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南郡

                  2020-10-16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449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建置沿革秦漢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占楚都郢,設(shè)置南郡。前206年,項(xiàng)羽立楚義帝柱國共敖為臨江王,以南郡為臨江邦。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滅臨江邦,復(fù)置南郡。漢高后二年(前186年),南郡領(lǐng)十六縣:江陵、宜成、巫、姊歸、臨沮、夷陵、醴陵、孱陵、銷、竟陵、安陸、州陵、沙羨、西陵、夷道、下雋。漢景帝二年(前155年),立皇子劉閼于為臨江王,改南郡為臨江國。四年(前153年),臨江王薨,國除,復(fù)為南郡。七年(前150年),廢皇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改南郡為臨江國。中二年(前148年),臨江王自殺,國除,復(fù)為南郡。南郡為荊州刺史部的首郡。西漢后期,南郡領(lǐng)十八縣:王莽時(shí),改南郡為南順郡。東漢初復(fù)為南郡。東漢時(shí),省郢、高成二縣,武陵郡之佷山縣改屬南郡。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徙封鉅鹿王劉恭為江陵王,改南郡為江陵國。元和二年(85年),徙封江陵王劉恭為六安王,復(fù)為南郡。六朝漢獻(xiàn)帝建安...

                  建置沿革

                  秦漢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占楚都郢,設(shè)置 南郡 。

                  前206年,項(xiàng)羽立楚義帝柱國共敖為臨江王,以南郡為 臨江邦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滅臨江邦,復(fù)置 南郡 。

                  漢高后二年(前186年),南郡領(lǐng)十六縣:江陵、宜成、巫、姊歸、臨沮、夷陵、醴陵、孱陵、銷、竟陵、安陸、州陵、沙羨、西陵、夷道、下雋。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立皇子劉閼于為臨江王,改南郡為 臨江國 。四年(前153年),臨江王薨,國除,復(fù)為 南郡 。七年(前150年),廢皇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改南郡為 臨江國 。中二年(前148年),臨江王自殺,國除,復(fù)為 南郡 。 南郡為荊州刺史部的首郡。

                  西漢后期,南郡領(lǐng)十八縣:

                  王莽時(shí),改南郡為 南順郡 。東漢初復(fù)為 南郡 。 東漢時(shí),省郢、高成二縣,武陵郡之佷山縣改屬南郡。

                  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徙封鉅鹿王劉恭為江陵王,改南郡為 江陵國 。元和二年(85年),徙封江陵王劉恭為六安王,復(fù)為 南郡 。

                  六朝

                  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孫權(quán)派周瑜率軍攻占江陵,后將南郡移交劉備,郡治移到公安(與江陵隔江相望),同時(shí)曹操占領(lǐng)南郡北部的襄陽。劉備分南郡之夷道、佷山、夷陵等縣立宜都郡。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滅孫吳,改南郡為 新郡 ,尋復(fù)為 南郡 ,復(fù)治江陵;分南郡江南為南平郡。 太康中,南郡領(lǐng)十一縣:江陵、編、當(dāng)陽、華容、鄀、枝江、旌陽、州陵、監(jiān)利、松滋、石首。 東晉時(shí),省石首縣,松滋縣改屬安豐郡,鄀縣改屬襄陽郡,襄陽郡之臨沮縣改屬南郡。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旌陽縣并入枝江縣。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州陵、監(jiān)利二縣改屬巴陵郡。此時(shí),南郡僅余江陵、華容、當(dāng)陽、臨沮、編、枝江六縣。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次年立蕭詧為傀儡皇帝,后梁僅據(jù)有荊州一州。

                  隋唐

                  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取締后梁,廢南郡,其地屬荊州,置江陵總管。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改荊州為南郡。南郡領(lǐng)十縣:江陵、長楊、宜昌、枝江、當(dāng)陽、松滋、長林、公安、安興、紫陵。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改南郡為荊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荊州為江陵郡。

                  人口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南郡有125579戶,718540口。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南郡有162570戶,747604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南郡有550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南郡有14544戶,75087口。

                  隋煬帝大業(yè)五年(609年),南郡有58836戶。

                  行政長官

                  南郡守(前278年—前206年)

                  □騰,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在任。

                  □恒,秦王政三十余年在任。

                  南郡守(前202年—前155年)

                  靳彊,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到八年(前199年)在任。

                  南郡守(前153年—前150年)

                  南郡太守(前148年—9年)

