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場方程
數(shù)學型式
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其中
G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G_{\mu \nu }\,} 稱為愛因斯坦張量,
R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R_{\mu \nu }\黎曼 是從黎曼張量縮并而成的里奇張量,代表曲率項;
R {\displaystyle R\,} 是從里奇張量縮并而成的標量曲率(或里奇數(shù)量);
g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g_{\mu \nu }\,} 是從(3+1)維時空的度量張量;
T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T_{\mu \nu }\,} 是能量-動量-應(yīng)力張量,
G {\displaystyle G\,} 是引力常數(shù),
c {\displaystyle c\,} 是真空中光速。
愛因斯坦場方程是一組含有若干4階對稱張量的張量方程。每一個張量都有10個獨立的分量。由于4個比安基恒等式,我們可以將10個愛因斯坦場方程減少至6個獨立的方程組。這導致了度規(guī)張量 g μν 有4個自由度,與坐標選取的4個自由度是對應(yīng)的。
雖然愛因斯坦場方程一開始是一個應(yīng)用在四維時空的理論,但是一些理論學家嘗試將它應(yīng)用在探索n維時空上。真空中的場方程(當方程右邊的T張量等于零)定義了愛因斯坦流形。
盡管愛因斯坦方程的形式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他們是一組復雜的二階非線性微分方程。只要給定一個質(zhì)量與能量分布,亦即能量-動量張量,愛因斯坦場方程就變成一個度規(guī)張量 g μν 的微分方程。
一般我們借由定義愛因斯坦張量( 一個對稱的與度規(guī) g μν 有關(guān)的二階張量) : G μ μ --> ν ν --> = R μ μ --> ν ν --> ? ? --> 1 2 R g μ μ --> ν ν --> , {\displaystyle G_{\mu \nu }=R_{\mu \nu }-{\tfrac {1}{2}}R\,g_{\mu \nu },} 來將愛因斯坦場方程寫成一個更加簡單的形式:
G μ μ --> ν ν --> = 8 π π --> G c 4 T μ μ --> ν ν --> . {\displaystyle G_{\mu \nu }={8\pi G \over c^{4}}T_{\mu \nu }.} 。
若使用幾何化單位制,則 G = c = 1,場方程因此簡化為:
G μ μ --> ν ν --> = 8 π π --> T μ μ --> ν ν --> . {\displaystyle G_{\mu \nu }=8\pi T_{\mu \nu }\,.}
如果是使用相對論中的幾何化單位制(有理化的幾何化單位制),則場方程為:
G μ μ --> ν ν --> = 2 T μ μ --> ν ν --> . {\displaystyle G_{\mu \nu }=2T_{\mu \nu }\,.}
此時,方程變得更簡單,連 π π --> {\displaystyle \pi } 都沒有。
等價形式
經(jīng)愛因斯坦方程組兩邊同乘以 g μν :
R ? ? --> D 2 R + D Λ Λ --> = 8 π π --> G c 4 T {\displaystyle R-{\frac {D}{2}}R+D\Lambda ={8\pi G \over c^{4}}T\,} 其中D是時空維度。
兩邊在同除以 D 2 ? ? --> 1 {\displaystyle {\frac {D}{2}}-1} :
? ? --> R + D Λ Λ --> ( D 2 ? ? --> 1 ) = 8 π π --> G c 4 T D 2 ? ? --> 1 . {\displaystyle -R+{\frac {D\Lambda }{({\tfrac {D}{2}}-1)}}={8\pi G \over c^{4}}{\frac {T}{{\tfrac {D}{2}}-1}}\,.}
兩邊在同乘? 1 / 2 g μν :
