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何環(huán)堂族譜》記錄800年歷史文化沉淀
位于鳳山腳下的小欖,歷來菊花遍地,香氣四溢。如此鐘秀之地,800多年前由何氏一族開啟傳奇序幕,從此掀開這一廣東知名城鎮(zhèn)的人文、經(jīng)濟、歷史諸多方面的鴻篇巨制。這兒,從古至今,商貿(mào)繁華自不用說,菊花會亦聞名遐邇。平心而論,個中種種,著實離不開歷代何氏族人的奮力進取。
舜舉何公祠是小欖目前規(guī)模最大、結(jié)構(gòu)最為完整的何氏宗祠
【姓氏淵源】古往今來傳承情
據(jù)資料記載,黃帝時期已有何姓,很多姓氏書籍記載,何姓為韓姓轉(zhuǎn)音而來,其先祖為避追殺,改稱何姓。時下,國內(nèi)何姓人口有1300多萬,四川、廣東、湖南三省何姓人口最為集中,約占全國何姓人口的40%。放眼中山全市,現(xiàn)有何姓人口56000多,列各姓氏人口數(shù)量的第7位?!?/p>
據(jù)《小欖何環(huán)堂族譜》記載,宋咸淳年間,原居于南雄珠璣巷的何氏兄弟幾人,因南粵史上有名的“胡妃事件”而加入南遷隊伍,于1274年來到香山縣的鳳山腳下,成為小欖開村之鼻祖。此后,其一部分子孫后裔又分支于石岐的柏山、員峰等地。小欖何氏開村200多年后,即明嘉靖年間,黃圃鎮(zhèn)一村的何氏一族由順德上地鄉(xiāng)遷來。以上,為中山何氏一族大體的來龍去脈及分布狀況。
積厚祠建筑上精美的雕塑
【聲名在外】古祠新韻話當(dāng)年
小欖有800多年的歷史文化沉淀,史上一度建有四百多間祠堂,何氏占了多數(shù)。不過,隨著歷史變遷,現(xiàn)尚存完好且具歷史文化價值的何氏祠堂不多了。較為出名的有三間,其中兩間位于新市路附近,一是舜舉何公祠,二是大夫六世祖祠。前者是小欖目前規(guī)模最大、結(jié)構(gòu)最為完整的何氏宗祠,現(xiàn)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后者是小欖現(xiàn)存最早的何氏宗祠。至于另外一間,名為仆射何家祠,位于云路街,同樣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舜舉何公祠,又稱積厚祠,始建于明萬歷晚期,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后來曾作供銷社倉庫使用,1999年的時候又修繕過一次。該祠坐東北向西南,三間三進布局、中夾兩天井,第一進前有一庭院,三進均為硬山式頂,以花崗石為基底,山墻內(nèi)層用水磨青磚橫砌,外層用蠔殼砌成,總體建筑面積約807平方米。時至今日,該祠被辟為新市社區(qū)綠色文化閱覽中心,古樸之余又添幾分墨香。
仆射何家祠,建于清代同治癸酉年(1873年),上世紀(jì)初重修過一次,為三進三間布局,1960年被拆去前進,現(xiàn)只存中、后兩進,面積約為400平方米。該祠建筑為硬山式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構(gòu)架,置有人物雕刻舵墩,雕花斗拱出兩跳,一斗三星出兩跳,雕龍托腳,具有鮮明的清代晚期地方建筑特色。
小欖史上第一間祠堂--大夫六世祖祠的滄桑容顏
【年份久遠(yuǎn)】小欖第一間祠堂
接下來讓我們再去看看小欖史上第一間祠堂——大夫六世祖祠的滄桑容顏。大夫六世祖祠,是為紀(jì)念小欖何氏六世祖何月溪而興建的祠堂,又稱旌義祠、光裕堂。它始建于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3年),后于1711年、2007年有過兩次重修。該祠堂坐北向南,原為四進三間,現(xiàn)僅存頭進,面闊14.9米,進深10米,面積約149平方米。這座建筑為穿斗抬梁式結(jié)構(gòu),外山墻以蠔殼砌成,檐柱出跳挑檐,梁和枋上有木雕花柁墩,墻墀有蠔殼狀白色灰雕,經(jīng)過翻新后保存較好。祠內(nèi)還懸有“光裕堂”匾額,堂匾署名是“外孫倫以訓(xùn)敬書”。
大夫六世祖祠外,原本有廣州府知府馬駿驥和香山知縣周訓(xùn)為何圖源立的牌坊——旌義坊。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一座表彰仁義的牌坊,事實上,它背后的確蘊藏著一個仗義疏財?shù)墓适?。明代正統(tǒng)年間,當(dāng)時何氏家族第七世祖何圖源是一個糧商,有一次他販運糧食到福建,遇當(dāng)?shù)仞嚮?,于是把所運糧食全部捐給當(dāng)?shù)刭c災(zāi)。朝廷得悉后便封其為義民,并先后賜建了兩座牌坊以示表彰,一座是位于祠內(nèi)的“天朝錫命”牌坊,一座便是旌義坊。
據(jù)《香山縣志》記載,旌義坊為四柱三樓式木石結(jié)構(gòu),坊中門石柱前為馬駿驥贈聯(lián):“一表特旌忠義客,五羊爭睹富豪家”;后有周訓(xùn)贈聯(lián):“名揚上國聞千古,義賑香山第一人”。這座牌坊上層飛桷飄檐,下層石柱石礎(chǔ),雕刻有精美圖案,花鳥人物,手工細(xì)致,形象栩栩如生。坊前整齊地排列著十多座石包臺旗桿夾,有照壁墻一幅,中有“凝祥”二字。當(dāng)時,由祠堂、牌坊、旗桿夾組成了氣勢宏偉的一組古建筑群,蔚為壯觀。祠門前一對大燈籠,分別書上月溪公后裔何璟官職榮銜“御賜紫禁城騎馬”和“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字樣。
不過,上述景致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隨著歲月變遷,祠內(nèi)的“天朝錫命”牌坊于1941年被臺風(fēng)吹塌,祠外的旌義坊及祠堂大部分建筑后來因種種原因被拆毀。旌義牌坊僅存的兩件殘石(對聯(lián)石柱),被擱置在小欖人民公園的后山。此后,該祠又先后被辟為小欖鎮(zhèn)劇場、工廠倉庫之用,可謂歷盡歲月的洗禮。
氏族名流
何廷玉:明洪武初年薦授中憶科舍人,晉人理寺寺副(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何子朗:洪武初年薦授予禮部議制司員外郎。
何派行:宋代金科狀元何栗裔孫,明嘉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員外郎,福建太平知府,升太仆寺少卿。
何定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武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一名,授三等侍衛(wèi),派任福建長福營都司,累升閩浙水師營參將、澎湖水師副將、浙江提督等職。
何深:清道光廿七年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晉閩浙總督兼福州將軍
何乃斌: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第八名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三名 (武探花),授漢二等花翎侍衛(wèi)。
何作照:清光緒八年壬年科歲貢,朝考知縣補用四川省,晉直棣州知州,后賞花翎三品銜。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