                  李尚,漢成帝鴻嘉中在任。

                  翟宣,字太伯,汝南上蔡人,漢成帝時(shí)在任。

                  蕭育,字次君,東海蘭陵人,漢哀帝時(shí)在任。

                  毌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漢哀帝時(shí)在任。

                  郭欽,右扶風(fēng)隃麋人,漢平帝元始中在任。

                  辛伯,隴西狄道人,漢平帝元始中伏誅。

                  南順大尹(9年—25年)

                  南郡太守(25年—79年)

                  程汎,漢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在任,十一年(35年)被擒。

                  劉隆,字元伯,南陽安眾人,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出任,十六年(40年)免官。

                  江陵相(79年—85年)

                  南郡太守(85年—360年)

                  法雄,字文彊,扶風(fēng)郿人,漢安帝永初七年(113年)出任,元初中卒官。

                  岑豫,南陽棘陽人,東漢中期在任,以貪叨誅死。

                  杜喬,字叔榮,河內(nèi)林慮人,漢順帝時(shí)在任。

                  馬融,字季長,扶風(fēng)茂陵人,漢桓帝時(shí)在任,免官,髡徙朔方。

                  種暠,字景伯,河南洛陽人,漢桓帝時(shí)在任。

                  李肅,漢桓帝延熹五年(162年)坐奔北棄市。

                  韓純,南陽堵陽人,東漢后期在任。

                  郭永,安平廣宗人,東漢后期在任。

                  龐統(tǒng),字士元,襄陽人,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209年)領(lǐng)。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漢獻(xiàn)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出任,十五年(210年)卒官。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漢獻(xiàn)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出領(lǐng)。

                  麋芳,字子方,東海朐人,由劉備任命,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降于孫權(quán)。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由孫權(quán)任命,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任。

                  諸葛瑾,字子瑜,瑯邪陽都人,由孫權(quán)任命,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到吳大帝黃武元年(222年)在任。

                  史郃,吳大帝黃武元年(222年)領(lǐng)。

                  張玄,廣陵人,孫吳時(shí)在任。

                  劉肇,晉武帝太康中在任。

                  劉務(wù),晉懷帝永嘉中在任,被杜曾滅門。

                  周玘,字宣佩,義興陽羨人,晉愍帝建興元年(314年)除,未之郡,卒。

                  陶臻,字彥遐,尋陽人,晉成帝咸和中在任,卒官。

                  庾翼,字稚恭,潁川鄢陵人,晉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到六年(340年)在任。

                  王愆期,晉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在任。

                  桓宣,譙國铚人,晉康帝建元中除,以代王愆期,未之官,卒。

                  南郡相(360年—403年)

                  謝玄,字幼度,陳郡陽夏人,晉孝武帝寧康元年(373年)到太元二年(377年)在任。

                  劉波,字道則,彭城人,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在任。

                  江績,字仲元,陳留圉人,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離任。

                  楊佺期,弘農(nóng)華陰人,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到二年(398年)在任。

                  卞范之,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出領(lǐng)。

                  桓石康,譙國龍亢人,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離任。

                  南郡太守(403年—412年)

                  魯宗之,字彥仁,扶風(fēng)郿人,晉、楚之際在任。

                  王騰之,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在任。

                  范泰,字伯倫,順陽山陰人,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出任。

                  江夷,字茂遠(yuǎn),濟(jì)陽考城人,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到八年(412年)在任。

                  毛脩之,字敬文,滎陽陽武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在任。

                  南郡相(412年—420年)

                  毛脩之,字敬文,滎陽陽武人,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到十二年(416年)領(lǐng)。

                  謝方明,陳郡陽夏人,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年)到十四年(418年)在任。

                  王惠,字令明,瑯邪臨沂人,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年)領(lǐng),不拜。

                  張邵,字茂宗,吳郡吳人,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年)出領(lǐng),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改為太守。

                  南郡太守(420年—453年)

                  張邵,字茂宗,吳郡吳人,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由相改稱,同年離任。

                  王華,字子陵,瑯邪臨沂人,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在任。

                  庾登之,字元龍,潁川鄢陵人,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出任,三年(426年)免官。

                  謝述,字景先,陳郡陽夏人,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出領(lǐng)。

                  孔靈符,會(huì)稽山陰人,宋文帝元嘉末在任。

                  張暢,字少微,吳郡吳人,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離任。

                  南郡內(nèi)史(453年—454年)

                  蔡超,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出任。

                  南郡太守(454年—479年)

