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人杰
生平
入仕
喬人杰自幼家貧,勤奮讀書,十九歲成為秀才。乾隆三十年(1765年)參加乙酉科鄉(xiāng)試,考中舉人。此后會試不第。擔任景山官學教習。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知縣用,簽掣直隸,授順德府廣宗縣知縣。次年調(diào)宣化府宣化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任順天府大興縣知縣,次年奉委在京辦理鄉(xiāng)場事宜。以捕盜著稱一時。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特擢順天府南路同知,因事降四級調(diào)用。同年捐復四級,留在順天府委用。
知府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出官安徽鳳陽府知府。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調(diào)任安徽安慶府知府,先后護理廬鳳道、寧池太廣道。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擢江西督糧道,因丁父憂去職。
道員
馬戛爾尼使團描繪的天津附近的海河景象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直隸天津道,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實授。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訪華使團在天津大沽登陸。六月二十二日(7月29日),負責接待的欽差鹽政征瑞委派喬人杰與通州協(xié)副將王文雄前往迎接,且送去大量食物酒水。此后,二人全程陪同使團入都,并隨同侍郎松筠等,一直護送至英人離開廣東。英國使團的畫家威廉·亞歷山大為其繪制了全身像,在歐洲多國出版。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定河決口,喬人杰調(diào)任永定河道,治水有功,加按察使銜。嘉慶四年(1799年),調(diào)清河道。同年因事革去頂戴,隨即賞還。
臬臺
嘉慶五年(1800年),署直隸按察使。次年調(diào)福建按察使,整頓吏治,核查冤獄。嘉慶七年(1802年),轉(zhuǎn)任湖北按察使,平息蒲圻民變。喬人杰晚年積勞,罹患風疾,嘉慶九年(1804年),準備入京覲見時,病發(fā)去世,年六十五歲。
身后
喬人杰身后入祀天津名宦祠,在福建期間善政亦為人記述。光緒《補修徐溝縣志》及民國《徐溝縣志》皆有傳。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派遣阿美士德率團訪華,從天津登陸,尚有參加前次訪問的隨員打聽喬人杰的情況。道光年間,有西路同知竇喬林亦善于捕盜,俗諺于是有“前喬后竇,群盜奔走”之說。
著作
喬人杰任同知期間,曾校補刊刻清初詩人吳雯詩集,采入《四庫全書》。所著有捕盜、救荒,治河等政書,皆已散佚。其工書法,有采諸家之長,行書《與二兄大人書》,下筆清峻流暢,綿里藏針。
家族
喬人杰有子喬邦哲、喬邦憲。孫喬松年,道光進士,官至河道總督,贈太子少保。曾孫喬聯(lián)寶。
參考文獻
書目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nèi)閣大庫檔案》
《高宗純皇帝實錄》
《清代職官年表》,錢實甫編著,中華書局(北京),1980年7月第1版
《清季職官表》,魏秀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補修徐溝縣志》,王勛祥修,秦憲纂,清光緒七年(1883年)刻本
《徐溝縣志》,劉文炳纂修,民國三十一年稿本
《山西書法通鑒》,柴建國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后的出版物為例》,黃一農(nóng),故宮學術季刊,第21卷第2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