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道
地理
本道傳統(tǒng)上又稱海西。東鄰江原道,南臨京畿道,西為黃海,北為平安道(1896年后為平安南道)。
沿革
始于1395年,稱 豐海道 ( ??? )。1417年改稱黃海道。道名由黃州( ?? )和海州( ?? )合成。
1895年,朝鮮行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為東西兩府,即海州府和開城府( ??? )。翌年即廢,兩府恢復(fù)原狀。
1945年朝鮮半島在三八線被瓜分,黃海道最南部的甕津半島(????)和延白郡(???)的一部分被劃入美國占領(lǐng)區(qū),與京畿道合并。1953年朝鮮戰(zhàn)爭休戰(zhàn)后,根據(jù)北方限界線,原被并入京畿道的大陸部分歸朝鮮,島嶼歸韓國。但自1999年以來,朝鮮主張的界線把島嶼部分納為己有,引起韓朝的海上沖突。
行政區(qū)劃
《經(jīng)國大典》記載的區(qū)分
牧(長官:牧使)
黃州牧、海州牧
都護府(長官:都護府使)
延安都護府、平山都護府、瑞興都護府、豐川都護府
郡(長官:郡守)
谷山郡、鳳山郡、安岳郡、載寧郡、遂安郡、白川郡、信川郡
縣(長官:縣令)
新溪縣、甕津縣、文化縣、牛峰縣
縣(長官:縣監(jiān))
長連縣、松禾縣、長淵縣、康翎縣、殷栗縣、江陰縣、兔山縣
朝鮮光復(fù)前
1945年朝鮮光復(fù)時的行政區(qū)劃有由一個市及17個郡構(gòu)成,分別如下:
海州市(???)
碧城郡(???)
延白郡 (???)
甕津郡 (???):直到1945年,甕津郡管有一個邑及10個面,即:甕津邑、茄川面、交井面、東南面、鳳邱面、富民面、北面、西面、龍淵面、龍泉面、興嵋面。1945年8月15日解放后,南北分治,38線以北的交井面和茄川面歸北朝鮮管轄,以南的甕津邑、東南面、鳳邱面、富民面、北面、西面、龍淵面、龍泉面、興嵋面歸大韓民國管轄(參看:仁川廣域市甕津郡及黃海南道)。
長淵郡(???)
殷栗郡(???)
松禾郡(???)
信川郡(???)
鳳山郡 (???)
載寧郡(???)
金川郡(???)
瑞興郡(???)
新溪郡(???)
平山郡(???)
黃州郡(???)
安岳郡(???)
遂安郡 (???)
谷山郡(???)
歷代道知事
1919年 ~ ? : 申應(yīng)熙 (???)
1921年 ~ 1923年 :樸重陽(???)
1926年 ~ 1928年 :樸重陽(???)
1928年 ~ ? : 樸相駿 (???)
1937年2月 ~ 1939年之前 : 姜弼成 (???)
1939年 ~ 1942年 : 金秉泰 (???)
知名人物
金九(大韓民國國父)
安重根(獨立運動家)
金綺秀(政治家)
李承晚(政治家、大韓民國首任總統(tǒng))
周時經(jīng)(學(xué)者)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