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氏流源
長沙石氏
始祖春谷公,元時自江西徙湘潭,總祠堂在湘潭姜畬石家坊。至清中葉,始遷祖養(yǎng)悅公遷來長沙。后人置業(yè)長沙東鄉(xiāng)鷓鴣塘陳家坪。據(jù)1992年未刊家譜載,最后排派為:家聲定克昌祖。堂號"樂山堂"。
寧鄉(xiāng)石家灣石氏
明代自江西遷此。
湘潭云湖石氏
自宋守信公再傳至全振公,始隸潭州籍。至始遷祖春谷公,諱元蕃,遷湘潭,再下十二傳至清仁吾公,子云野、祿野,一居學坪,一居云湖。云野后裔居學坪、善化、衡山馬橋灣、窯山?jīng)_、雙廟等處;祿野生子四:開憲、開祖、開云、開寶,其后裔遷居云湖墹茲塘、許家壩、福沖、泥灣、潮江沖等處。清同治4年(1865)五修族譜。派語:(自十九世始)孝友前芳久,詩書善訓長,賢材誠蔚啟,德教振湖湘。湘潭石漢聲先生一支派語:培養(yǎng)承先世,家聲定克昌,祖宗貽澤遠,繼緒載文章。
湘潭石家坊石氏
始遷祖元蕃公,明初自江西遷湘潭四都石家坊。子四:長子元一遷蘇州,次子元二遷長沙碧湘街,三子元三遷興國,四子元四守石家坊。清嘉慶元年(1796)二修族譜,同治7年(1868)三修,光緒24年(1898)四修,1928年五修。
醴陵上堡沖石氏
始遷祖秀巒公,清康熙間自福建汀州遷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1600人。
醴陵棗子園石氏
始遷祖維林公,明洪武間自江西遷此。族人分布于攸縣。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500人。
炎陵十都黃上村石氏
先世清雍正年間由廣東南雄始興縣遷入霞陽石下(今十都鄉(xiāng)黃上村)。后裔分布于十都大院。
邵陽石氏
始遷祖萬三、千三、百三,宋建隆間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千秋鄉(xiāng)水伯堡徙居寶慶府。萬三公落業(yè)佑溪橋,不數(shù)年回籍;千三公落業(yè)石陂橋,支分五房:通、達、貴、逵、暹;百三公落業(yè)茶園山,支分為桂、相、椅、隆四房。后人分布于邵陽、益陽、湘鄉(xiāng)、寧鄉(xiāng)、新化及江西、四川等地。二支族譜始修于乾隆25年(1760),嘉慶16年(1811)百房二修,道光27年(1847)百房三修,光緒18年(1892)百房四修,1948年千、百二房六修,1917年百公裔五修。百公裔舊派:邦思原志楚,仕興永吉昌。續(xù)派:一宗多國用,美翠自生光。二支合派:景德耀先者,芳聲孝友傳,顯揚昭盛代,家世裕魁元。
邵陽石氏
始祖九鼎公,字任重,號南楚,宋建隆元年(960)來守邵州,任滿仍歸江西泰和縣水伯堡圳上。歷數(shù)世至光趙,號連城,生萬金,行萬三郎,萬富,行千三郎,萬鎰,行百三郎,復來邵州,萬金居佑溪赤金鈿;萬富居石陂頭紫金鈿;萬鎰居茶園山銀金鈿。萬金后歸原籍,萬鎰后隸新化時榮橋。萬富世籍邵陽,生五子:朝通、朝達、朝貴、朝逵、朝暹,分里石武、石文、石奇、石祥、石權。明正統(tǒng)12年(1447)始修族譜,隆慶2年(1562)、清康熙27年(1688)、嘉慶6年(1801)、道光30年(1850)、光緒15年(1889)、1915年續(xù)修。同治間建宗祠于田心坪。班序:萬朝成受以,子應添汝明,文武正永定,榮華大吉昌,景德啟盛世,安思慶楚邦,嗣秀通京國,顯隆士俊良,義方遵祖訓,孝友紹家綱,裕后詒謀遠,承先福澤長,教典昭敦睦,儒材譽錫鄉(xiāng),詩書崇甲第,勛業(yè)贊平章,圣學心傳續(xù),純臣矩范詳,繼繩儲杰偉,蘭桂郁資湘。
綏寧石氏
始遷祖仕明公,原籍江西泰和,為官云南,于明成化間卸任歸里,路經(jīng)綏寧,見山水秀麗遂定于岳二里(桃坪一帶)栗木田。后裔分布于鹽井一帶。
華容墨山石家垸石氏
