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
歷史
1927年的舊國會大樓
在歐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堪培拉土地的是當?shù)氐耐林?“堪培拉”名字的來源也是當?shù)赝林Z言,原意為“相聚的地方”。這與將來作為國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
歐洲人開始于1820年殖民當?shù)亍?1824年初建居民點,稱堪伯里。 1899年成立聯(lián)邦后劃歸為首都直轄區(qū),1908年堪培拉被選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為“堪培拉”并開始興建,1927年取代墨爾本成為首都,聯(lián)邦議會也正式遷至此地。美國建筑師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設計成特有的環(huán)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設計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
規(guī)劃設計
堪培拉中心部分模型:圖中上方大約為朝南方向。圖中中軸線以紅光標示,三角框架以綠光標示。
作為世界較早的規(guī)劃城市,格里芬為堪培拉設計了氣魄宏大、莊重而又反映澳大利亞自然特征的規(guī)劃藍圖。此設計基本使用“圓圈加射線”的基本構造,并根據(jù)園林城市主義理念,將重要建筑物之間以大片的半規(guī)劃的綠化區(qū)和水景分開。雖然由于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外部因素影響格里芬的計劃屢遭拖延,且由于理念之爭、官僚干預和造價問題原規(guī)劃有所改變,但100年后的堪培拉基本遵照格里芬的規(guī)劃發(fā)展,成為一座獨特的規(guī)劃首都。
現(xiàn)在的堪培拉中心部分的設計框架由三部分組成:
中軸線:承東北—西南走勢的中軸線筆直劃過堪培拉中心部分,其余規(guī)劃基本在中軸線兩邊保持對稱。中軸線兩端連接兩座天然高地:東北角的恩斯禮山(Mount Ainslie)和西南角的國會山(Capital Hill)。安斯利山下、背靠山巒的是澳大利亞戰(zhàn)爭紀念館,紀念館前沿著中軸線延伸的是澳紐軍團大道,兩邊是紀念各次戰(zhàn)爭和各個部隊犧牲將士的紀念碑。儀仗路在格里芬湖北岸結束。中軸線上位于湖南岸的則是萬國旗成列,左右分別是國家圖書館、科技館、國家肖像館、高等法院、國家藝術館等重要國家機構。延中軸線再往西南通過儀仗水池和草坪則是舊國會大廈,其后通過有一片草坪和水池就是國會山,山頂是澳大利亞聯(lián)邦的立法和行政中心新國會大廈。
人工湖:由人工攔截形成的伯利·格里芬湖大約呈現(xiàn)以國會山為中心的弧狀,與中軸線垂直。格里芬的設計中此湖由東、中、西三部組成,其中中部又由兩座公路橋分割成弧狀的中央和圓形的東、西三個湖區(qū)。實際由于成本原因此湖要到堪培拉開始建設后60年左右才開始蓄水,三大部中東部由于成本原因被取消,剩分也使用較天然的形狀而不是格里芬所設計的精確幾何形狀。湖南岸基本是政府區(qū),除了國會山和上述的國立機構外,多數(shù)政府部委的總部也都在湖南岸。其他重要機構也大多在湖岸邊,例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博物館、百周年紀念鐘樓等。
“政、軍、民三角”:國會山、市中心(Civic)和羅素區(qū)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三點之間由三條筆直的公路連接,其中兩條包括跨過伯利·格里芬湖的大橋,另一條則延湖北岸行走。此三角在中軸線兩邊對稱分布,其三點的規(guī)劃用途有像征意義:西南的國會山是政府核心,四周是政府機構和國家文化設施,再遠一點則有總理府、總督府、各國使館等。北面的市中心是商務、商業(yè)和娛樂設施的聚集區(qū),堪培拉市中心的主要購物中心——堪培拉中心就在附近。東北的羅素區(qū)是國防部和三軍總部所在地,國家情報機構以及國立國防學院也在附近。因此三角的三點分別為政、軍、民中心。
雖然此主要框架歷經(jīng)波折最后基本按照格里芬的設計完成,但格里芬設計的細節(jié)部分很多都被改變。例如,格里芬構想中市中心道路應該像歐洲城市的街道,寬闊的林蔭大道中間鋪設電車,兩邊的多層建筑上層是住宅,沿街則是店鋪和食肆,寬敞的人行道可供咖啡館和餐館擺放室外桌椅。實際上,市中心只有一兩個街區(qū)照此發(fā)展,后來主持市政規(guī)劃的政府部門反對高密度住宅理念,情愿在遠郊發(fā)展低密度的新市鎮(zhèn)。軌道交通也至今沒有建成。最主要的國家機構建筑也沒有按照格里芬的構想建造。格里芬構想的國會大樓在國會山和湖岸中間的小山上,后來國會認為此位置配不上國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將新國會大廈建在國會山山頂位置。格里芬構想中這里應該是一座用于舉行公眾儀式、儲存檔案和紀念澳大利亞人成就的公共建筑。格里芬構想中的壯觀總理府至今未建,總理仍屈居于由農(nóng)莊改建的臨時總理府,并不時由于維修結構問題而需搬出:例如2013年當選總理的東尼·艾伯特整個任期都沒有入主總理府(其中第一年居住在聯(lián)邦警察學院的普通宿舍里),以待總理府進行緊急結構維修和驅(qū)趕入住屋頂角落的野生動物。
地理
堪培拉和伯利·格里芬湖全景,遠景為新南威爾士。
堪培拉面積2359平方公里 ,靠近布德貝拉山脈(Brindabella Ranges),離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約150公里??芭嗬骄0渭s580米, 最高點為888米的麥駒華山(Mount Majura)。 其他主要山丘包括855米高的泰萊山(Mount Taylor)、 843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 812米高的莫加莫加山(Mount Mugga Mugga)、 和812米高的黑山(Black Mountain)。
