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鄧氏流源
邵陽田家渡鄧氏
始遷祖理公,元皇慶元年(1312)自江西徙縣城北資江,十一世必文公,自邵陽新寧上一都廟沖徙居田家渡。
邵陽鄧十村鄧氏
始遷祖汝福公,元成宗時自江西泰和莫恒里遷邵南尚賢里鄧十村。
邵東七井鄧氏
始遷祖天俊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泰和遷居邵東新寧下一都七眼井龍富塘,生五子:日惠居北路塘口,日 居湘鄉(xiāng)長田及邵陽山腳,日慧遷桂陽州,日正遷衡陽遺澤塘,日智仍居龍富。清嘉慶16年(1811)始修族譜,光緒元年(1875)續(xù)修,1925年三修。班序:天原宗祖永,文武定太賢,國正安仁義,世代榮昌前,裕后貽謀遠(yuǎn)。
新邵田心鄧氏
始祖伯萬公,江西吉州泰和人,傳至七世孫志湖公,自新化梅山溪洞徙此。
洞口油麻田鄧氏
始遷祖仲五公,明洪武元年(1368)隨父棄官定居武岡,遷入洞口油麻田(今西中鄉(xiāng)境)落戶。今傳20余代。
洞口毓蘭山鄧氏
始遷祖天翁之孫通亮、通初、通光三兄弟,明洪武18年(1385)自祁陽遷此。今傳20余代。
武岡石虎村、黃家亭鄧氏
譜以仲華公為一世祖。四十三世鶴林公,由江西泰和縣遷湖南湘陰。四十四世大瑜公,因世亂復(fù)遷泰和縣梅子坡。與湘鄉(xiāng)江口鄧氏族譜所載異同。大瑜公長子吉,五子:學(xué)成、學(xué)金、學(xué)魁、學(xué)元、學(xué)朝。學(xué)朝第七子天軍公官居指揮使,明洪武間自泰和鵝頭大坵圳塘上初徙邵陽縣柏樹村,生富、貴二公,復(fù)徙武岡縣石虎村,生祥、通二公,終徙武岡黃家亭,生仁、義二公。清同治間通房纂修族譜,清光緒32年(1906)富、貴、祥、通四房續(xù)修。至1930年,全族男丁2000余人,女丁2000余人。富房老班:天禮志鄧文,鄧祖仁庭彥,學(xué)(仕)國(世)有德運,伯祿盛宏賢。貴房老班:天禮志鄧文,鄧祖朝景大,鳳國正德遠(yuǎn),世祿盛洪賢。祥通仁三房老班:天禮智信仲,仁義宗祖文,朝之惟茂可,立必達(dá)上成。新班:昌集聯(lián)昭穆,彝倫品序敦,升恒觀益晉,履泰復(fù)咸臨。
武岡鄧氏
學(xué)朝公長子天俊,天俊長子原智生三子,第三子宗太子二:世吉、世安,明正統(tǒng)間兄弟倆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梅子坡鵝頸大坵遷居湖南武岡縣。世吉,字祖爃,后裔世居寶白團(tuán)之篡彼頭、木蔸塘、義江、橫板橋、崇山、石子塘、千秋塘等地。宗祠在寶白團(tuán)井。至1930年,男女丁口300余人。班序:世海仲再法,汝景宜宗本,思志崇甫式,代榮繼開列。世安,字祖煌,后裔居洪廟、王家沖、滿堂、紫溪、新田踏水橋、南鄉(xiāng)周民團(tuán)波鳥山、黃橋鋪、邵陽桃花坪及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宗祠一在洪廟沖,一在紫溪,一在新田。至1930年,男女丁口1600余人。班序:世從應(yīng)友徵,本宗承萬鳳(添),朝志期光元,之學(xué)庠賢良。
武岡鄧氏
始祖得遇公六世孫天俊生二子:原智、原濤,濤公派下居武岡東路花石橋。原智公之子宗太生世吉、世安,兄弟于明正統(tǒng)間自江西泰和縣圳上遷湖南武岡。世安子二:應(yīng)銘、應(yīng)祥。應(yīng)祥生三子:友明、友斌、友諒。友明子必興,友斌子必受,友諒子必緣、必禎、必祥。友明、友斌二公之裔居新寧北鄉(xiāng)迴龍市雙灘村,必緣公后裔居邵陽蔴芝窯,必禎公后裔居雷打灘,必祥公后裔居武岡馬埠田。至1930年,必祥房男丁800余人,女丁700余人。宗祠一在迴龍市,一在馬埠田。班序:世應(yīng)友必文(汝),敏(聰)志思庭繼,承印文榮(良啟)朝,式代永昌明。
武岡毓蘭山鄧氏
天俊公長子原智,原智長子宗興,宗興第三子祖清,始遷武岡毓蘭山橋上,生三子:永寶、永慶、永玖,后裔居社學(xué)團(tuán)、毓蘭山、橋上、老潭團(tuán)、宏家坊等地。祖清公宗祠在毓蘭山橋上。至1930年,男女丁口1400余人。班序:祖永通子仕,思再文景允,琮俎林松常,時茂桂蘭應(yīng)。
武岡延崗沖鄧氏
