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話
歷史與現(xiàn)狀
福建地區(qū)最早是百越的七閩地。戰(zhàn)國末期,越國為楚國所滅,其王族率部眾遷來福建,與當?shù)卦∶袢诤?,形成閩越族,建立閩越國。 這些閩越人所操的語言是閩越語?,F(xiàn)代語言學家通過語言比較發(fā)現(xiàn),古代閩越語與現(xiàn)代壯侗語系存在一定血緣關系。今日各閩語都存在大量“有音無字”的詞匯,不少是從壯侗語系語言中保留下來的詞匯底層。
歷史上,閩越國曾一度是中原政權東南方最強大的一支勢力,當時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中心東冶,正位于今日的福州市區(qū)之內。前110年,西漢派兵滅亡閩越國,將閩越人舉國遷徙到江淮流域一帶。在遷徙路途中,不少閩越人成群結隊的逃匿于山間深處,形成后來的山越民族。 此時的福州境域已經(jīng)人走城空,只有漢朝駐軍駐守于此。這些漢人多為江東的吳人和江西的楚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語——古吳語和古楚語(古湘語)帶入了福建。在與山越人接觸中,他們的語言融入了閩越語元素,最后形成了原始閩語。
此后,在西晉末年發(fā)生永嘉之亂,大量中原的漢人逃入福建避難,其中以林、陳、黃、鄭、詹、丘、何、胡八姓人口居多,史稱八姓入閩。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人王審潮、王審知兄弟率農(nóng)民軍攻入福建,后來以福州為中心建立閩國并割據(jù)數(shù)十年。這兩次事件為福州話的形成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使福州話中融入了大量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的音韻,不少音韻至今仍保留在福州話中。
原始閩語分化成各閩語的時間不詳,語言學者李如龍認為大致形成于唐末至五代時期。通過對《集韻》中語音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閩語分化的時間在宋朝初年以前,當時建州(閩北)、福州(閩東)、泉州(閩南)三地的方言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異。
近代,福州話也吸納了大量國語新詞以及西洋詞匯,特別是1842年福州被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后,福州與國外交往密切,福州話引入了不少英語、日語等外國詞匯。 清末以來,黃乃裳等福州人大量移民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形成移民社群,使得福州話傳播到了境外,在華人社群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清朝末年以前,福州地區(qū)基本屬于單語社會,福州話是福州十邑的共通語,在當?shù)鼐佑诮^對優(yōu)勢的地位。遷居到福州但不會說福州話的外地人被稱為“兩個聲”,會像疍民一樣受到福州民系的歧視和孤立。而福州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行政中心,使得福州話對周邊地區(qū)語言的影響甚大。雖然閩東語的南北兩個方言片區(qū)相差較大難以互通,但在閩東語通行范圍之內各縣、市的人,很多都能聽、會說福州話。 浙江省泰順、平陽、蒼南三縣也存在通行福州話的部分鄉(xiāng)鎮(zhèn)。閩北地區(qū)的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縣市,也有以福州話為第二語言的人士。 此外,福州話對其他語言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莆仙語在形成過程之中,就吸收了不少福州話的語音和詞匯成分。 而由于福州與琉球國(今屬日本沖繩縣)的特殊歷史淵源,在沖繩語中也保留有不少來自福州話的借詞,如“ソーミン”(福州話:“ 索麵 / só?h-miêng ”,意為“線面”),“マジャー”(福州話:“貓囝/ mà-giāng ”,意為“貓”)、“シンマ”(福州話:“神媽/ sìng-mā ”,意為“巫婆”)、“ジン”(錢/ cièng ),“イン”(犬/ kēng )、“ルー”(櫓/ lū )、“フヰー”(火/ huōi ),“ドーフ”(豆腐/ dau-h? )等等。
文學與藝術形式
相關條目
兩個聲
閩東語
馬祖話
福安話
霞浦話
福清話
蠻話
參考書目
晉安,〈戚林八音〉,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年)。
外部鏈接
(簡體中文) 左海明珠網(wǎng)(攀講欄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