始遷祖萬三郎,祖居饒江府丹陽縣(今江蘇丹陽縣),官岳州指揮使,奉詔征苗有功,受封后守岳州,致仕后于宋淳祐元年(1241)遷居華容墨山石家垸,其弟萬四郎隨兄遷華,同居石家垸。原派:大國鳴世鐸,汛秀美重鈞,潤述烈增錦,洪策煥堂欽。續(xù)派:漢楚煦堯鎮(zhèn),河東鳳培鍾,湘材炳坤錫,準樹熙在鉷。
平江黃金洞拋石石氏
始遷祖朝鳳公,清乾隆25年(1760)自贛州長寧遷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61人。
湘陰古塘圍石氏
始祖謙益公,字虛懷,原籍浙江寧波府鄞縣。公性曠達,好山水,明初長子天福官湖廣,公與次子天祿、三子天壽率仆從百余來湘,止于湘陰縣古塘圍。天福,字又崇,明洪武初從靖海侯吳正御倭寇,有功升任湖廣都指揮使僉事,分居益陽青修山。天壽分居沅江,惟天祿世居古塘。清光緒28年(1902)建總祠于沅江縣泚湖口。清乾隆9年(1744)三支始修族譜,嘉慶20年(1815)續(xù)修,咸豐8年(1858)三修,光緒18年(1892)四修,1931年五修,1994年六修。新派:忠孝昭彰長發(fā)其祥克家駿茂傳世鴻昌岳云獻瑞湘澤流芳化隆端本治慶維綱。
沅江瓊湖鎮(zhèn)石氏
先世明洪武31年(1398)自江西吉水縣宦湘,落業(yè)于沅江縣沙頭(今屬益陽),后裔分居于縣境瓊湖鎮(zhèn)及益陽張家塞、泚湖口、沙頭等地。
南縣石氏
始遷祖鐸山公,清乾隆間由華容縣東山遷十都傅家嘴(今南縣北河口鄉(xiāng)東勝村)。
常德石氏
始祖 公,字敏若,原籍河南,宋哲宗時進士,因不附權閹梁師成而游幕于楚,后因河南沒于金而不得歸籍,遂家于常德。數(shù)傳至廷河公,拜元初萬戶侯,以孝謹治家,子孫十世同居。廷河以前世系不可考,故以廷河為常德石氏一世祖,1948年八修族譜。族人有遷居桑植、慈利、石門、澧縣、臨澧、桃源、南縣、施南等地者。祖祠在常德石公橋。至1948年,遞傳25代,共5萬余人。
桑植石氏
字派:開國廷家彥,興壽懋應長。
寧遠石氏
始遷祖文莊公,行八郎,原籍江西泰和鵝頸塘,元末明初之際,明太祖授以都司,鎮(zhèn)守舂陵,開基于湖南寧遠縣石安鄉(xiāng)石家洞,其子玉生,生三子:午榮開派石溪;午篤開派祁陽金剛渡;午敬開派牛丫坵。族人分布于祁陽金剛渡、江華石圍塘及本縣白虎營。宗祠在石家洞。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余人。
新田下溁石氏
始遷祖光優(yōu)公,清康熙年間由江西寧州(今修水縣)來湘貿(mào)易,開基于新田縣仁智鄉(xiāng)下溁。至1948年,已傳8代,男女丁口50余人。
麻陽蘭里石氏
祖籍沅陵縣筲箕灣石家村,民國時遷入麻陽定居蘭里。字派:成長再善啟,家顯大光明,如玉紹先美,文武才學勝,萬代興隆典狀元。
會同石氏
始遷祖宣義公,宋政和2年(1112)自福建莆田由鄉(xiāng)榜除會同令,后因受阻于苗而家會同。族人分布于西門外等處。
靖州石家團石氏
先世因避亂自江西豐城遷此。
通道石氏
始遷祖大月公,明洪武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徙通道。
通道羅平溪石氏
始遷祖再立公,明洪武年間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通道羅平溪。
瀘溪石氏
始遷祖開基公,南宋祥興2年(1279)自江西吉安府因貿(mào)易遷此。
保靖石家洞苗族石氏
明末自四川貴棚遷峨容,再由峨容遷保靖毛溝鎮(zhèn)石家洞。
保靖苗族石氏
清朝中期從沅陵縣棋盤巖遷保靖,聚居于梅花鄉(xiāng)斷橋村、陽朝鄉(xiāng)石家村。
龍山苗族石氏
由花垣遷譜口車,再遷苗溝,族人分布于苗溝、苗源、桐木坳、麻陽洞等地。
龍山扒湖苗族石氏
始遷祖大魁公,由花垣遷興隆街苗溝,后遷扒湖,族人分布于扒湖、克溪溝。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