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包拯、司馬光《誡子書》
嵇康、包拯、司馬光《誡子書》,???人無志,非人也(1)。但君子用心,有所準行(2),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后
人無志,非人也(1)。但君子用心,有所準行(2),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后動(3)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4)。若心疲體懈,或牽于外物,或累于內(nèi)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于去就(5)。議于去就,則二心交爭。二心交爭,則向所以見役之情勝矣(6)!或有中道而廢,或有不成一匱而敗之(7)。以之守則不固,以之攻則怯弱,與之誓則多違,與之謀則善泄;(8)臨樂則肆情,處逸則極意(9)。故雖繁華熠耀,無結(jié)秀之勛;終年之勤,無一旦之功(10)。斯君子所以嘆息也。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zhí)信,蘇武之守節(jié),可謂固矣(11)!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12)
所居長吏,但宜敬之而已矣(12)。不當極親密,不宜數(shù)往,往當有時(13)。其有眾人,又不當宿留(14)。所以然者,長吏喜問外事,或時發(fā)舉,則怨或者謂人所說,無以自免也(15);若行寡言,慎備自守,則怨責之路解矣(16)。
其立身當清遠,若有煩辱,欲人之盡命,托人之請求,當謙辭□謝(17):其素不豫此輩事,當相亮耳(18)。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違拒,密為濟之(19)。所以然者,上遠宜適之幾,中絕常人淫輩之求,下全束修無玷之稱,此又秉志之一隅也(20)。
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于宜(21)。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當說宜易之理。(22)若使彼語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23)。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來守,人雖復云云,當堅執(zhí)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24)。
不須行小小束修之意氣,(25)若見窮乏而有可以賑濟者,便見義而作。(26)若人從我,欲有所求,先自思省。(27)若有所損廢,多于今日,所濟之義少,則當權(quán)其輕重而拒之(28)。雖復守辱不已,猶當絕之(29)。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無我有,故來求我,此為與之多也(30)。自不如此而為輕竭,不忍面言,強副小情,未為有志也(31)。
夫言語,君子之機,(32)機動物應,則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33)。若於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則當懼有不了之失,且權(quán)忍之(34)。後視向不言此事,無他不可,則向言或有不可;然則能不言,全得其可矣。(35)且俗人傳吉遲傳兇疾,又好議人之過闕,此常人之議也。(36)坐言所言,自非高議。(37)但是動靜消息,小小異同,但當高視,不足和答也。(38)非義不言,詳靜敬道,豈非寡悔之謂?(39)
人有相與變爭,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也(40)。且默以觀之,其是非行自可見。(41)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是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42)就有人問者,猶當辭以不解。近論議亦然。(43)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欲轉(zhuǎn)盛,便當無何舍去之。此將斗之兆也(44)。坐視必見曲直,黨不能不有言,(45)有言必是在一人,其不是者,方自謂為直,則謂曲我者有私於彼,便怨惡之情生矣(46);或便獲悖辱之言,正坐視之,(47)大見是非,而爭不了,則仁而無武,於義無可,故當遠之也。(48)然大都爭訟者,小人耳。(49)正復有是非,共濟汗漫,雖勝可足稱哉?就不得遠取醉為佳。(50)若意中偶有所諱,而彼必欲知者,若守大不已,或劫以鄙情,不可憚此小輩,而為所挽。引以盡其言。(51)今正堅語,不知不識,方為有志耳(52)。
自非知舊、鄰比,庶幾已下,欲請呼者,當辭以他故,勿往也。(53)外榮華則少欲,自非至急,終無求欲,上美也(54)。不須作小小卑恭,當大謙裕;不須作小小廉恥,當全大讓(55)。若臨朝讓官,臨義讓生,若孔文舉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節(jié)(56)。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知(57)。彼知我知之,則有忌於我。今知而不言,則便是不知矣(58)。若見竊語私議,便舍起,勿使忌人也。(59)或時逼迫,強與我共說。若其言邪險,則當正色以道義正之。(60)何者?君子不容偽薄之言故也。(61)一旦事敗,便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備之深也。(62)凡人私語,無所不有,宜預以為意(63)見之而走者,何哉?或偶知其私事,與同則可,不同則彼恐事泄,思害人以滅也(64)。非意所欽者,而來戲調(diào),蚩笑人之闕者,但莫應從小共,轉(zhuǎn)至於不共(65);而勿大冰矜,趨以不言答之。勢不得久,行自止也。(66)自非所監(jiān)臨,相與無他宜適,有壺榼之意,束脩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須逆也(67)。過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饋,車服之贈,當深絕之。(68)何者?常人皆薄義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為而作鬻,貨徼歡施而求報,(79)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惡也。(70)
又憒不須離摟,強勸人酒。(71)不飲自已,若人來勸,己輒當為持之,勿誚勿逆也(72)。見醉薰薰便止,慎不當至困醉,不能自裁也。(73)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誡子書
誡子書誡子書,諸葛亮,修養(yǎng),德行,節(jié)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注釋誡:警告,勸人警惕。夫(fú):段首或句首發(fā)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養(yǎng)德:培養(yǎng)品德。...