                  顏師伯,字長淵,瑯邪臨沂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在任。

                  孔道存,會(huì)稽山陰人,宋孝武帝大明中在任。

                  蔡興宗,濟(jì)陽考城人,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年)除,不行。

                  張悅,吳郡吳人,劉子勛義嘉元年(466年)離任。

                  蕭惠開,南蘭陵人,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除,未拜。

                  張悅,吳郡吳人,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到六年(470年)在任。

                  蕭惠開,南蘭陵人,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除,未拜,卒。

                  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離任。

                  王秀之,字伯奮,瑯邪臨沂人,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到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在任。

                  南郡內(nèi)史(479年—493年)

                  崔慧景,字君山,清河?xùn)|武城人,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在任。

                  王奐,字彥孫,瑯邪臨沂人,齊高帝建元二年(480年)到齊武帝建元四年(482年)在任。

                  全景文,字弘達(dá),吳郡人,齊武帝建元四年(482年)到永明元年(483年)在任。

                  沈沖,字景綽,吳興武康人,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到三年(485年)在任。

                  傅琰,字季珪,北地靈州人,齊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出任,五年(486年)卒官。

                  袁彖,字偉才,陳郡陽夏人,齊武帝時(shí)任。

                  王秀之,字伯奮,瑯邪臨沂人,齊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出任。

                  南郡太守(493年—497年)

                  何昌宇,字儼望,廬江灊人,齊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到齊海陵王延興元年(494年)在任。

                  蕭遙光,字元暉,始安王,蘭陵人,齊海陵王延興元年(494年)到齊明帝建武元年(494年)在任。

                  孔稚珪,字德璋,會(huì)稽山陰人,齊明帝建武元年(494年)出任。

                  劉季連,字惠續(xù),彭城人,齊明帝建武四年(497年)離任。

                  南郡內(nèi)史(497年—498年)

                  孔稚珪,字德璋,會(huì)稽山陰人,齊明帝建武四年(497年)出任,永泰元年(498年)改為太守。

                  南郡太守(498年—501年)

                  孔稚珪,字德璋,會(huì)稽山陰人,齊明帝永泰元年(498年)由內(nèi)史改稱,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離任。

                  蕭穎胄,字云長,蘭陵人,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出任,三年(501年)正月改為尹。

                  南郡尹(501年)

                  蕭穎胄,字云長,蘭陵人,齊東昏侯永元三年(501年)正月由太守改稱,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三月離任。

                  南郡太守(501年—587年)

                  夏侯詳,字叔業(yè),譙郡譙人,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在任。

                  柳忱,字文若,河?xùn)|解人,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到六年(507年)在任。

                  夏侯亶,字世龍,譙郡譙人,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507年)在任,父憂解職。

                  王志,字次道,瑯邪臨沂人,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507年)到七年(508年)在任。

                  韋叡,字懷文,京兆杜陵人,梁武帝天監(jiān)七年(508年)到八年(509年)在任。

                  王峻,字茂遠(yuǎn),瑯邪臨沂人,梁武帝天監(jiān)中在任。

                  蕭琛,字彥瑜,蘭陵人,梁武帝天監(jiān)中在任。

                  孔休源,字慶緒,會(huì)稽山陰人,梁武帝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出任。

                  丘仲孚,字公信,吳興烏程人,梁武帝天監(jiān)中在任。

                  劉之遴,字思貞,南陽涅陽人,梁武帝普通任,大通中離任。

                  劉之亨,字嘉會(huì),南陽涅陽人,梁武帝大通任,中大通中卒官。

                  賀革,字文明,會(huì)稽山陰人,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卒官。

                  王沖,字長深,瑯邪臨沂人,梁武帝大同中在任。

                  王沖,字長深,瑯邪臨沂人,梁武帝中大同任,太清三年(549年)離任。

                  南郡太守(607年—621年)

                  竇琎,扶風(fēng)平陵人,隋煬帝大業(yè)中在任。

                  竇慶,扶風(fēng)平陵人,隋煬帝大業(yè)末出任,被殺。

                  國主

                  西漢臨江國(前155年—前153年)

                  西漢臨江國(前150年—前148年)

                  東漢江陵國(79年—85年)

                  東晉南郡公國(360年—403年)

                  東晉南郡公國(412年—420年)

                  南朝宋南郡王國(453年—454年)

                  南朝齊南郡王國(479年—493年)

                  南朝齊南郡王國(497年—498年)