R μ μ --> ν ν --> ? ? --> Λ Λ --> g μ μ --> ν ν --> D 2 ? ? --> 1 = 8 π π --> G c 4 ( T μ μ --> ν ν --> ? ? --> 1 D ? ? --> 2 T g μ μ --> ν ν --> ) . {\displaystyle R_{\mu \nu }-{\frac {\Lambda g_{\mu \nu }}{{\tfrac {D}{2}}-1}}={8\pi G \over c^{4}}\left(T_{\mu \nu }-{1 \over {D-2}}T\,g_{\mu \nu }\right).\,}
一般情況下,D=4:
R μ μ --> ν ν --> ? ? --> Λ Λ --> g μ μ --> ν ν --> = 8 π π --> G c 4 ( T μ μ --> ν ν --> ? ? --> 1 2 T g μ μ --> ν ν --> ) . {\displaystyle R_{\mu \nu }-\Lambda g_{\mu \nu }={8\pi G \over c^{4}}\left(T_{\mu \nu }-{\tfrac {1}{2}}T\,g_{\mu \nu }\right).\,}
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性質(zhì)
能量與動量守恒
場方程的一個重要結(jié)果是遵守局域的(local)能量與動量守恒,透過應(yīng)力-能量張量(代表能量密度、動量密度以及應(yīng)力)可寫出:
場方程左邊(彎曲幾何部分)因為和場方程右邊(物質(zhì)狀態(tài)部分)僅成比例關(guān)系,物質(zhì)狀態(tài)部分所遵守的守恒律因而要求彎曲幾何部分也有相似的數(shù)學結(jié)果。透過微分比安基恒等式,以描述時空曲率的里奇張量 R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R^{\mu \nu }\,} (以及張量縮并后的里奇標量 R ≡ ≡ --> R μ μ --> μ μ --> {\displaystyle R\equiv R_{\mu }^{\mu }\,} )之代數(shù)關(guān)系所設(shè)計出來的愛因斯坦張量 G μ μ --> ν ν --> ≡ ≡ --> R μ μ --> ν ν --> ? ? --> 1 2 g μ μ --> ν ν --> R {\displaystyle G^{\mu \nu }\equiv R^{\mu \nu }-{1 \over 2}g^{\mu \nu }R} 可以滿足這項要求:
場方程為非線性的
愛因斯坦場方程的非線性特質(zhì)使得廣義相對論與其他物理學理論迥異。舉例來說,電磁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跟電場、磁場以及電荷、電流的分布是呈線性關(guān)系(亦即兩個解的線性疊加仍然是一個解)。另個例子是量子力學中的薛定諤方程,對于概率波函數(shù)也是線性的。
對應(yīng)原理
透過弱場近似以及慢速近似,可以從愛因斯坦場方程退化為牛頓引力定律。事實上,場方程中的比例常數(shù)是經(jīng)過這兩個近似,以跟牛頓引力理論做連結(jié)后所得出。
添加宇宙常數(shù)項
愛因斯坦為了使宇宙能呈現(xiàn)為靜態(tài)宇宙(不動態(tài)變化的宇宙,既不膨脹也不收縮),在后來又嘗試加入了一個常數(shù) Λ Λ --> {\displaystyle \Lambda \,} 相關(guān)的項 Λ Λ --> g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Lambda g_{\mu \nu }\,} 于場方程中,使得場方程形式變?yōu)椋?/span>
可以注意到 Λ Λ --> g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Lambda g_{\mu \nu }\,} 這一項正比于度規(guī)張量,而維持住守恒律:
此一常數(shù) Λ Λ --> {\displaystyle \Lambda } 被稱為宇宙常數(shù)。
這個嘗試后來因為兩個原因而顯得不正確且多此一舉:
此一理論所描述的靜態(tài)宇宙是不穩(wěn)定的。
十年后,由愛德溫·哈勃對于遠處星系所作觀測的結(jié)果證實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而非靜態(tài)。
因此, Λ Λ --> {\displaystyle \Lambda } 項在之后被舍棄掉,且愛因斯坦稱之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biggest blunder [he] ever made") 。之后許多年,學界普遍設(shè)宇宙常數(shù)為0。
