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
東亞
中國
中國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王太后存在,如趙國的趙威后、秦國的宣太后、夏太后等等,都是王的母親,因而得稱王太后。
漢朝延續(xù)了戰(zhàn)國時期王母稱王太后的制度,后宮妃嬪若生子、且其子有封國,可在皇帝崩后出宮前往其子的封國,成為該國的王太后,又稱王國太后,如代太后薄姬、中山太后馮媛等等。漢武帝時,齊王劉閎之母王夫人深受寵愛。王夫人死后,武帝賜她為“齊王太后”。
東漢以后,王母降稱王太妃,或稱王國太妃,如唐朝趙國太妃楊氏,而王太后一號在中國自漢朝以后,僅于部分君主只稱王的政權(quán)所使用,如五胡十六國的前涼,張重華登基以后,生母馬氏、嫡母嚴氏并尊為王太后,同時為有所區(qū)別,生母馬氏稱王太后、嫡母嚴氏稱大王太后。
日本
日本在推古天皇以前,使用“大王”、“大君”、“皇尊”等作為君主稱號,因此在推古天皇以前的諸天皇,嚴格而言是國王,而非皇帝。雖然日本書紀記載,開國天皇神武天皇皇后媛蹈鞴五十鈴媛命,在綏靖天皇登基后被尊為皇太后,是日本正史中最早的太后,但實際上而言,一直到推古天皇以前的太后,都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朝鮮半島
高麗王朝時期,君主稱國王,其母稱王太后,如穆宗母千秋王太后。自第25任君王忠烈王開始,由于高麗王朝成為元朝附屬國,使王母降稱王太妃。李氏朝鮮在1894年從中國獨立時,重新將王太妃(王大妃)改稱王太后,而明憲太后洪氏是唯一使用過這稱銜的女性。
韓國王太后一覽
其他地區(qū)
現(xiàn)時西方國家前任國王之王后稱為Queen dowager,翻譯為王太后。如王太后是現(xiàn)任君主之母,又被稱為母后太后(Queen mother)。由于東亞鮮見太上女皇或太上女王,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的母親朱麗安娜女王被中文媒體稱為王太后,而非太上女王。
參見
太后
太妃
太儀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