒、海、善、敬、讓為龍頭陳氏六大房。至2001年,共12251人。班行同衡東草市陳氏。
耒陽陳氏
始祖延海公,字靜涵,號金墩,原籍福建莆田縣,宋初因平蠻有功授寧海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保,賜耒陽東鄉(xiāng)之平陵琉塘等處田產七千五百畝。族人分布于耒陽縣各鄉(xiāng)。至1948年,已傳30代,延海公四世孫從浩房共6500人。宗祠在縣城。
常寧陳氏
明洪武間自江西豐城移居于此。族人多分布在板橋、衡頭等地。至1989年,全族人口25000余人。
祁東金蘭橋陳氏
始遷祖用賓公,四川蒲江人,元時總戎鎮(zhèn)守祁陽,遂定居于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