始遷祖子賢公,明洪武3年(1370)生,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頸大坵官湖南靖州學(xué)正,卜居武岡東鄉(xiāng)雙井村延崗沖,生二子:必魁、必才,后裔居桐木塘、漠溪沖、青井、高霞山、水浸坪、雞公山、樟把塘、延崗沖、馬蹄江及全州、益陽等地。子賢公祠在青井村烏鴉井。至1930年,二房合計男丁2700余人,女丁2700余人。班序:子必仕仁宗,文思映帝宮,南陽肇基遠(yuǎn),東漢發(fā)祥隆。
武岡石牛塘鄧氏
始遷祖元太公,字公望,明洪武3年(1370)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大橋頭棋盤巷圳上偕弟元敬、元富遷居武岡,后裔世居石牛塘。宗祠在石牛塘。至1930年,男丁140余人,女口120余人。班序:元日祖宗文思再必友,盛朝星萬代,立學(xué)正榮昌,東漢家聲大,南邦世澤長。
武岡庫樓場鄧氏
始遷祖廟鳳公,字來儀,元至正2年生,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由舉人擢貴州安順府同知,升廣西太平府知府,致仕歸卜居武岡光遠(yuǎn)市庫樓場,其子汝森生四子:世遠(yuǎn)、世富、世祥、世末。后裔居石塘大屋里、石隴園、暗溪山、栗頭沖、橫樓腳、乾溪園、洞下沖八合等地。廟鳳公宗祠在八合。至1930年,男女丁口1400余人。班序:世大必有永,惟慶宗祖朝,繼述光宏發(fā),建啟裕良謀。
武岡石山背鄧氏
始遷祖富欽公,明時自江西遷湖南武岡石山背,生五子:旭、璟、理、鎰、鑒。后裔分布于石山背、洞井、高沙市、牛軛塘、石柱江等處及貴州獨山、大定、廣西興安縣富足村等地。富欽公祠在城西石山背,支祠在洞口區(qū)黃演村。至1930年,男女丁口600余人。班序:富旭宗思永,仁添元再受,萬年繩武承,先德貽謀啟。
武岡鄧氏
遷湘始祖政欽公,由河南官湖廣指揮,宦游黔陽,卒葬黔陽鸕鶿灘。子三:仲保、仲伍、仲民,明永樂時,兄弟同遷武岡。仲保生四子:添權(quán)、添厚、添佐、添惠,后裔居?xùn)|關(guān)廂、龍溪鋪、石路江、牛斯塘、安樂橋、飛水巖、巷口灣、小茶山、袁家沖、栗子塘、鄧家坳等地;仲伍生四子:榮稱、貴稱、善稱、如高,后裔居巷口栗樹腳、茅坪里、莫家沖、鸕鶿塘、馬家山、鴨子塘、龍?zhí)朵?、青井團(tuán)等地;仲民生五子:添壽、添籌、添輔、添淑、添全,后裔居城東官田、榬山、瞿家祖、吳家塘及綏寧瓦屋塘、四川秀山縣等地。至1930年,三大房男丁4000余人,女口4000余人。宗祠一在縣城轉(zhuǎn)龍街,一在西北鄉(xiāng)李家渡油麻田。班序:政仲添仕文(如志子),浩宗日朝一(友思宗祖祥),良國維明敦(文林光南揚),孝友(大祚)圣代陳。
新寧鄧氏
始祖得遇公,其子思齊生鶴林,鶴林子大瑜生三子:受吉、受亨、受文。受吉生六子:學(xué)成、學(xué)元、學(xué)金、學(xué)魁、學(xué)朝、學(xué)漢。學(xué)魁子二:天旺、文叟,學(xué)漢公子四:天隆、天華、天欽、天道,兄弟六人于元順帝時由江西遷居湖南新寧。天旺房班序:天原再德子,慶潤金文林,雨永生世明,新善在家定。文叟房班序:文克思賢必,才運良三運(自春),志朝廷(開)時世,新(學(xué))善在家定。天隆房班序:天原再誠昶,志通紹奇(選璧)以維,起文愈世明,新善在家定。天華房班序:天原克道志,思祿之朝文,宗正應(yīng)先梅,廣善在家定。天欽房班序:天永必仲斌,文子添才自(繼守),世國芳開上,大人在家定。天道房班序:天原再友永,顯必仕伏仰,應(yīng)遠(yuǎn)之紹覺,新善在家定。至1930年,六支合計男丁2851人,女口2706人。總祠在縣治南門外御史街,天隆房支祠一在浮橋頭,一在鄧家灣,一在坪頭山,一在楊柳田,一在連村;天華房支祠在長湖村葭塘;天欽房支祠在鄧家灣,天道房支祠在老屋里塘乾。
新寧龍迴鄧氏
始遷祖傅公,明時自江西遷居湖南新寧縣北鄉(xiāng)龍迴,傅公生三子:存經(jīng)衍古竹房,存祿衍沙井房,存豹衍龍迴房。支祠一在東安縣苦竹塘(苦竹、沙井二房合建),一在新寧西鄉(xiāng)楊溪村栗山口(龍迴房建)。至1930年,合計男丁200余人,女口200余人。班序:友可伯宗璇,明存文仕宣,仁世登承上,大維國正中。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