盡管最初愛因斯坦引入宇宙常數(shù)項的動機有誤,將這樣的項放入場方程中并不會導致任何的不一致性。事實上,近年來天文學研究技術(shù)上的進步發(fā)現(xiàn),要是存在不為零的 Λ Λ --> {\displaystyle \Lambda } 確實可以解釋一些觀測結(jié)果。
愛因斯坦當初將宇宙常數(shù)視為一個獨立參數(shù),不過宇宙常數(shù)項可以透過代數(shù)運算移動到場方程的另一邊,而將這一項寫成應(yīng)力-能量張量的一部分:
剛才提到的項即可定義為:
而另外又可以定義常數(shù)
為“真空能量”密度。宇宙常數(shù)的存在等同于非零真空能量的存在;這些名詞前在廣義相對論中常交替使用。也就是說可以將 T μ μ --> ν ν --> ( v a c ) ≡ ≡ --> ? ? --> c 4 Λ Λ --> g μ μ --> ν ν --> 8 π π --> G {\displaystyle T_{\mu \nu }^{\mathrm {(vac)} }\equiv -{\frac {c^{4}\Lambda g_{\mu \nu }}{8\pi G}}} 看成和 T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T_{\mu \nu }\,} 是一樣類型的量,只是 T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T_{\mu \nu }\,} 的來源是物質(zhì)與輻射,而 ? ? --> c 4 Λ Λ --> g μ μ --> ν ν --> 8 π π --> G {\displaystyle -{\frac {c^{4}\Lambda g_{\mu \nu }}{8\pi G}}} 的來源則是真空能量。物質(zhì)、輻射與真空能量三者在物理宇宙學中扮演要角。
真空場方程
宇宙常數(shù)為零
若能量-動量張量 T μ μ --> ν ν --> {\displaystyle T_{\mu \nu }} 在所關(guān)注的區(qū)域中為零,則場方程被稱作真空場方程。在完整的場方程中設(shè)定 T μ μ --> ν ν --> = 0 {\displaystyle T_{\mu \nu }=0} ,則真空場方程可寫為:
對此式做張量縮并,亦即使指標μ跟ν相同:
由于 g μ μ --> ν ν --> g μ μ --> ν ν --> = δ δ --> μ μ --> μ μ --> {\displaystyle g^{\mu \nu }g_{\mu \nu }=\delta _{\mu }^{\mu }} ,整理可得:
而克羅內(nèi)克爾δ在四維空間(時空)下取跡數(shù)為4,所以式子可寫作:
是故 R = 0 {\displaystyle R=0\,} 。
因此可以得到此一更常見、等價的跡數(shù)反轉(zhuǎn)(trace-reversed)式:
宇宙常數(shù)不為零
若宇宙常數(shù)不為零,則方程為
若同上面宇宙常數(shù)為零的例子,其跡數(shù)反轉(zhuǎn)(trace-reversed)形式為
真空場方程的解顧名思義稱作真空解。平直閔可夫斯基時空是最簡單的真空解范例。不尋常的真空解范例包括了史瓦西解與克爾解。
附帶一提的是:微分幾何中,里奇張量為零(即: R μ μ --> ν ν --> = 0 {\displaystyle R_{\mu \nu }=0} )的流形稱作里奇平坦流形,另外里奇張量與度規(guī)成比例關(guān)系的流形,稱為愛因斯坦流形(Einstein manifold)。
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方程
如果方程組右邊的能量-動量張量等于電磁學中的能量-動量張量,也就是
則此方程組稱為“ 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方程”:
其中 F α α --> β β --> {\displaystyle F_{\alpha \beta }} 稱為電磁張量,定義如下:
其中 A α α --> {\displaystyle A_{\alpha }} 是4-矢勢,分號代表協(xié)變微分,逗號代表偏微分。
參見
廣義相對論資源
參考文獻
Aczel, Amir D., 1999. God"s Equation: Einstein, Relativity, and the Expanding Universe . Delta Science. A popular account.
Charles Misner, Kip Thorne, and John Wheeler, 1973. Gravitation . W H Freema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