· 薛夫子家訓:《誡子書》
薛u(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山西省河津縣人,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學大師、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字德溫,號敬軒。薛u品格高潔、才學淵博,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文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不失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原文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倫理而已。何為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者之倫序是也。何為理?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于倫理明而且盡,始得稱為人之名,茍倫理一失,雖具人之形,其實與禽獸何異哉!蓋禽獸所知者,不過渴飲饑食、雌雄牝牡之欲而已,其于倫理,則愚然無知也。故其于飲食雌雄牝牡之欲既足,則飛鳴躑躅,群游旅宿,一無所為。若人但知飲食男女之欲,而不能盡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倫理,即暖衣飽食,終日嬉戲游蕩,與禽獸無別矣!圣賢憂人之婚姻...
· 《誡子書》:看諸葛亮如何教育子女
諸葛亮是中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諸葛亮早年在南陽隱居。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問以統(tǒng)一天下大計,諸葛亮遂輔佐劉備,聯(lián)孫抗曹,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他曾革新“連弩”,可連續(xù)發(fā)射10箭;制作“木牛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墩]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 《諸葛氏家規(guī)》節(jié)選(諸葛亮-誡子書)
●《誡子書》《誡子書》,堪稱百世楷模的諸葛亮在臨終前留下的傳世家訓。無論世事如何變更,無論諸葛后裔身處何境,這一篇86個字的家訓,都未曾有過一個字的改動。在諸葛村,它就是一個人生成長的準則,一個為人處世的規(guī)矩,一個中華文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諸葛村,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諸葛人身體力行,將之傳承至今……●誡子書原文: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②無以明志,非寧靜③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④,險躁則不能治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窮廬⑧,將復何及!【注釋】①行:行為作風。②淡泊:恬靜寡欲,不圖功名富貴;生活簡樸,不追求享受。③寧靜:心情安靜,專心致志。④淫慢:放縱輕浮。勵精:振奮精神,精益求精。⑤險躁:浮躁,不冷靜;治性:陶冶情操。⑥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力衰,學無所成。⑦接世:接觸社會。⑧窮廬:簡陋的房屋。...
· 劉備有遺囑嗎為什么說“誡子書”是劉備的政治遺囑?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征吳兵敗,退守白帝城。次年,即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于白帝城“永安宮”染沉疴不起,急招諸葛亮星夜來白帝,聽受遺命。當時和諸葛亮一起來的還有劉備次子魯王劉永和三子梁王劉理,留太子劉禪守成都。也就是說,劉備臨終,劉禪并不在身邊。清人毛宗剛評點“三國”,于此點評說:“在白帝,而劉禪在成都,與曹操在洛陽,而曹丕在鄴郡,臨終之時,父子皆不相見,仿佛相似?!鼻樾蜗嗨疲蝗粽摫藭r心境,則曹、劉大不同也。由于劉禪不在身邊,劉備手書的“遺詔”便只能由諸葛亮帶回成都,這份“遺詔”,也就是后世所謂劉備“誡子書”,羅貫中《三國演義》所引和《三國志》“裴松之注”所載文辭略有出入,然大抵不差,不妨照錄: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轉(zhuǎn)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