堪培拉地區(qū)的原生植被幾乎完全是桉樹樹種,歷史上作為燃料和家庭用途使用。到20世紀60年代初,砍伐幾乎耗盡了原生桉樹,為了解決隨之而來的水質(zhì)問題政府決定封山,停止伐木。林業(yè)實驗從1915年開始,在斯崇羅山(Mount Stromlo)麓上試點種植松樹和其他樹種。此后,林木種植廣泛開展,新培育的樹林不但改善了闊特河流域(Cotter catchment)的水質(zhì),而且成為了大眾喜歡的消遣地點。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中堪培拉的位置??芭嗬闹饕獏^(qū)(District)用黃色標示: 堪培拉中心(北堪培拉、南堪培拉)、和頓(Woden Valley)、??的希˙elconnen)、維斯頓(Weston Creek)、德嘉朗(Tuggeranong)及近嘉倫(Gungahlin)。
氣候
堪培拉有的氣候是干燥與溫暖,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涼爽 。堪培拉的夏天非常干燥,冬天就寒冷,并有頻繁大霧和霜凍,但很少下雪,這樣的氣候令堪培拉的生物呈多樣性。
教育
堪培拉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高等教育,被眾多機構連年評為全澳第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和位于近郊的堪培拉大學(UC)是該市兩個主要的綜合性學府。
毒品
堪培拉所屬的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同時也是澳大利亞國內(nèi)唯二將大麻合法化的省,另外一省是南澳大利亞州??珊戏ǚN植一株水栽大麻,或合法擁有低于25公克的大麻。但違法者也不會受到審判定罪,而是選擇上輔導課或付罰金。
重要地標
澳大利亞國會大廈
黑山電訊塔
澳大利亞戰(zhàn)爭紀念館
伯利·格里芬湖
國家鐘樓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
姐妹城市
堪培拉和以下城市之間有姊妹城市(sister cities)或友好城市(town twinning)的協(xi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日本奈良
風景
從堪培拉的澳大利亞電訊塔上看夕陽余光
新國會大樓
參見
澳大利亞首都特區(qū)
澳大利亞聯(lián)邦
參考文獻
Lake Burley Griffin, Canberra: Policy Plan. Canberra: National 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 1988. ISBN 0642139571.
The Penguin Australia Road Atlas. Ringwood, Victoria: Penguin Books Australia. 2000. ISBN 0-670-88980-6.
UBD Canberra. North Ryde, New South Wales: Universal Publishers. 2007. ISBN 0-7319-1882-7.
Fitzgerald, Alan. Canberra in Two Centuries: A Pictorial History. Torrens,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Clareville Press. 1987. ISBN 0-909278-02-4.
Gibbney, Jim. Canberra 1913–1953.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88. ISBN 0-644-08060-4.
Gillespie, Lyall. Canberra 1820–1913.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91. ISBN 0-644-08060-4.
Growden, Greg. Jack Fingleton: The Man Who Stood Up To Bradman. Crows Nest, New South Wales: Allen & Unwin. 2008. ISBN 9781741755480.
Sparke, Eric. Canberra 1954–1980.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88. ISBN 0-644-08060-4.
Vaisutis, Justine. Australia. Footscray, Victoria: Lonely Planet. 2009. ISBN 174179160X.
Wigmore, Lionel. Canberra: History of Australia"s National Capital. Canberra: Dalt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ISBN 0-909906-06-8.
Williams, Dudley.The Biology of Temporary Wat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198528-11-6.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