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之戰(zhàn)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對于蜀漢來說,雖然竭力抵抗,但是,鄧艾的大軍突降,還是迫使后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在曹魏大軍進攻蜀漢的時候,后主劉禪也向東吳求援。對此,東吳也的確派出了大軍。不過,在得知蜀漢已經(jīng)滅亡的消息后,東吳大軍轉而進攻蜀漢重鎮(zhèn)永安,以此對蜀漢趁火打劫。在此背景下,永安之戰(zhàn)正式爆發(fā)。
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永安之戰(zhàn),三國魏景元五年(264年),原蜀漢將領羅憲為曹魏堅守永安(巴東郡治,今重慶奉節(jié)),以此抵抗東吳的作戰(zhàn)。具體來說,在蜀漢滅亡之前,蜀國巴東太守羅憲曾奉后主劉禪之命,率5000余人鎮(zhèn)守永安。對于永安來說,是蜀漢的重要門戶。比如在夷陵之戰(zhàn)后,劉備就一直停留在永安,并在永安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和李嚴。對于劉備來說,之所以留下永安,就是為了防御東吳的進攻。因為東吳想要進攻蜀漢的話,永安這一門戶無疑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蜀漢滅亡之前,后主劉禪依然不忘讓羅憲去鎮(zhèn)守永安。
不過,在羅憲鎮(zhèn)守永安的時候,鄧艾大軍兵臨成都,促使劉禪放棄了抵抗。在此背景下,羅憲通過一系列手段穩(wěn)固了永安將士的軍心。在后主劉禪歸降曹魏后,還給羅憲下達了親筆詔令,要求羅憲遂率部移駐都亭(永安城外驛站),準備向魏投降。與此同時,對于本來想要求援蜀漢的東吳大軍,決定對蜀國趁火打劫,從而對蜀漢巴東郡一帶發(fā)起了進攻。針對東吳的進攻,羅憲這位將領非常生氣,于是要求手下整軍備戰(zhàn),防御東吳。由此,對于羅憲和東吳大軍,在永安展開了一場攻守的較量。對于永安之戰(zhàn)來說,也成為蜀漢滅亡后的一次大戰(zhàn)。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東吳的數(shù)萬大軍,羅憲因為只有數(shù)千人馬,所以在防守上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于是,羅憲立即派遣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魏安東將軍陳騫求援,并將永安的印綬呈獻司馬昭。在此基礎上,面對東吳數(shù)萬大軍,特別是名將陸遜之子陸抗的進攻,羅憲還是成功堅守了6個月之久。對此,有手下勸羅憲棄城突圍,但他決心堅守到底,也即和永安城一起共存亡。也即正是這種誓死抵抗和同仇敵愾的決心,讓東吳大軍始終無法攻克永安這座城池。與此同時,曹魏將領陳騫將永安的情況立即告知了司馬昭。
最后,對于司馬昭來說,并沒有派軍去支援永安的羅憲,反而采取了“圍魏救趙”的策略,也即下令荊州刺史胡烈率兵2萬進攻東吳的西陵。在永安始終無法攻克,自己的西陵又遭到曹魏大軍進攻的背景下,東吳只能放棄了趁機攻占蜀漢疆域的計劃,選擇從永安撤軍。由此,對于永安之戰(zhàn)來說,以東吳退軍而告終。
永安之圍就此解除,司馬昭自然不會忘記立下大功的羅憲。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司馬昭任命羅憲為巴東太守、陵江將軍,封萬年侯,繼續(xù)統(tǒng)兵駐守永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