                  參見

                  荊州

                  江陵郡

                  江陵府

                  江陵路

                  中興路

                  荊州府

                  荊州市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huì)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huì)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淮南郡
                  歷史秦置三十六郡中,就有九江郡,其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轄境約相當(dāng)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為九江郡歷來范圍最大之時(shí),因此地有眾多水澤而得名。秦末漢初之際,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廬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圍大大縮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qū)。漢高祖時(shí),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封給了淮南厲王劉長。漢武帝元狩元年,淮南王劉安因涉嫌謀反自殺后,淮南國撤銷,復(fù)稱九江郡。東漢保留郡置,且揚(yáng)州刺史部歷個(gè)治所歷陽(今和縣)、壽春、合肥都在郡內(nèi),成為揚(yáng)州首郡。三國魏嘉平初,改九江郡為淮南郡,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屬揚(yáng)州。東晉太元中改名南梁郡。南朝宋又改淮南郡,旋復(fù)為南梁郡。隋朝大業(yè)間又改壽州為淮南郡,戶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八,下領(lǐng)四縣。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復(fù)為壽州。天寶時(shí),壽州曾短暫的改名為壽春郡。行政區(qū)劃治所陰陵(今安徽鳳陽周圩西南)。領(lǐng)14...
                  · 濟(jì)南郡
                  郡名起源秦時(shí)于今山東西北置濟(jì)北郡。漢元年(前206年),項(xiàng)羽封田安為濟(jì)北王,都博陽。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濟(jì)北郡南部置博陽郡,治博陽(即博縣)。又立長子劉肥為齊王,以臨淄、博陽、濟(jì)北、膠東等七郡屬齊國。后博陽郡徙治于東平陵,以其地在濟(jì)水之南,遂改名為濟(jì)南郡。呂后二年(前186年),“立其兄子酈侯呂臺(tái)為呂王,割齊之濟(jì)南郡為呂王奉邑”,置呂國。濟(jì)南之名始見于此。沿革西漢呂后七年(前181年),改呂國為濟(jì)川國,封詐惠帝子劉太為濟(jì)川王。八年(前180年),呂后崩,除濟(jì)川國,徙劉太為梁王。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濟(jì)南郡復(fù)歸齊國。十六年,置濟(jì)南國,立劉辟光(齊悼惠王肥子)為濟(jì)南王。景帝三年(前154年),濟(jì)南王辟光、膠西王卬、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諸兄弟參與七國之亂,濟(jì)南王辟光伏誅,濟(jì)南國除為郡。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釐濟(jì)南郡南部置泰山郡。此后,濟(jì)南郡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濟(jì)南市市區(qū)東部、...
                  · 日南郡
                  注釋^西卷縣于南朝宋時(shí)已改稱西卷縣。^一說137年;一說192年。參考文獻(xiàn)
                  · 河南郡
                  建置沿革先秦三川郡先秦戰(zhàn)國時(shí)期韓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內(nèi)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轄域相當(dāng)于今河南黃河以南,靈寶以東,中牟以西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區(qū)。秦代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攻韓,韓獻(xiàn)成皋、鞏,秦國疆界至大梁,置三川郡,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一說治滎陽(今滎陽市東北),轄域和韓國的三川郡相當(dāng)??煽碱I(lǐng)縣有洛陽、河南、滎陽、京、索、陽武、緱氏、卷、鞏、新城、啟封、成皋、宛陵、新安、宜陽、澠池、陜、梁、平陰。漢代河南郡西漢西漢漢高帝二年(前205年)三川郡改稱河南郡,與河?xùn)|郡、河內(nèi)郡合稱三河,是西漢京畿范圍內(nèi)的郡級行政區(qū),治所在雒陽?;莸鬯哪辏ㄇ?91年)析置新城縣。漢景帝時(shí)期,啟封縣更名為開封縣。元鼎四年(前113年),分新安、宜陽以西設(shè)立弘農(nóng)郡。元始二年(2年)時(shí)期,轄有雒陽、滎陽、偃師、京縣、平陰、中牟、平縣、陽武、河南、緱氏、原武、鞏縣、谷城、故市、密縣、新城、開封、成...
                  · 汝南郡
                  注釋及征引文獻(xiàn)參考書目王先謙,《漢書補(bǔ)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王先謙,《后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魏書》,中華書局點(diǎn)校本《隋書》,中華書局點(diǎn)校本《舊唐書》,中華書局點(diǎn)校本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qū)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李曉杰,1999,《東漢政區(qū)地理》,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shí)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dòng)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shí)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